“同点异题比较法”发展学生科学思维
2020-11-18安徽江升霞
安徽 江升霞 王 军
“同点异题比较法”是指把针对同一考点但命题方式不同的题目归类,同时呈现给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学生在比较解题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理解该考点,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概率计算、显隐性判断、基因定位等是高中遗传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本文通过这些方面题目的比较分析,对该方法进行说明。该方法在新课单元复习及一、二轮复习中的不同模块均可应用。
一、比较推理顺序,解决亲子代概率计算
【例1】(逆推)已知某种植物果皮的有毛和无毛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让多个果皮有毛的亲本自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无毛=7∶1(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致死情况)。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植物果皮的有毛对无毛为显性
B.F1中d的基因频率为1/4
C.亲本的基因型有DD、Dd两种,且比例为1∶1
D.F1果皮有毛植株中DD∶Dd=4∶1
【例2】(正推)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
A.3∶2∶1 B.3∶5∶1
C.4∶4∶1 D.1∶2∶1
【比较分析】例1、例2的核心考点是亲子代的概率计算问题,不同之处在于例1利用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导亲本基因型及比例,而例2正好反过来,利用亲本基因型及比例推导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学生解例1时正确率比例2要低,但如果先呈现给学生例2,再让学生解例1,稍作提示的话,学生以逆推的思路解题,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两例题的分析过程如图1、图2所示。
图1
图2
两题中子代表现型之比分别是7∶1和5∶1,明显大于杂合子自交子代的3∶1,说明亲本的显性个体包含两种基因型,而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决定于亲本两种基因型的比例,这种正推和逆推的双向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答案】(例1)D (例2)A
二、比较亲本数量,推导亲本基因型
【例3】(一对亲本)某二倍体植物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现对该对相对性状做以下实验(如表1),请写出甲、丙组亲本的基因型(用D、d表示)。
表1
【例4】(多对亲本)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推测A、B组亲本的基因型(用A、a表示)。
表2
【比较分析】例3、例4的核心考点是判断亲本基因型,乍一看没区别,其实关键区别在于亲本的数量。
例3中根据丙组性状分离比,判断绿茎为显性,甲、丙组是典型的测交和自交,亲本分别是Dd×dd和Dd×Dd。同学们很容易把例4当成例3一样去分析,导致结果分析不完整。A组F1表现型比例明显大于3∶1,B组F1表现型比例明显大于1∶1,出现此结果的原因在于A、B组均有30对亲本(不止一对),无法保证每组亲本的基因型相同。A组亲本除了导致性状分离的Aa×Aa外,可能还有AA×Aa和AA×AA,后两种亲本组合产生的子代全为显性,所以30对亲本产生的子代总体情况是36红花∶1白花> 3∶1,B组情况与之类似。
例4的命题风格有全国卷的特点,虽然考查的是常见问题,但亲本数量的增加使问题更复杂,更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答案】(例3)甲组:Dd×dd,丙组:Dd×Dd(例4)A组:Aa×Aa、AA×Aa、AA×AA,B组:Aa×aa、AA×aa
三、比较杂交模型,判断性状显隐性
【例5】(未利用测交)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
B.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
C.甲×乙→甲∶乙=1∶1→甲为显性性状
D.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有两种花粉→杂合子
【例6】(利用测交)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表现型如图3所示。则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图3
A.① B.② C.③D.①②
【比较分析】例5、例6的核心考点都是显隐性的判断,不同之处在于对特殊情况的处理是否深入。
例5的A、B选项正是判断显隐性的两种常用基本方法(模型),其中A选项是纯种亲本杂交法,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这是显性性状的概念;B选项是自交法,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用性状分离的概念判断显隐性;C选项是测交法,不能直接判断显隐性。对于例5的测交法,很多人的思考就到此为止了,其实更进一步也是可以判断显隐性的,即例6的图示,让F1自交,③出现性状分离可以判断白果是显性,单独通过②无法判断黄果的显隐性,但①②同时考虑,可以判断黄果是隐性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杂交模型,一般可以总结如图4:
图4
全国卷生物题中多次考查显隐性的判断这一遗传学的基本问题,其命题基本思路是在考查基本方法(模型)的前提下,简化条件,使模型更加复杂,更好地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
【答案】(例5)C (例6)CD
四、比较育种目的,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
【例7】(选育纯种)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请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
【例8】(选育杂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体),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设计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
【比较分析】例7、例8考查的核心考点均是杂交育种,不同之处在于育种材料和育种目的不同,所以在具体的育种程序设计上有所不同。
根据题意:小麦品种是纯合子,则与题意有关的基因型应有:AABB、aabb、aaBB、AAbb,因为aaBB是要选育的品种,自然界中不存在这样的个体,那么要得到aaBB的个体,只能选择AABB和aabb作为亲本。同理,马铃薯品种是杂合子,与题意有关的基因型应有:YyRR、Yyrr、YYRr、yyRr、YyRr,由于YyRr是要选育的新品种,自然界中不存在这样的个体,则在剩下的4种基因型中,通过一次杂交能出现YyRr的个体,只能选择yyRr和Yyrr作亲本。小麦和马铃薯新品种的获得,首先要经过有性杂交过程,通过基因重组得到新的性状。不同的是,小麦在生产上必须用种子繁殖,要保证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必须得到矮秆抗病的纯合子(aaBB),才是符合要求的新品种,因此在第3代中选出矮秆抗病的植株后需连续自交,以提高纯度;马铃薯在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属无性生殖,后代可保持亲本的性状,因此在第2代中选出黄肉抗病(YyRr)的个体即为新品种。
遗传规律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往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方法,根据条件不同,灵活运用遗传学原理,更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答案】杂交育种程序如图5:
(例7)小麦:
图5
五、比较亲本性别,准确定位基因
【例9】(雌性突变)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个体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例10】(雄性突变)某科研小组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X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对该鼠研究发现,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该小组想知道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注:除要求外,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相应基因用D、d表示。)
(1)杂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统计:观察并将子代雌雄小鼠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数量填入表3。
表3
(3)结果分析与结论:
①如果A=1,B=0,说明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
② 如果A=0,B=1,说明突变基因为_____________性,且位于_____________;
③如果A=0,B=_____________,说明突变基因为隐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
④ 如果A=B=1/2,说明突变基因为_____________性,且位于_____________。
(4)拓展分析:
如果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突变性状为____________性,该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比较分析】例9、例10考查的核心考点均是判断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后进行基因定位,条件中均强调“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不同之处在于研究对象分别是“一只雌鼠”和“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从而导致问题的复杂程度明显不同。
例9中,根据“一只雌鼠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可以得知,不论该突变发生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均成对存在),均应该是显性突变。而例10中,一只雄鼠的“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该突变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X或Y染色体上,而且X或Y染色体均只有一条,所以该突变可能存在显性突变或隐性突变两种情况,从而产生的组合类型更多样化。
从选择的杂交方式来看,通常选择该突变鼠与异性野生型鼠杂交。在例9中,若后代表现为雄鼠都是野生型,雌鼠都是突变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后代性状无性别差异,则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例10中,需把突变基因根据伴Y染色体、伴X染色体显性、伴X染色体隐性、常染色体显性等几种情况分别代入推导。
基因定位问题也在近年的高考中反复出现,但常考常新,命题者不断地改变问题的条件,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答案】(例9)A (例10)(1)让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 (3)①Y染色体上 ②显X染色体上 ③0 ④显 常染色体上 (4)显 XDYd或XdYD
通过这种对试题的比较分析,师生能看到对同一考点的多种考查形式,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科学审题的习惯、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