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要破除传统路径依赖症
2020-11-18赵宇峰
□ 赵宇峰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通知》指出,要“深化治理改革为基层放权赋能”、“各级领导机关要打破开展工作的传统路径依赖,切实把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转到现代、科学、法治的轨道上来”可谓是一语中的,明确指出了升级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在推进基层减负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深化拓展基层减负提供了努力方向。
去年以来,基层减负工作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各地自上而下同步发力,在精文简会、督查考核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基层负担明显减轻,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脱身出来,从频繁迎检中抽出身来,更多的工作精力用在了走访调研、为百姓办实事上。但是,基层减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上下内外的强大推力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始穿上了“升级版”的隐形外衣,新花样、新变种不断出现,给基层减负工作带来新的困难。
实际工作中,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习惯于用开会、发文、检查三板斧来推动工作,这一方面是源于求稳思维,这样做能够有痕迹可查,能够证明自己安排了、部署了、也督促了;另一方面,则反映出了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治理能力方面的欠缺,工作中懒政思维突出,不愿创新、不敢创新、不会创新,工作开展严重依赖传统路径,发文开会层层“对标”,看似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实则是不担当、不作为,对上取巧应对,对下马虎应付。在路径依赖这一惯性带动下,工作任务层层下压,基层干部的工作层层加码,疲于应对,又进一步助推了基层形式主义的滋生,基层减负成为一个走不出去的怪圈。走出怪圈,破除工作的传统路径依赖症,要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坚守初心,牢记为民服务使命。内在的思想决定着外在的行为。领导干部的初心,就是要有“我将无我”的高尚品格,要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领导干部,会关心老百姓的油盐酱醋茶这些日常小事,会关心五加二、白加黑的基层干部这种工作状态。丢掉初心的领导干部,使命终究只是挂在嘴上的一个词汇而已。要真正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经验做法形成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义利观,从内心深处把人民冷暖放在心上。
与时俱进,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人类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技术爆炸”,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出现,都促使人类社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推动整个社会出现了跃迁式发展。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再到现在的移动互联和5G 网络,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在推动整个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的同时,也推动整个社会治理体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推行的健康码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通过推行健康码的互认互通,在有效防控疫情扩散风险的同时,极大地减轻了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推动了复工复产的加速进行。
创新管理,释放社会治理动能。这次疫情期间,武汉红会深陷舆论风波,当时全国各地的捐赠物资如雪片般飞到武汉,红会仓库物资分配陷入混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专业物流企业接管捐赠仓库后,很快就理顺了从入库到出库的整个流程,短时间内存储发放就井井有条。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胸怀,要积极向互联网企业、向不同行业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不拘一格为我所用。
疫情之下,基层减负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需要注意的是,基层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而是要把基层干部真正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干部腾出更多的精力来为老百姓干实事。只有破除开展工作的传统路径依赖,切实在提升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上下功夫,才能真正走出基层减负的怪圈,用实干担当推动疫情下的整个社会早日回归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