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起航
——牟定县扶贫攻坚见闻实录

2020-11-18

金沙江文艺 2020年6期

1

车辆行驶在前往老纳村的山道上。

又见老纳这样的字眼就在脑际跳跃。

上一次到老纳是今年4月初。彼时,望着这条村街,如果不是老纳完小的牌子,如果不是学校里那株高大的黄果芽树,我没有办法把眼前一切和记忆中12年前的小山村联系在一起。

缓坡上,一所小学校,一个小卖部,看护着歪歪斜斜的村庄。

100多个讲普通话、带着各种器材和设备的人,突然间闯入人群里,站着高明和陈晓艺……

2004年3月23日,聚焦“三农”问题的电视连续剧《沃土》在牟定外景地——这个叫老纳的小山村开机拍摄。

牟定历史上第一次有剧组来拍剧,格外引人注目,机关厂矿和学校,到处谈论这件新鲜事。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偏僻荒凉的小山村?理由令人尴尬。贫困程度符合剧情需要,廉价而众多的群众演员节约成本。但是,它也给当地带来了新东西新概念,无名山村火热了一把:冲锋舟、人工降雨、农业合作社、演艺明星、“三农”问题。

现在的街道,长300米,街面干净整洁,太阳能街灯,小叶榕绿化树,林立街旁的楼房。如果你不经意间闯入,在这个贫困山乡,你一定无法相信这是一条纯粹的村街。一个小山村,在12年时间里脱胎换骨:建了一条街,赶一个节会(正月十四),发展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人均收入从数百元增长到数千元。

春风和煦温暖。

连片的莲花白正在热烈开花,白绿相间,连片的兰花籽还刚刚染黄,等待收割,连片嫩绿的包谷幼苗等待移栽,在这个春天,在这个叫作海源的农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还有1000亩的猕猴桃桃花正在妖娆绽放。徜徉在这些春天的事物里拍照留念,微信传到数千里外。

远山直刺天穹,阳光下,很容易让人联想“风烟俱尽,天山共色”的美好。这样一个地方,在云贵高原随处可见:一座山头之上,一块山间平地,被四周或远或近的群山包围,像睡在摇篮中的婴儿,呼吸着含着水汽奔跑的山风,安详宁静。

为什么叫作海源?站在办公楼前,碗厂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金之杨侧转身,指着左右两侧这一片山间平地说,这地方原来叫海田掌子;顺着他所指,我们的目光越过面前山谷的树梢,望向远山,金之杨说不远处就奔流着勐岗大河,所以,源就取了水源之意。

曾经的一块荒凉土地,野草、荆棘、灌木,扑哧哧惊起的一只飞鸟和着划破空气的一声啼鸣。只是今天,荒芜已经不在,一片热土正在以海源种养殖合作社的名义沧海桑田,开放富裕村民的梦想之花。

——造血工程才有前景,输血不会长久。

——农民,尤其我们山区农民,一个没有一技之长的小生产者,在几亩土地上折腾,24小时不吃不喝地劳作,土地的产出也是有限的。

——思路决定出路。

金之杨在说起成立海源合作社初衷时说了这些话。他还举了例子。

2006年,碗厂村修建了全县第一条乡村弹石路,建盖了村委会办公楼。当时感觉很骄傲,但是没有过去几年,无论弹石路还是房子,又远远地被甩在(其他村)后边;这几年搞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房子粉刷一新,铺筑了村间水泥道路,但是,不论墙有多白,都会陈旧,路有多整洁,也会破损。

又比如收兰花籽。兰花籽种植是碗厂村的传统产业,前些年收购价4块5块,商贩开着车来收,都想着法儿压价。今天收5块,第二天见交售的群众多了,就降到4块。在村委会这么多年,不仅仅是兰花籽,农民售卖农产品,这样的事情年年发生。谷贱伤农,由于产品少,又受加工设备条件限制,货到地头死,不管多么不情愿也毫无办法。在旺季,有的商贩一上午可以赚到几千元,是一亩地产出纯收入的几个倍。

现在不一样。合作社有了自己的兰花籽油加工厂,有了自己的注册商标。商贩收购价6元,社员交到合作社价格是7元,商贩收购7元,合作社提高价格到了8元。社员得到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

和很多偏僻山村一样,碗厂村大多数妇女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和文化低以及家庭等因素影响,无法走出家门融入打工经济大潮。海源合作社有固定工人21人,季节性(四到七个月)用工70人。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赚钱,一天就是70、80元的(收入)也比离家外出要好。一个叫做起玉秀的妇女用她自己的语言向我表达这样的意思。

农民带着土地入社,土地也可以成为股份,通过走合作化、市场化、品牌化道路,不但增强了社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使农民增收的道路更加宽阔,2011年起,海源合作社首次每年分红利15到20万元,户均达2000元,红利成为入股社员的一项新增收入。

碗厂村委会牵头成立的合作社,以它为基,5年间发展了两个公司:海源油脂公司和海源农业开发公司,还各自有了不菲的业绩。

难道这不是12年前《沃土》剧情在这里的续演?

