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大学生的乡村振兴梦
2020-11-18张天柱
张天柱
一
一双长雨靴,一顶旅游帽,上身穿着件银灰色夹克,下身穿着一件牛仔裤,微瘦的身材,略低的个头,黑红色的脸上挂着一副笑脸,笑起来甜甜的,非常好看,眼睛眯成一条缝儿。
2015 年沈阳农大毕业的姚艳梅,主动放弃了外面城市舒适的工作,回乡创业,成了地地道道的一名农民。
这件事,村里的人想不通,大家心里闷闷的,大学生回乡创业,尤其是一个28 岁的女娃娃,头一回听说这样的新鲜事。
一个农村娃,好不容易考上研究生,咋就放弃了呢?放弃研究生不说,本来在大城市干得好好的,为啥又要回到农村呢?28 岁的女娃娃,正是一朵刚开苞的鲜花,回来农村能干啥呢?
这件事,不要说村里人想不通,就连艳梅的父母亲也都想不通。
父亲说,花钱让你念书是让你有个好的工作,不是让你回村种地。
母亲说,回村来,对象也不好找。
艳梅笑笑说,总得让我试验了吧。
散发着浓浓青香的院里小菜园,不安分地在明媚的太阳下鼓噪着,发出各种声音,栖在房檐下蹦蹦跳跳的小燕子,似乎是在迎接着自己,乡野的空气里弥漫着醇厚的泥土味和草木的气息,还有牛粪、羊粪的味道,这都是艳梅从小就熟悉的。
哦,从今之后,我就是静乐县五家庄村的村民了,艳梅暗暗地想。
这是2018 年的初秋。
二
艳梅从小就有梦想。
她生在一个四处都是大山的小山村,从她懂事起,看到的就是父母没明没夜地在地里劳作,也可能就是从那时起,小艳梅心里就埋下了这样一个梦想的种子:我要念书。当时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出人头地,考个工作,把父母接到大城市。为了这个梦想,她没明没夜地下功夫读书,一路走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门门功课优秀。高考的时候,她的成绩非常优秀,完全可以报考其他名牌大学,可她执意选取了沈阳农大。家境贫寒的她深知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她知道唯有用几倍于常人的刻苦,才能对得起老师的帮助与赏识、家人的支持与培养。在沈阳农大,通过专业的学习,她爱上了农业,立场是农民,性格是农民,情感也是农民。她觉得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她觉得她是农民的孩子,她的梦想就是田野。
为了这个目标,她要继续深造,她要报考研究生。
通知来了,如愿以偿,她被录取。
她的眼前,顿时爆发出满天五彩缤纷的礼花。
可是现实不容她乐观,妹妹经过努力,也已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侍弄土地的父母亲,既要负担妹妹的学费,还要负担她的研究生学费,这对收入不高的艳梅家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
为了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她毅然放弃了来之不易的读研机会。
三
梦想与现实之间,毕竟隔着一段路程。在这段路程中,有曲折,有艰险,有风雨,有雷鸣,必须有人去付出。而这种付出,不光包括辛劳,汗水,还有鲜血,甚至生命。
艳梅承包了120 亩土地要种水稻。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五家庄村位于汾河岸畔,天时地利俱佳,自然环境好,气候适宜,靠近汾河,水源丰富,完全符合生长水稻的基本条件。
艳梅认准的事,就要认真去做。
但是,家人和亲戚反对:闺女啊,你要想好,整地、育苗、插芽、锄草,这可需要大量的资金啊……
村民的嘲笑:有的村民说她爸新盖的那五间房也不愁她赔进去,咱们都去她家干活,把她家那五间房给挣了……
还有的说,不好好地在外边上班,回来种地,能挣多少钱?就你能……
失望,巨大的失望。
她蜷缩在闺房里,嘤嘤地哭了。对艳梅来说,这确乎是她人生路上遭遇的第一个沉重打击。
艳梅很快便擦干眼泪,坚定了信念:我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给大家看!
有天,有人对她说:你的水稻苗子都黑了。苗子黑了,肯定是死了。
这下子,艳梅反而不难过了,因为大家都不懂,其实艳梅的苗子本身就是黑色的,不是死了,是种“稻田画”的优良种子。想到大家可能也是好心,担心她要赔钱,所以,艳梅觉得更应该把这件事干好,让大家改变对科学种田的看法。
是的,对农村对农民,艳梅有着特殊的感情,她就是农村的女儿啊。但她也清楚,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她熟悉的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了,这片土地正在悄悄地却是深刻地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中国农村未来的希望就蕴含在这里啊。
艳梅知道,种水稻这件事,必须做通父母亲的工作,没有他们的支持是办不成的。
她对爸爸妈妈说:大道理,我不多讲,但是,你们必须支持女儿。
女儿是父母的心头肉,虽然父母亲对这个新型的产业不懂,但是,看到女儿坚定的眼神,大人的心总是软的:女儿的事,我们做大人的还能不支持吗?!
