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参考》在手 上好党课不愁
2020-11-18谭大松
〉〉〉〉〉谭大松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建办公室主任)
《党课参考》如今已经走过20年的青春岁月,我作为她的读者、撰稿者、用刊者、受益者,深深地觉得她是“党课田野上的良师益友”。犹记得在她10岁生日那年,我曾为她点赞过;在她年满20岁,我又为她点上蜡烛,唱起生日歌,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我为《党课参考》写过稿。在撰稿过程中,不仅练就了我思党课、写党课、讲党课的素养,更陶冶了我的党性、格局和情怀。因为《党课参考》姓党,任何一个给党课写稿的作者,必须站在党性的立场思考、分析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就在几年前,我牵头撰写了《村干部团结协作之道》这一党课,从理论到实践,从表象到本质,从案例到原理,深入剖析,层层剥笋,几易其稿,最终以较高质量在《党课参考》刊发出来。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一双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不易折断”的道理。由此出发,我更加珍惜与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从而形成了合力,推动基层党建上新台阶、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
《党课参考》伴我20年,成了我讲党课的好助手。我去基层党支部、去区委党校讲过不少党课,还应上级党组织邀请给渝东北片区党员、干部讲过党课。每次上党课,台下都是鸦雀无声,大家凝神静听。有人跟我说,你这党课既连天线,又接地气,贯通理论和实践,让我们受益匪浅。有时我去村、社区或企业上党课,也有人拉着我的手说,你的课我们喜欢听。这些称赞常常让我受宠若惊,但我知道,这背后都是《党课参考》的功劳。只要去读读《党课参考》,你就会发现,她既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又关注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既关注党的自身建设,又关注党建与中心工作的融合;既关注党务干部的需求,又关注广大党员的期盼。
《党课参考》走过的岁月。我们党这些年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只要翻开《党课参考》,在第一时间总能看到她设计了这些主题教育的高质量党课。而这些党课不落时代、不落俗套,从选题到构思,从观点到论据,从论证到逻辑,从引经据典到现实检索,从策划党课到推出党课,既体现了时代性,又凸显了针对性,还注重了鲜活性,往往就能信手拈来,登台讲课。如果再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当地的党情案例等,更能让自己的党课生动而又形象,深刻而又透析,让听众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到党课的魅力。因此,每一次上党课前,我都要捧读《党课参考》上的党课,细细品味,细细咀嚼,直到心领神会,再下笔充分吸纳,深入借鉴,拟定我的党课提纲。这次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由于我在直接负责综合组的工作,自然我也要身临其境,讲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课。我又一次复习了《党课参考》上关于这方面的党课,也再次受到了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好评。
我的工具书《党课参考》。读了《党课参考》,我深切感受到,那一个个党课里的故事深入浅出,那一个个党课里的哲理跃然纸上,那一个个党课里的药方对症管用。每一篇文章都精挑细选、寓意深刻,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可读性融为一体,无异于一份触及思想、洗涤灵魂、升华人生的心灵鸡汤。正因为如此,我作为分管基层党组织建设多年的组工干部,不仅要自己在学用《党课参考》中“补钙壮骨”,还有义务引导党员干部在学用《党课参考》中“强身健体”。不管是与党员干部交流,还是在座谈会等其他场合,我总忘不了和他们一起交流《党课参考》守正创新的办刊宗旨,向他们推荐《党课参考》的文章,和他们分享《党课参考》里那些鲜为人知、充满激情、暖人心窝的感人故事,让他们从中受到启迪,升华思想,从而书写共产党人的人生华章。
同《党课参考》一起成长。我曾经分管的一位年轻干部被下派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他读了我推荐的《党课参考》刊出的关于扶贫干部先进事迹的文章,还打电话跟我说,他们就是我的一面镜子,我要像他们一样宁肯脱一层皮,也要让群众真脱贫。从此,他就长期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和贫困群众打成一片,和村干部一道,共同为贫困户找到了致富产业,彻底改变了贫困村的面貌。村里的群众笑了,他笑了,我也笑了。
相信《党课参考》的未来。顺应网络时代潮流,走出一条线上线下相呼应的新路子,走在新时代前列,这是我对《党课参考》的真诚期待。我也会一直把《党课参考》读下去,从里面不断汲取党性“营养”、感悟真理力量、增强斗争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