而这样的演出正在抵达高潮。

2016年,老纳村迎来亘古未有的变化。走进临街的村委会,从支书金学文那里了解到,在今年牟定县的脱贫摘帽进程中,老纳全村共有1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国家每户补助6万元,现在已经有132户建盖新房。

老纳村委会大水桥村整村易地搬迁安置,列为整村推进示范点。

在村口已经推出雏形的广场上,立着三块不锈钢插牌。建设平面图上显示,广场左侧是整个村35户农户的统一规划建设的家畜养殖区;村庄一侧的缓坡上是连片种植的早桃。据资料介绍,共有300亩,其中,建档立卡的11户贫困户,户均划给2亩。

新家园正在施工,建设完成后,整个村庄将实现从没有一块砖(全部属于D级危房)到没有一片瓦(全部砖混楼房)的巨变。整个村庄清一色(占地)109平方米两层或三层楼房,厨卫入户,禽畜养殖小区另建,人居环境新旧两重天。

时令有序。站在田头,无论路边野草怎样疯长,水田里稻谷正在孕穗,等不及的已经抽出穗头。在老纳村这一片插花抽穗的稻田,立着几盏太阳能杀虫灯。

参观这片80亩的水稻田,新品种除外还有一个原因——特供米。云南瑞桥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投资种植的优质水稻,据介绍,稻谷收购价高达4元,高于市场价约0.8元,加工后,优质米供往北京。

路两旁都是桃树,桃花盛开,桃花岛、桃花谷、桃花妖娆……桃花让人有无数美好想象。站在1050亩桃树中间的办公区,我们观看几块宣传牌。这是早桃种植示范区。生产、办公、仓储、观光、生活,综合性功能、综合性田园生态庄园——楚兴天雨农业开发公司,依托上海天雨果蔬,施行订单农业,农户跟着企业种植管理,成熟后企业统一收购。全乡1039户种植早桃1748亩,按亩产1.5吨、8元/kg计算,每亩早桃毛收入可达12000元。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让农民成了市场的主体,克服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农业小规模生产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让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获取规模效益。同时,合作社把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增强了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增收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农业产业化发展毫无悬念地成为农户脱贫的保障。

资料:安居工程:截至7月,戌街乡已确认贫困户中有购房和建房意愿的1011户,其中,分散插花安置782户,到中心村建房54户,县城购房140户。产业扶持:规划“一核两廊三片区”的产业布局和3个2万亩发展目标。即:碗厂核心区,元双公路观光经济走廊、牟元公路体验经济走廊,戌水产业区、西密产业区、白左产业区,计划通过5年左右时间实现2万亩猕猴桃、2万亩早桃、两万亩精品种植。

2

下午两点我们抵达安乐乡政府。天气酷暑,我们在走廊阴凉处等待副书记施学伟,却不期而遇乡长邓示锦,小屯路段因施工导致堵车,他刚从现场赶回。说明来意,他建议我们走访几个点:大香树统建点、位于桃园的中心村、蒙恩周转羊。

十多分钟后,施学伟匆忙来到乡长办公室。他说,今天上午,最后一车(花椒)苗子运往直苴村,半路上汽车陷在泥潭,自己领人去处理。他语气激动地说,这车苗子分下去,一两天后,全乡贫困户户均两亩的花椒种植全面完成。

从乡政府出发,途经石板和直苴村,乡村公路在山野间弯弯曲曲延伸,部分路段没有硬化,虽然昨天还阴雨绵绵,但天一放晴,山路就灰尘扑面。

我们到达的小山村叫大香树。

村子东头一个缓坡上开辟出一块平地。正在建设一幢连排6户的房屋。这是村子里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即将入住的新居。

因残疾等各种原因致贫,也因各种原因这些人家都不愿建房。乡村出面征地,统规委托代建,钢屋架户均60平方米,造价6万元,墙体粉白,门窗地板,竣工后,6户人家抓阄领钥匙,扫地入住。

