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语言的时间构建对比研究

2020-11-18李璐娜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母语隐喻汉语

李璐娜

(沈阳医学院外语教学部,辽宁沈阳 110034)

0 引言

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人们更为关注隐喻于语言表达之中的价值。语言之中包含有许多抽象的概念,而概念均是利用隐喻的方法构建。包括时间,其不仅是人类经验之中的基础概念,同时也是抽象概念。经过学者数十年的研究显示包括时间隐喻表现的主要维度,大部分研究普遍认为隐喻原型应为空间。此后,学者撒丕尔联合沃尔夫提出撒丕尔—沃尔夫理论,即语言相对论。该理论在出现之初饱受争议,但近几年来,许多学者开始逐渐认可该理论,认为个人母语会对其思维方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本文讨论用于与汉语在时间构建方面的差异,从而明确英汉语言时间构建的方法与方式。

1 英语汉语时间词汇词类地位

如今,现代汉语之中,时间词汇的地位相对复杂,英语之中也普遍存在该情况。英语之中,today、yesterday 以及tonight 等都属于典型的时间词汇,其虽然用以表达时间的含义,但兼具名词以及副词的属性。于Huddleston 等语法体系角度而言,该类型词汇属于代词,可以称之为deictic temporal pronoun。于传统英语语法体系之中,则将该类型词划分为副词一类之中。Huddleston 表示依照传统语法,副词仿佛一个杂项或是剩余的词汇范畴,也扩展了副词所包含的范围。Huddleston 认为应结合现实情况针对词汇分类予以再次划分并进行精简,其将时间词汇列入代词之中也是出于如此考虑,认为其如其余代词一般不可带限定词,且具有较强的指示功能[1]。

现代汉语中,时间词类地位也较为复杂,一方面其可以表现时间的有关概念,且可以与“在、到、比”构成介词短语,也可以与方位词“前、后”构成方位圆度。另一方面,也可独立作为状语,并可充当主语与宾语,所以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词汇。

2 英汉语言的时间构建对比

2.1 时间轴

时间轴属于人类经验基础概念之一,时间具备瞬时性。从人类思维角度而言,时间是一维性且具有方向性的,然而虽然有方向性,却不能清晰表述时间具体是依照空间之内哪一方向进行运动。根据语言的相对论,不同民族语言会影响当地人的思维方式,所以不同民族语言之中空间隐喻建立时间概念过程中,方向也会存在明显差异。不仅如此,部分非语言因素,如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也会对时间的方向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语言方面的因素。英汉两种语言于表达时间过程中普遍会应用空间之中的垂直方向。例如上学期、下学期。而在汉语之中,时间较早的事件普遍用“上”,而较晚的事件则运用“下”。许多时间产生的过程以及时间的具体变化,包括周、月以及年等有较大概率应用“上/下”这一垂直方向。而英语之中也不乏垂直方向的案例,如“up/down”,与汉语之中的“上/下”含义基本相同,但通过空间隐喻构建时间概念过程中,“up/down”与“上/下”之间并不呈对等关系。如A thundershower is coming up, 其 中up 与come 联合构成了介词短语,证明事情即将出现。可见,英语之中介词不可独立用以延长时间,仅仅是于表述时间方向性方面产生一定的效果与作用。事实上,汉语之中“上/ 下”垂直隐喻的运用较英语更为丰富,由于汉语之中可以同“上/ 下”表示的含义在英语之中并不能通过“up/down”表达,而是通过其他词汇进行表达,包括next、last 等。而上述词汇相较于“上/下”而言并不具备垂直方向性。故而,虽然英语之中也不乏通过垂直方向性隐喻以构建时间,但这种通过方向性隐喻的运用频率却远不及汉语之中的应用频率。不仅如此,许多学者要求以英语为母语的受试者以及以汉语为母语的受试者各自摆放带有时间顺序的物品,最终结果显示,以汉语为母语的受试者倾向于通过垂直空间表示时间发生的过程,且汉语程度越是熟练,越是偏向通过使用垂直空间进行隐喻[2]。