她选择了“稻田画”和“杂粮迷宫”。
这是对传统农业的一次挑战。
艳梅选择“稻田画”,是因为艳梅的一些朋友,有的已经在做稻田画作,有了很成功的作画示范基地,而且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易于操作。另一方面,艳梅也有一些水稻种植和销售的经验,静乐是剪纸之乡,从这点来说,正符合艳梅的农业文创思路。
2019 年初春,艳梅动员父母,把家里的积蓄全都拿了出来,又贷了5 万元,共计投资20余万元,在五家庄村建设成了“剪纸福田画”和“玉米迷宫”种植示范基地。
四
“大爷,上午过来和我整地。”
“婶子,有空来地里干活。”
“放心,我会给大家工资的。”
整地、育苗、插芽、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
艳梅最伤心的就是最开始雇人的时候,给现金也找不到人来帮她干活。艳梅知道,大家还是不放心她。
没办法,艳梅动员了父母亲和亲戚们来帮她干活,又动员了一部分邻居。在大家夜以继日的劳作下,水稻出苗了。
人们看到了希望,有的伸出大姆指:这孩子有种!
有的人带有敬佩的口气说,一个女孩子家,能干成这样一番事业,真不容易。
田间帮活的工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乡亲们的认可,更增加了艳梅的信心。她要把静乐剪纸文化融入到农业农田中去,把传统农业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艳梅发展“稻田画”的原因是:“稻田画”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还有特有的稻种和成熟的技术支持,作为典范,易于操作,容易实现。静乐县汾河两岸水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温度适宜,无霜期长,适合水稻的生长,当地永安镇已经有成功的水稻种植基地。当地水稻种植面积少,水稻资源稀缺,容易吸引人们观光,也有利于产品销售。
艳梅的这片稻田,共有四个区:五谷游览区,稻草人游憩区,福田画游憩区,果蔬采摘区。
艳梅最得意的作品是“七彩福”稻田种植。
“七彩福”这幅稻田画的创作元素取自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静乐剪纸,其利用不同颜色的水稻品种把剪纸文化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大地里,把地域特色与农耕文明完美结合,丰富了农业生产、体验与销售,是文化+农业+旅游的新的探索。
她把静乐剪纸文化融入到农业农田中去,从空中往下看,这片农田呈现出一个“福”字。
有人说她是一个“女汉子”,敢把“福”字种在大地上。
这片“七彩福”就像一个工艺品,美观,震撼。
把“福”字写在大地上,好吃好看的创意观光农业,身为90 后的姑娘,她把辛苦和汗水,献给了这片稻田,终于换来了乡亲们的一致认可。
汗水换得硕果来。由艳梅为法人代表的静禾创意农业剪纸画农场8 月16 号在试验基地举办了开园仪式,使人们体验和感受了“杂粮画”和“稻田画”的无限魅力。
这片“七彩福”走出了汾河湾……
五
因为热爱,无怨无悔。
因为执着,一路花开。
梦圆汾河湾。艳梅常说,回乡创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也离不开周围人的帮助,
为了创业,她干起活来不怕苦不怕累,但内心并不是“女汉子”,她有着自己的爱好,也有着一颗“少女心”。本来田里的事情就多,但是,为了减轻家人的劳动负担,她又主动承担了不少家务事,帮爸爸和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她为了人们吃上无污染的大米,坚持人工锄草,锄了两遍草,快成熟的稻田依然杂草满地,她坚持不用锄草剂,守住最后的底线。
常年在田间,碰到青蛇是经常的事,刚开始时,见了蛇就吓得“哇哇”叫的她,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了。
艳梅成了一个真正的农民。
两年下来,眼前的艳梅是:清瘦、黝黑、疲倦,满嘴起泡,唇角还淤结了一片不大不小的疮痂,像一粒溃烂的桑葚。但她却目光坚定,充满了自信和满足。当她谈起这段经历来,略带羞涩。一段沉重的人生,在她云淡风轻的讲述下,让人慨叹,更给人以力量。本来是如花似玉、穿流行衣衫、走路都带着香味的年龄,可花季少女的所有享受和乐趣都与她无缘,河风吹瘦了她婷婷玉立的身体,太阳晒黑了她粉嫩的脸庞,穿着长雨靴,肩挑一对水桶,走在田埂上一阵风,她就是一个农村女汉子。
“骄傲地昂着头的,是轻浮的稗子,谦虚地低着头的,是饱满的稻子。”姚艳梅如是说。站在海浪似的稻田里,她用手掂着沉甸甸的稻谷说:“这稻谷,少说一亩也在600斤左右了……”
今年姚艳梅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初步规划种植1000亩,主要种植水稻,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实现鸭稻共生、鱼稻共生的生态种养良性循环。同时结合当地文化,发展稻草工艺品和杂粮秸杆工艺品。
今年姚艳梅还想发展互联网商业,让她的大米,走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
其实,姚艳梅的水稻梦,这才是刚开了个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