脱贫先安居。大香树6户村民告别陋室危房。

在前往蒙恩的路上,或许是我们把周转羊听成周转园的缘故,一路诸多猜测和想象。跟着乡里的车子岔出公路转了一个小半圆,推成三台的坡地上建了五六栋彩钢瓦房屋。

眼前的两栋房子像厨房和仓库。

其他的像圈舍。走进去看见羊群才恍然悟出,原来是养羊。羊从铁栅栏里伸出头在食槽里埋头舔食包谷面和米糠拌和的饲料,羊群并不因为一群人的闯入而惊慌,舔食、散跑、跳跃、抬头咩咩,似乎一切如常。羊只贴着耳标,标示着已经防疫。

羊是新品种,名曰努比亚黑山羊,可以圈养。

牧羊在文艺作品里被渲染得轻松浪漫,似乎少有辛苦。现实中的牧羊却是一件苦差事,羊吃百样草,走羊肠小道,风卷残云一样翻过一道道山岗,人跟在后面跑,一天下来,哪能不累。据牧羊人介绍,人均能够牧羊60到70只。

圈养的努比亚黑山羊防疫之外,日常饲养早晚一次饲料,中午在圈里撒青饲料,比放牧省时省事。

2013年,安乐乡列为扶贫整乡推进。今年,乡里因地制宜,把原来规划的油茶产业种植调整变更为努比亚黑山羊养殖,全乡299户建档立卡户发展黑山羊采用委托集中养殖形式,发挥专业养殖的技术和防疫优势,由养殖公司在3年内把财政扶贫投入专项资金以分红的形式分配给贫困户,户均分红8134元,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2016年底,将第一次分红2828元;如果农户具备养殖条件,也可以到种羊养殖基地领取种羊进行周转繁殖,每一年一只公羊和10只母羊,每年向养殖场交回7只小羊和9只母羊,实现养殖壮大和周转。

在牟定的民间话语里,安乐乡被称为猫街。

因为同名原因,20世纪,牟定的猫街更名为安乐。猫街就是那首著名的《正月十五赶猫街》民歌小调的发源地——“正月十五赶猫街,哥在猫街等着你,正月十五赶猫街,妹在猫街等着你,小哥等妹来对歌,妹等小哥来跳脚。”

今天,连接一个中心村,一个现代化气息浓郁的新猫街矗在牟定东界。从集镇往北,穿越安乐村,是安乐中学。中学的旁边也站立着一个崭新的村庄:它不的。

安乐六渡村委会它不的村坐落在群山腹地,地处半山坡,山高、坡陡、箐深,干旱缺水,交通信息闭塞,在扶贫整乡推进中,安乐乡对该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按照特色村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生态移民与美丽乡村相结合,一个美丽宜居特色新村平地而起。

它不的新村建设完成项目总投资6720.1万元,其中,上级专项扶贫资金140万元,县级投入963.7万元,整合部门资金961万元,县乡机关单位帮扶资金34.5万元,龙头企业融资3300万元,群众自筹1320.9万元。新村离集镇不足一公里,医院学校就在旁边,人均分配水田0.6亩,旱地0.4亩。实现“移民就市、移民就路、移民就学、移民就医和移民就富”目标。

它不的新村建设项目2012年12月启动实施,建设用地12亩,6种户型供农户自主选择,共建安居房69套13802平方米;架设输电线路6.24千米,修挡墙12000立方米,开挖平整、硬化村庄道路6条1050.5米,架设自来水管网4615米,建污水池1个、文化室2个、公厕2个,安装太阳能路灯21盏,实现村间人畜分离、雨污分流。

村民山绍江说,我家在老村子里的房屋、水窖、树木等固定资产折资40万,国家补助13万,我家选择的是最大的户型,建房总共花费25万,还剩余21万。现在我家购买了轿车,如果还住在老村子,单单就算路的原因,开轿车都是不敢想的。

资料:2013年,牟定县安乐乡启动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按照“一次规划、两年实施、三年验收”的要求,采取村组规划与县级行业部门规划相结合的方法,规划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素质提高工程、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6大类项目。项目总投资:3.19亿元。

