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音乐课堂的教学美

2020-11-18苏梦玥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美学美的教学内容

苏梦玥

(湖北师范大学,湖北黄石 435002)

1 课堂教学美在国内的发展

1.1 课堂教学美的发展历程

课堂教学美这一概念是教学理论界较新的一个概念,20 世纪80 年代,我国教育界掀起对教育美学的研究热潮,美学在教育界开始受到重视。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人们对课堂教学不再拘泥于传统思维,转而开始运用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专门系统的分析探讨,由此课堂教学美学这一研究领域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

1985 年,《教育研究》第3 期上发表了由周南照翻译的克莱德·E·柯伦的《教学美学》,由此教学理论界对这一新的概念“教学美”产生了研究的兴趣。我国的教学美学的理论概念也由此展开。李如密将教学美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5-1990 年,为教学与美学初步嫁接的阶段;第二阶段为1990-2000 年,为教学与美学相互融合的阶段;21 世纪至今是教学美这一概念在教学领域的探究延伸,无论是宽度还是广度都开始有了很好的框架[1]。

1.2 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著作

代表人物:

汪刘生于1990 年发表《试论教学美》、《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过程》两篇文章,他将教学美这一概念上升至理论层面。他所著的《教学美学》中,将教学美学的产生,发展进行阐述并总结了之前的研究成果,他认为教学美学是从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2]。

李如密在其《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中,认为教学美是一种综合美,将教学美分别作为教学手段、目的和境界进行论述。在他与杨晓奇的《生成性教学美:意蕴、特点与创生》中则从教学美的生成性方面着手,认为生成性教学美是生成性教学与生成性美学的交叉点上形成的教学之美。生成性思维重视过程,注重创造与个性差异。生成性教学美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审美的态度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中所拥有的美的因素,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所蕴含的美的因素去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1.3 我国课堂教学美的的研究现状

如今,研究教学美方向越来越广,从最初的边缘式摸索到如今深入内涵中进行探索,无论是宽度还是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20世纪80年代美学进入中国,学者们对美学的研究开始产生极大热情,代表性的有李泽厚的实践美学,因此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教学美学研究主要受实践观的影响。到20 世纪90 年代,美学研究开始转向生存论研究,也就是从生命论和存在论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了生命美学和存在美学,引发了实践与生命的争论和审美与文化的结合[3]。进入21 世纪,对于美学的研究返璞归真,开始转向生活论,产生了生活美学,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都具备着审美,注重将审美态度引入我们平常的生活。美学研究的转向影响了教学美学的研究,在不同的阶段出现了不同的研究主题与内容,呈现了不同的发展特点。

2 音乐课堂教学美在国内的发展

2.1 音乐课堂教学美的特征

关于课堂教学美学的特征,一直存在不同的相关见解。一是随着美学发展,形成了具体艺术门类的美学如音乐美学、舞蹈美学等艺术美学;二是与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相关的如劳动美学、科学美学等社会美学;三是教育学方面的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音乐课堂教学美是课堂教学美的具体学科分枝,在罗俊的硕士论文《课堂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中,他论证了关于课堂教学美的特点,笔者结合他的论点阐述音乐课堂教学美的特征。

罗俊阐述了课堂教学美的特点分别为:“具体形象性、愉悦性、教育性、完整性、预设性与生成性、自由创造性、和谐性”。

音乐是没有具体形象的,但是音乐可以通过很多具像化的事物体现出来,一首音乐作品,可以了解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另一方面,音乐课堂的具体美,不同的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都可以体现出美来。

其二,音乐课堂教学美中的愉悦性特征:音乐作为艺术课程,兴趣比填鸭式教学更重要,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只会让课堂毫无生机,音乐是一个很主观的存在,教师需要的是将音乐课堂活跃起来,在音乐交流中体会美的存在。

其三,音乐课堂教学美的教育性特征:音乐的美是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它不具备直接教育的性质,而音乐课堂教学美就是将音乐的美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四,音乐课堂教学美的完整性特征:一堂课要有完整的结构,导入、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总结,在这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学习到新知识,课堂教学美的完整性也由此体现。

其五,音乐课堂教学美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特征:预设性简单来说就是预设情景包括课前准备工作例如备课等,而生成性则是教师通过结合实际,对于学生思维有一定的引导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音乐课堂中,主动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其六,音乐课堂教学美的自由创造性特征:音乐是很自由的,在音乐的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由创造,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情操。

2.2 我国音乐课堂教学美的研究现状

汪刘生在《教学美学》的教学内容部分谈到了有关音乐学科教学内容的美,将音乐教学内容划分为旋律美、节奏美、音色美等等,可以看出,汪刘生将音乐学科的内容美是音乐要素的美。

张家凤在《浅谈音乐教育中的教学美》一文中,强调音乐课堂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论述了“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的教学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美、以情感教育为纽带的教学美”[4]。

陈芳在《构建音乐课堂教学之艺术美》一文中,从教学情境、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音乐课堂教学美的可行性方法。

3 我国音乐课堂教学美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异同

3.1 音乐课堂教学美与音乐审美教育的相同点

从历史起源来看,音乐审美教育与音乐课堂教学美的历史背景都相同,在我国春秋时期孔子的乐教思想和它的教育观,音乐审美观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孔子提出尽善尽美的音乐审美观是音乐课堂教学美的存在基础——真善美的教学精神。

从面向对象来看,二者都是面向全体教师与学生,音乐课堂教学美与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学生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二者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做出了要求和建议。师生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教师要向学生传授音乐正向的教育意义,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反应也能反映出对音乐课程的接受程度。

3.2 音乐课堂教学美与音乐审美教育的不同点

关于“美”的定义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回答。在音乐课堂教学美与音乐审美教育中都是强调“美”。从两者的本质而言,音乐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主要培养人体验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美的审美能力。音乐审美教育是以音乐的本质艺术特征来定位的,其本质是指音乐教学整体对人的教育影响意义。而音乐课堂教学美是针对音乐教学本身,着重于课堂教学,包括教学过程的每个方面,主要是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及其各个要素所体现的审美因素、美的形态体现等相关问题。

从二者美的角度而言,音乐审美教育着重于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通过欣赏、鉴赏音乐,提升人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提升人的审美意识、审美素养、审美意识等。音乐课堂教学美则是聚焦在音乐课堂中,它的表现形式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在教师方面,它强调教师的语言美、仪表美、人格美;学生美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状态。

从二者的目的而言,音乐审美教育最终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音乐审美侧重的是在培养人教育人方面,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作用;音乐课堂教学美对学生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审美陶冶情操,不仅如此,对于教师来说,它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提高教师自身的的审美素养;对于学校而言,可以营造更好的学习活动氛围,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丰富学校精神生活。

综上所述,音乐审美教育的理念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诉求,音乐教学是音乐审美教育开展的途径之一;音乐审美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目的,音乐课堂教学美孕育于音乐审美教育之中。二者相辅相成,音乐课堂教学美可以更好的促进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美学美的教学内容
盘中的意式美学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纯白美学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