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培养路径研究

2020-11-18龚绍波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劳动院校高职

龚绍波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 411101)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对我国教育方针作出了全面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方针中强调劳动教育,丰富了教育方针的内涵,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做好大学生劳动教育培养工作是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1 为什么要提出劳动教育

1.1 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然

从我国学生健康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远不如高中生和初中生,较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来比,身体素质也在退步,体育不达标不及格者呈上浮增长。人口素质的关键是身体健康,人才强国、科技强国的保障是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质量。所以,国家提出劳动教育,就是希望高校拓展教育理念,重视劳动教育意识培养和劳动技能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放案,分时间段、分学期严格执行。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培养和实践,可以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得到锻炼,提高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提升劳动教育的学识地位,更可带动整个社会对劳动的尊重,热爱劳动,崇尚劳动,使社会有序健康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变化与大学生健康成长。

1.2 新时代教育体系的发展使然

改革开放40 年以来,我国教育体系得到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学校入学增长率提升,高校教育影响率在世界取得进一步提升。但目前来看,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弱化,劳动教育课程在学科体系中所占比例很低,异化现象明显。随着国家“立德树人”号角的吹响,落实为人民办教育的理念的提出,在此背景下,那么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就急需提高,要补齐劳动教育短板,贯穿教育理念、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2 劳动教育的理论探讨

2.1 劳动的渊源

劳动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既创造了人,又创造了社会,而劳动又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因此,劳动成为社会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在这个基础上,对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的揭示,就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出了劳动二重性理论,马克思认为劳动其实就一种实践,劳动体现了人的本质活动,人需要劳动,劳动也能体现人的发展,劳动能够产生教育并带动教育的发展,劳动是一份职业,一份工作,劳动与实践通用发展[3]。从认识论方面来看,劳动是引起社会矛盾的细胞,也是打开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

2.2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劳动教育的论述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如果抛弃劳动教育,那么教育就不会成为一个体系,无系统化,劳动教育以外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没有劳动教育的教育更是无从谈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有是有前瞻性的理念,有着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劳动意义,有着一定的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所以根据苏霍姆林斯基多劳动教育的论述,我们需要通过劳动教育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丰富学生的期望值,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2.3 劳动教育的现实学科地位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是作为“五育并举”的一类教育科目和教育体系,是学科,是独立的课程,但从目前来看,很多地方包括教育厅都把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所以从课程概念上来看就存在学科体系不清晰,本体论价值不足,课程地位与承担的课程内容没有实现统一与匹配,没有把德智体美劳五门学科进行统一合理分配,没有实现五门学科的融通发展。

2.4 劳动教育机制本质

马克思曾提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4]。”劳动改造世界,也发展着世界,改变人的生产方式。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就是秉承马克思的劳动教育观,以中国优秀传统劳动美德为基础进行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赋予劳动教育新的特征,“以劳树德”,就是通过劳动树立美好的道德意识,“以劳树智”,就是通过劳动实践增加真理,出智慧,“以劳创新”就是指通过劳动的双手去创新事物,通过双手去开启智慧的门窗。所以说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劳动教育能够使学生获得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在创造中追求生活。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劳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具有手段和目的两种双重的教育属性机制,这两种属性机制承载了教育的开放性、包容性、兼容性。两种属性机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相互内在影响,揭示了教育的内在机制关系。

3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劳动教育缺失现象及原因分析

与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相比,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缺乏劳动意识,思想作风散漫,好高骛远;缺乏责任心,班级和宿舍劳动不参与,做事讲条件,有好处就参与,没有好处坚决不去;消费奢侈,浪费严重,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严重缺乏奉献精神;性格脆弱,抗压能力不强,更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任性娇气,做事由着性子来,把无知当个性;尤其在每年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反馈信息中显示,新时代大学生不能适应工作环境,频繁跳槽现象非常普遍,独立处理事情能力比较弱,做事没有担当。

3.1 家庭原因

目前,00 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和祖辈的关心和呵护下长大,大部分家庭都不会让他们劳动,家庭包办所有的一切,导致他们对劳动缺乏认知,不尊老爱幼,不珍惜粮食,不爱护公物,不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他们把父母的爱和父母的劳动当作理所应得,幻想不劳而获。当父母不能满足他们提出的条件后,就挺而走险,甚至做出非法的事情,让父母承担后果,这样导致父母生活和心理都会有很大的负担。所以说,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意识的缺失让他们的价值观扭曲,滋生很多坏毛病,抗压能力差,不懂得感恩,不热爱运动,不融入团队等等。