3

迎着狗吠声,车子驶进梨园深处一处房舍。站在成丁字形结构的房屋前,看着已经上色的果实和在树下跑着的鸡群,心头一动,跳出绿树环合、唐诗意境、农业、高原特色一串词语。

一个叫巴文昌的高大汉子匆忙赶来,鞋子和裤腿水湿,沾着草屑。他一边把我们往屋里让,一边抱歉地说,不好意思,我正在地里割草。

你要用机器割嘛!副乡长景礼说。

当然用机器割,不然哪割得了。

等忙着倒水的主人坐下来,我们开始采访。

种植云南红梨100多亩,樱桃50多亩。说到收入,他有些犹豫,打了埋伏,笑笑说五六万吧。他看我们不信,又说,这几年都不太好,前年下雪,冻落了花蕊;去年下冰雹打落幼果。

我们去的几个人没有再问。来梨园之前,刚到凤屯镇镇政府,还没有联系,就在办公楼门厅遇到要到中心村协调通电架线的镇党委书记代金。他临时决定先处理我们的事。因为是假期,只有一半人在岗。在家的班子成员共4个,为我们两个人介绍情况。其间,说到云南红梨,代金书记说,凤屯镇从2013年开始,连续两年安排产业扶贫资金340万元,整合资金180多万元,群众投资1000余万元,在飒马场、龙丰、牌坊等5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连片发展种植云南红梨8500亩。

他说起4月份新华社记者到镇上采访过的题为《高原特色产业,云南红梨助力脱贫攻坚》的稿子。前往梨园的路上,已经百度搜索浏览。2008年种植,2011年挂果的巴文昌户云南红梨,据新华社记者采访,他父亲巴洪全说2011年卖梨收入4万多元,以后逐年增加,2015年达到20多万元。

巴文昌带领我们参观他的梨园。

透着红色的硕果充满诱惑。我们来得有些早,梨没有熟透,还略带酸涩。主人介绍着要摘除多余的幼果(果距十厘米),养分足、采光好,要确保单个梨子长到2公两以上。经过樱桃园,他说5亩樱桃今年开始挂果,采收季节很热闹,自己收每人10块钱门票后,坐地销售。

指着梨园下一片桉树林,他说,自家承包的山林共有400多亩,今年计划砍伐那一片桉树改植云南红梨。云南红梨替代桉树种植,是凤屯镇特色产业发展中低效林改造的成功尝试。与桉树相比,云南红梨3年挂果(桉树8年成材),经济效益高(亩产可达2至4吨),生态效益也比桉树好。凤屯镇已经停止审批桉树种植。

凤屯镇种下的8500亩云南红梨,其中有7000亩就是在桉树林地改植的。种植红梨使2381人受益,其中贫困人口650人。代金说,2014年400多亩红梨初见成效,实现收入600多万元。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红梨产值1.5亿元以上,人均可增收7000多元。走进飒马场村委会,还挂着两块醒目的牌子:云南牟定凤屯大山倮倮林果专业合作社、牟定县飒马场云南红梨种植协会。

秧田冲村口,路弯下立着一幢楼房,停车,我们随着村委会书记走进这户人家。如果不是特别说明,没有人相信这是一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大门门墙上挂着“牟定县脱贫攻坚‘挂包帮、走转访’结对扶贫联系牌”,户主是巴文清。院子宽敞,楼房两层,厨房在房屋一侧。一楼三分之二的面积安排做客厅,女主人说,客厅大些好布置。问到房屋建筑面积、盖了多少钱,女人说不知道,说还没有和施工方最后结算。问钱怎么筹集的,她倒爽快,说政府补贴6万,贷款10万,不够的和亲戚借。

村委会书记插话说,她家男人在外打工也积攒了一点。这是一户5口人家,因老人长期生病致贫。今年全县脱贫摘帽,巴文清夫妇抓住机遇,立志建好安居房。院子大门和院落都是全新建设的,如果都是举债,我们粗略估算,该在20万左右。那么如何偿还呢。

女主人说慢慢还吧。家里种植了12亩云南红梨,今年开始挂果,政府产业扶持后养殖山羊21只,养牛2头,养猪3头。这些就是夫妇俩偿还建房欠款的底气和信心。

安居和产业扶持,有人很形象地比喻为输血和造血。按照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达到规定存栏数(牛2条、猪10头、羊10只)其中一项,做过防疫,贴上耳标,验收后即可获得产业扶持款一万元。全镇2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有254户发展养殖。

2015年,牟定县举全县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役。全县围绕在全省全州率先脱贫摘帽目标,上下齐心协力攻坚、用心用情帮扶,3年中整合各级各类资金,投入14.2亿元,减少贫困人口2475户9118人,1个贫困乡、42个贫困村达标出列,2018年9月,经过国家第三方的严格考核,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7.09%的好成绩顺利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