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中科技因素的作用与现实思考
2020-11-18段博颖
段博颖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0 引言
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步入“蒸汽时代”,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工业生产第一次开始面向世界,使国际化的社会分工成为可能。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随之产生的钢铁工业的蓬勃发展和轨道交通的出现令重工业份额大幅增加,在引起工业结构深刻转变的同时也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为进一步夺取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加速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极大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世界经济的基础之上,国际政治也得以产生。国际关系的发展由此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科技自此也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 科技因素与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情状况和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通常我们把综合国力理解为一国所拥有的,可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的全部实力的有机综合。这其中既包括国家的既有实力,也包括潜力和可以将潜力转化为实力的机制。综合国力由“硬实力”和“软实力”两大类构成,在构成“硬实力”的诸多要素中,经济因素无疑是最重要的基石,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直接决定着国家的经济能力和社会财富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因素无疑是综合国力构成的核心构成。特别是自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西问题”不复存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加聚焦于经济和科技实力的较量。
除经济外,科技因素对构成综合国力的其他要素也有着直接的作用。从自然条件看,科技因素改变了其对综合国力的相对稳定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了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且改变了传统自然资源的内涵。如石油的发现降低了煤炭的重要性,也使得中东地区的大片荒漠成为了世界重要的能源中心,战略价值随之提升。风能、水能、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出现也降低了传统资源对国家发展的制约[1]。
从军事实力看,国防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推动。科技成果应用于武器研发,决定了一国的战斗力。以核技术为例,率先研制出核武器的国家在国际政治中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科学技术对国家军事力量有重要的增强作用。
从“软实力”方面来看,一方面,科技的发展给予人们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和渠道,畅通信息的传递,有助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从而加强政府管理效能,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国家科技实力的强大也有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2 科技因素与国家对外行为
世界主要大国都将科技发展战略作为本国发展的重要内容。美国自20 世纪90 年代到本世纪初先后提出了“先进技术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国家纳米计划”“先进能源计划”等,通过支持物质科学基础研究和能源研究来提升美国的竞争力。日本曾颁布《科学技术法》,曾明确提出“科技立国”战略,并制定了一系列专项科技计划。西欧各国同样注重科技发展,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法国就提出以加强西欧各国在尖端科学领域内的联合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尤里卡”计划,得到西欧各国的积极响应,此计划旨在巩固欧洲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法国的“竞争点”计划,德国的“主动创新”战略等,英国的发展“白皮书”、韩国的“2025 构想”等,都是各国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浪潮冲击下而制定的应对措施,以求获得科技领先,掌握未来科技领域规则的制定权,从而在国际事务中获得主动。
在利用科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利用高技术禁运实现技术垄断和牵制对手也是国际关系中常见的手段。在冷战时期,为了在经济上遏制社会主义阵营,1949 年11 月美国联合其西欧盟国成立了一个多边出口控制协调委员会,因总部设在巴黎,又称“巴黎统筹委员会”,随后日本也加入该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列入禁运清单的有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禁运对象涵盖约30个社会主义国家及民族主义国家。
3 科技因素为国际关系增添新内容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缩小了地理和时空距离,随着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的变革,国际社会日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各国的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国与国之间的互动在更广阔的地域空间内,以更高的强度、速度和冲击力而不断发展。在此背景下的国际关系也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首先,跨国公司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参与者。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二战后,科技的大发展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为降低成本、拓展市场、寻找廉价原料产地,利用大批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经济而采取的开放政策,跨国公司急速发展。跨国公司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和极强的对外行为能力,影响渗透到母国和东道国的全产业链及各个部门。由于其跨国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单个国家和政府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但跨国公司却可以通过自身行为对各国关系甚至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已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其次,全球性问题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拓宽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从海洋到太空,人类探索的范围不断扩大,掌握的新技术也越来越多。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人口问题、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粮食问题、核安全、恐怖主义等。这些问题远远超过了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畴,影响人类共同的生存发展与安全。探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已成为各国对外交往议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伴随着对全球性问题解决的探讨和研究而出现的各类机构、学术团体等非政府间组织,在国际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增加。
最后,全球治理成为各国博弈的新领域。全球化以一种新的紧迫性提出了世界事务应如何治理的问题,加强全球治理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全球治理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如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进入国际政治范畴数十载,各国负有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即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强制减排国家名单应列入哪些国家,对一国的发展速度有着绝对的影响。争取全球治理规则的主导权,涉及各主要大国的核心利益。
4 对国际关系中科技因素的现实思考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势头正盛,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国对外行为能力的重要标准,大国之间在科技方面的竞争尤为激烈[2]。科技创新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关键变量。面对当前形势,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国际合作,将成为未来在国际关系中争取主动的重要支撑。
首先,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发展战略,朝着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目标不断迈进,增强自身科技实力,在国际关系中实现技术引领。以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为代表性突破口的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方向。前沿科技的发展取决于基础研究理论的突破,尖端技术的掌握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发展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航天进入发射高密度常态化时代、5G 建设领跑全球、数字科技产业快速发展,但也面临一些技术瓶颈。要加快关键科研技术攻关,统筹布局高精尖产业,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集成创新,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才能在国际关系中形成发展新优势,增强应对国际风险挑战的能力,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3]。
其次,用好现有国际合作机制平台,重视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双多边领域科技交流,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做好科技外交规划布局。世界性和时代性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科技发展不能闭门造车。要聚焦关键领域,以联合实验室等多种方式加强与相关国家的项目合作,支持我国有条件的创新主体走出去[4],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方式有效利用国际资源。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
最后,深度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积极主动提出具有全球意义的创新议题,擅于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着力提高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水平,主动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用好多边外交场合,以优势技术领域为依托,积极倡导并参与国际新兴行业标准制定,努力突破现有行业的规则垄断。鼓励国内科研机构成为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组织者和发起方,集中力量培育若干在国际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亮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