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2020-11-18林鑫源
文_林鑫源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个学科教师在课堂上都需要融合素质教育,在教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品质。在展开小学体育教学时,为融合素质教育、体现体育精神,可以通过差异化教学、游戏活动等方式,给学生灌输体育精神,提升其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在有参与兴趣的前提下参与体育活动,对体育运动拥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因此,基于该方面要求,需要将素质教育引入体育课堂,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的要求
其一,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其二,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其三,教师要给学生灌输社会公德教育,如尊重他人、勤恳敬业、帮助他人等,这样才能逐渐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其四,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劳动才能发展”的观念,让学生重视实践劳动的价值。
从以上内容来看,如果将素质教育和小学体育结合起来,一方面需要教师将体育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认识体育竞技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活动乐趣,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策略
展开差异化的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性。通常而言,在小学班级中,根据学生性别的不同,男生、女生的运动爱好不一致。男生往往偏向竞技类、刺激类的体育运动,女生往往偏向体能消耗小的体育运动,根据不同的特点,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展开差异化的教学活动,既满足所有学生的运动兴趣,又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比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男生、女生两大组。一方面,可以带领男生开展“篮球三人PK 赛”的活动,将男生分为多个三人小组,采用“半场轮回PK 守擂”的方法,用三局两胜制作为输赢的评判方法,让小组之间竞技,最终获胜的小组可以获得“篮球PK 之王”的称号。在该过程中,由于篮球运动是对抗性较为强烈的体育项目,因此会提高男生的参与积极性,满足男生的运动兴趣,增强男生的自主性。
另一方面,可以带领女生开展“传递毽子”的活动。首先,将女生平均分为多个四人小组,每组学生围成正方形,分别站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处。然后,从任意同学开始,先将毽子踢给对角的同学,再由对角的同学踢给侧面的同学。毽子运动属于非竞技性的休闲运动,受到大部分女生的青睐,因此女生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能满足女生的兴趣需求,增强女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精神。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体育精神是需要培养的重要精神。这就需要教师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点醒学生,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帮助他人、尊重对手,让学生关注到体育运动中的思想品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从而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比如,在开展“田径接力”的活动时,教师可以将男生和女生混合搭配,将其分为两组。男生一般比女生的肌肉力量发达,自然奔跑速度更快,所以在活动展开之前,教师可以说:“男同学们,这次活动你们不仅要全身心地投入比赛中,而且要尊重女同学哦!要发挥绅士精神哦!”这会引导学生理解、尊重对手,形成关爱同学的思想品质。并且,教师需要告诉学生要重视彼此的配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要重视和队友的配合哦,传棒的时候不能随意扔过去,这会有可能砸到同学,影响接力时间啊!”这样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思想品质。
在比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间的配合,如当A学生摔倒时,教师可以说:“B 同学,我们在比赛中要记住,‘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你可以选择帮助A 同学,不必着急向队友跑去!”同时可以对其他学生说:“有谁愿意帮助A同学到医务室治疗呢?”这会培养学生关爱同学、帮助他人的思想品质,灌输积极的体育精神。从该过程来看,经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体育竞技之外的高尚思想品质,促使学生践行体育精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利用体育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素质教育中,创造性思维是需要培养的重要内容。在这种前提下,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创造新方法、新思路,这有利于达到培养目的。
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无敌风火轮”的游戏活动,首先将学生分为多个七到八人的小组,分别给小组若干废旧报纸和胶带,让每组学生集思广益,用胶带将报纸粘接成“风火轮”状。要求两个学生在“风火轮”内共同踩踏、推动报纸,匀速地带动“风火轮”前行,这会较为考验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并且,每组学生需要为自己的“风火轮”画上标志并取名,完成后要推动着“风火轮”在操场中自由地走动,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该项游戏活动能够促使学生亲自动手共同制作“风火轮”,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同时在自主摸索、创新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可以带给小学体育更多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创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同时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使其对活动产生参与兴趣,为展开体育教学提供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