3.2 学校原因

新时代是智能化时代,大部分高校都在建设智慧校园,大学生在学校衣服可以洗衣机洗,吃饭可以叫外卖,快递也可代取,出门可以滴滴叫车到宿舍楼下,凡是和生活相关的都可以用手机一键解决。由于部分大学没有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更没有设置劳动教育理论学分和实践学分,学生对于劳动教育一无所知,在认知实习期间,很多学生在单位和公司没有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没有将专业知识和劳动机能有机结合起来,工作挑三拣四,脏活累活没有人干,更有很多学生,对实习单位指派给他们的工作非常不满,期盼高薪轻松的工作。这种原因很大部分是由于大学生在学校没有受到很好的劳动教育,没有给他们灌输劳动教育理念,大学生综合素质在高校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3.3 社会环境原因

纷繁复杂的社会原因也给大学生劳动教育观带来很大的冲击以及消极影响。目前,社会对明星的吹捧,网络环境的复杂,导致很多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很大的影响,大学生羡慕明星高薪的工资和万众瞩目的工作,羡慕活跃在大大小小短视频、网络环境中的网红达人,靠直播和打赏就能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所以,部分大学生由于社会不良现象的充斥,对父母,对学校和生活环境产生极大的抱怨情绪,幻想着不劳而获,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严重扭曲。

4 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培养路径

4.1 转变认识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要提高劳动教育的认识,设计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育人机制,把大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上日程,并对接人才市场的需求。在培养育人设计方案中,要对大学生劳动意识进行培养,吸取实践育人的经验,完善劳动教育机制,提高大学劳动能力,引导他们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

4.2 提升教师素质

目前,随着劳动教育的地位重新标定,很多劳动教育工作都处于摸索阶段,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没有成熟的模式和套路可复制。所以,开展劳动教育必须先拥有强大的专业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必须是学术型和实践型的结合,也是校内老师和校外企业聘请的老师相结合。所有老师必须要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专业实践知识,这样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综合素养提升的要求,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4.3 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劳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把握育人的核心,彰显素质教育的主题,凸显实践的重要性,以应用为导向。教材编制过程中,要把理论性、实践型和趣味性相结合,不能和文化素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能力目标一致,要有自己的特色。课程改革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的考核,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体现学生对劳动体现和劳动实践的要求,在期末考核过程中,把握权重分值,避免为了分数而学习,适得其反,失去劳动教育的本质意义[4]。所以,我们通过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增强劳动教育在高校课程中的地位,达到教育的本真。

4.4 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劳动教育的实践性是其重要的一个特点,高职院校需要通过校企合作与校外企业、政府、事业单位共建劳动教育基地,丰富合作模式,突出地方特色,展现学校的学科优势。在劳动教育基地,就可与当地企业或协会内的一些实践型老师对接,实行导师制,带领学生通过劳动完成专业知识的积累,能让学生在实训基地内提升自己的劳动意识,增强自我的劳动技能,让导师带着学生营造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氛围,增强学生劳动认同感,弘扬劳动精神,把握时代主题,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局面。

4.5 完善相关劳动教育制度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有序开展,需要良好的机制运行,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加强组织机构的相关职能。制度层面,要有涵盖课堂劳动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文件和考核评价,以及劳动教育的师资选拔和培训制度。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学分计算以及与课堂的教学融合、专业教育的融合制度等,规范制度程序,让高校劳动教育在制度的权衡下规范、合理、有效。

4.6 创新劳动教育载体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需要载体去转化,载体的搭建有助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氛围会得到更好的营造,也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劳动教育的载体可以由学校的课堂教学载体和社会实践教学载体结合融合。比如在课堂教学载体方面,可以引入大国工匠以及劳动模范为学生上台亲自示范和面对面交流,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熏陶,从而克服懒惰的行为。在社会实践教学载体方面,学校可以与校企合作单位合作开展劳动育人工作,在校企合作单位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有效改善课堂内的理论性知识脱节,在学生实践学习中渗透劳动的意义和劳动的体验。所以,最终是劳动教育的载体把课堂内外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形成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模式,形成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相互融合,在劳动实践中发展自己,改造自己,创造财富。

5 结语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培育大学生劳动情怀,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劳动托起中国梦,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我们要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的原则和理念,以习总书记的劳动思想为先导,要树立大学生劳动意识,扩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效性,提高劳动教育的地位,加快创新型国家的推进,激发中国梦的原生动力,创造价值,创造幸福。

猜你喜欢

劳动院校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热爱劳动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