(2)文化方面的影响。不同民族文化对人类认识世界而言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价值,所在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不仅如此,语言本身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表达方式自然会受到所在民族文化的影响。从书写习惯角度而言,书写习惯是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部分民族文化中语言书写与阅读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部分则是依照从右到左,甚至有从上到下的写法。而Dehaene 提出SNARC 效应,并认为人们书写习惯不同,也影响了其数字排列顺序。由此可见,不同书写习惯的人针对大脑之中空间认知而言也有明显影响。从英语与汉语角度而言,两种语言的书写顺序都为从左到右,而关于数字的排列也均是从左到右。据此可以推断,英汉两种语言在时间方向性方面也保持相同,即从早到晚。

2.2 时间具有运动型

语言学界面普遍表示,汉语之中关于时间的表达更为满足时间移动隐喻。如“下周便是国庆节了”,该句子之中,说话人朝向目的语的方向发展,换言之便是时间处于不断移动之中。但针对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来说,其更倾向于自我移动隐喻,如例句之中的含义英语则表达为“National Day is coming!”,该句子之中,国庆节却开始朝向说话人方向移动,换言之便是西方是以自我为核心,目的语朝向自身方向发展。而汉语之中虽然以时间移动模式为主,但也存在自我移动隐喻,包括“国庆节快到了”,英语之中有关于时间 移 动 的 隐 喻, 如“Next week is National Day.”汉语之中,应用更为频繁的隐喻表现方式是特定的说话者与难以确定的时间轴。

部分学者认为英语或是汉语单语者与同时掌握两门语言针对时间的理解并不相同。将汉语作为唯一语言的人更倾向于采用时间移动隐喻。而相较于英语为唯一语言的人而言,同时掌握两门语言的人更倾向于运用时间移动隐喻方式。但是在明确汉语之中时间隐喻方式之后,双语者也并非与汉语单语者一般频繁应用时间移动隐喻。由此可见,在明确时间概念之后,双语者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表达过程中会受到母语一定程度的影响。同理,在用母语表达过程中,也会采用第二语言的时间隐喻方式。

2.3 时间方向可以改变

时间属于基础的抽象概念,人们在表现过程中需要借助带有方向性的空间隐喻加以了解,所以方向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如上文所述,书写的方向一定程度也与时间方向认知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据有关研究证实,书写顺序以及时间的描述顺序基本保持一致。以汉语为例,其书写方向即从左到右,所以在排列时间概念方面,方向也相同,如前年、去年、今年、明年,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普遍会按照从左至右、从早至晚。事实上,时空关系隐喻同样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英语之中,如果按照前后放线加以区分,则对比当前时间,过去的时间处于后面,而未来时间则位于前面,如句子:The worst is already behind us.该句子的表达方式与汉语时空关系隐喻基本相近,但部分语言却完全相反。由此可见,由于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所用语言不同,构建基础经验概念也存在明显差异。

2.4 时间具有持续性

时间具备瞬时性,即意味着时间无法持续的表达。然而,实际语言表达过程中,普遍具有持续性,以英语之中的短句“after a long time”,证明时间能够按照线性距离加以维持。汉语之中也存在同样表现方式,包括“一段时间后”。由此可见,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时间均以线性的形式持续与发展。但世界之中部分语言持续存在的形式并非线性,而是数量,例如英语之中,其在表达一段时间时普遍采用poli ora,翻译为“一些时间”。由此可见,不同语言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对人们时间构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5 绝对空间背景下时间表述

人类交流过程中普遍会通过空间表述以建立时间概念,所以随着空间表达出现变化,时间概念也将随之变化。汉语关于空间的描述除了上下左右之外,还有东西南北,且四个字排列也基本固定。太阳东升西落,南阳北阴,而太阳的升落本身也是时间概念。英语和汉语基本相同,包括绝对空间以外的许多表达方式。因此,从时间顺序来看,它更容易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包括文化等。

3 结语

总之,人类认知属于一个较为复杂的流程,而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构建只能通过隐喻以实现。时间属于人类经验的基础概念,时间概念构建过程将不同程度受到基础经验的干扰,特别是文化以及语言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语言使用人群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英汉语言学习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猜你喜欢

母语隐喻汉语
学汉语
爱的隐喻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
《红楼梦》饮食中的隐喻
《汉语新韵》简介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追剧宅女教汉语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