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进人民的福祉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020-11-18陈坚,李东方,刘志新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1期
关键词:党和政府福祉共同富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中国共产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制定了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终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增进人民福祉,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认识到要解决农民的根本利益问题,就必须解决土地问题。于是,党领导打土豪、分田地,使农民拥有了安身立命的土地。1945年党的七大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正式写入党章,成为党员的思想引领和行为规范。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着手建立起属于人民的新政权,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增进人民福祉,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为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各方面的需求,让人民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诉求不断上升,对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的愿望更加强烈,民主意识也更加明显。为此,党和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能够更加广泛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解决人民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执法乱作为、不作为以及司法不公等问题;加强人民对政府权力运行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为解决这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党和政府实施了一大批惠民举措,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8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通过这些制度建设,实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

2013年1月22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指出,如果升学、考公务员、办企业、上项目、晋级、买房子、找工作、演出、出国等各种机会都要靠关系、搞门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更多照顾,没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没有机会,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这种情况如不纠正,能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吗?这个社会还能有发展活力吗?我们党和国家还能生机勃勃向前发展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越来越高。为此,党和政府提出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刚性举措。譬如,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 浓度继续下降。总之,党和政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稳定、安全是中国发展的前提,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为回应人民的关切,党和政府进一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好饮水困难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强化对药品疫苗等全程监管,对违法者要严惩不贷,对失职渎职者要严肃查办,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线;加强安全生产,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惩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打击非法集资、传销等经济犯罪,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突出问题,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平安生活。

中国精准扶贫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决定性成就。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660万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减少了将近9个百分点。对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8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中,高度赞扬了中国“造血式”的开发扶贫,认为中国“造血式”扶贫,不仅是过去几十年中国推进减贫工作的重要经验,更是未来全人类实现脱贫、减贫的必由之路。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强,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增进人民的福祉为起点,不断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满足群众对公平、正义、文化、安全、环境等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共产党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并没有抛弃“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基本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为此,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这标志着中国开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部分先富”走向“共同富裕”的重大转折。

猜你喜欢

党和政府福祉共同富裕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走近内心走向爱
福祉与福祉学的基本理念与宗旨
如何理解福祉与福祉学及其实践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新常态下优化以家庭需求为中心的组织功能探索
十八大以来反腐制度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