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员工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2020-11-18赵云鹏付振江张松郑强国
赵云鹏 付振江 张松 郑强国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44)
0 引言
幸福感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它涉及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学科领域。有学者认为追求自己所理想的,所喜爱的都是幸福的,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最终目标。幸福源自生活,是现实生活的映射。在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绩效很大程度上与幸福感有关,知识型员工幸福感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工作氛围,就职岗位,管理机制等。
1 知识型员工定义及特点
1.1 知识型员工的定义
“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率先提出,是指那些能够熟练掌握基础概念灵活运用符号,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群。齐义山[1]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运用信息和知识通过创新性的行为与活动为企业增加资本价值的员工。赵玉莲[2]知识型员工一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脑力活动,具有创造精神。
1.2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1)专业能力强,素质较高。知识型员工普遍接受过专业且系统化的教育,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因此在工作中过硬的专业能力使得在企业中解决一般问题能够游刃有余。知识型员工拥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内容,不需要他人的监督。高素质体现在与他人沟通和行为表现方面。(2)创新观念强。与传统的劳动型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着手的工作并非单一重复的肢体活动,他们大多从事创造性劳动,依靠自身良好的知识储备,通过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不断产生新的知识成果。(3)重视自我价值。知识型员工对于常规的业务工作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希望迎接有挑战、有困难的工作,在历练中不断挑战自己,令自身更加优秀,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他们更喜欢宽松舒适的环境,这有利于知识型员工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更好地发挥与运用。(4)流动性强。知识型员工具备良好的素质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在人才稀缺的竞争市场中极其抢手,对于工作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他们会选择更利于实现个人价值、提升专业能力的环境。(5)工作难于监督与考核。与非知识型员工不同。他们渴望自由的工作环境,由于自身拥有很好的自我管理与评估分析能力,因此他们不希望时时刻刻被监视。工作成果的随意性与主观支配性所占成分较多,因此管理者不能用一般的绩效考核标准来衡量知识型员工。
2 幸福感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幸福感的概念
“幸福”一词很早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但对于何为“幸福”?却很难给予它一个明确的定义。Andrews & Withey[3]认为,幸福感是个体正向情绪的增加以及负面情绪的缩减,是对生活整体的满意程度。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对幸福感的定义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刘次林[4]幸福是一种根据个人的价值体系和衡量标准的主观心理感受和体验。苗元江[5]认为幸福感是一个人对生活满意的整体判断,包括认知评价、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三个方面。
2.2 幸福感的理论研究
(1)内在动机理论。内在动机理论倡导追求内在动机(如个人成长,社会贡献)从事的活动是因为活动本身,从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有助于增进幸福感。而追求外在动机(如财富,地位)导致被环境所控制而不得不做,与幸福感呈负相关,对活力与精神状态也会有负面影响[6]。(2)适应平衡理论。提出适应平衡理论的学者认为人们自古至今都是在不断追寻快乐,规避痛苦,幸福感是与财富、名誉和声望呈正向关系,但效果却是短暂的,幸福感水平最终又会回到了原点。这就像是在跑步机上跑步,人在不停地运动,但幸福感却丝毫未动。(3)社会比较理论。社会比较理论是指“想到与自我有关联的事物或他人信息的过程”,它包含几个方面:1)获取社会信息;2)将信息进行思考与比较;3)做出反应,包括情感,认知,理解等方面。研究表明,幸福的人常常做向下比较,而那些感觉不幸福的人会常做向上比较。(4)目标理论。目标理论认为,人们的目标动机和目标内容影响着幸福感。目标在幸福感产生的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人越接近自己目标,就会更加幸福与快乐,越背离目标,就会产生沮丧,消极的情绪。
3 知识型员工幸福感影响因素
3.1 个体因素
(1)价值观念。知识型员工的职业观念具有不确定性,他们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困难性的工作和任务。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挑战权威、不服输、不畏惧是这一群体的鲜明特征。假如将流水式的工作任务安排给知识型员工,这会与他们的特性不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工作怠倦感,工作幸福感也会随之降低。另外,在知识型员工的观念中,他们更愿意与领导沟通交流,不会因职位的高低选择敬而远之。传统的物质激励对于知识型员工幸福感的提升并没有显著效果,他们更渴望得到上级与组织的认同,发挥自身价值。反之,他们可能会选择重新择业,这对工作积极性与幸福感都会有负面影响。管理者应当针对性的制定一些策略进而提高知识型员工幸福感[7]。(2)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指个体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当个体的知识水平与学历阅历越丰富时,适应环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也会更加得心应手。随着实践经验的累积,自我效能感也会随之增加,即个体对完成工作的自信心增强,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会转化为行动力。当自己的工作成果得到组织与他人的认可,内心的满足感与幸福感会随之提升,对幸福的感知也会慢慢增加。但在员工入职初期,对于工作任务与安排还不熟悉,实践能力还不足,员工会有一定的挫败感,管理者对于这一时期员工的幸福感要密切关注。
3.2 精神因素
(1)期望。知识型员工渴望在企业中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与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他们会设定自己的“期望”,对于自己设定的目标会付出行动与努力。然而过高的期望,也就意味着实现的几率越小,期望落空时,幸福感会大大降低,因此,制定合理期望,在追求目标的实践中提升自己,幸福感才会正向提升。(2)社会比较。对于个体来说,幸福感并不是通过自身而感受到的,而是与他周围参照群体相比较而呈现的一种心理与精神方面的状态。这会比较分为两种:向上比较和向下比较,他们都会对幸福的感知造成影响。
3.3 组织因素
(1)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也会影响员工幸福感,硬性的办公环境,工作设施以及软性的企业文化,组织氛围都会对幸福感产生影响。对于知识型员工,他们拥有更强的自尊心,“以人为本”在组织中的实施尤为重要。组织公平也会影响员工的价值判断,公平的晋升制度,合规的薪酬体系都会有助于提高知识型员工幸福感。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趋于扁平化管理。员工与上级领导更为亲密的接触,使得员工的参与感与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加。(2)工作负荷。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时代,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上获取更多的利润,往往会选择让员工通过加班的方式来实现利益最大化,但繁重的工作量以及精神上的压力,会让员工感到精疲力尽,对工作量安排的满意度会降低。严重的工作负荷会使员工产生工作怠倦感,对于渴望丰富多彩生活的知识型员工,这一行为违背了他们的意愿,对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都会有严重的影响,对于幸福感也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4 结语
知识型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企业扩大经济规模的关键。他们的幸福感受诸多因素影响,情绪状态具有不稳定性。因此,企业要根据不同环境下对知识型员工幸福感进行测量和评价,对于出现的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在提高员工幸福感的同时,也为企业保留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