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览

2020-11-18

支部建设 2020年3期
关键词:阮元读书会收费

读书会是门什么生意

在大学校园、图书馆、书店、咖啡馆等,读书会正不拘泥于形式,和人们相依相伴。不过,一些热衷参加读书会的读者也发现,近来一些传统读书会已经悄然转型收费,出现了收费读书会和免费读书会相互补充、线上读书会与线下读书会并存的格局。

传统读书会依旧存在甚至强盛发展,显然是一件好事,有助于引领全民阅读、构建学习型社会。而传统读书会转型收费却让一些人难以接受,这也难怪,在我们心目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阅读推广应该是出于热爱读书的情怀而作出的公益行动,怎么可以演变为一门生意呢?

实事求是地说,读书会是可以考虑收费的。我们已进入知识付费时代,一系列知识付费平台通过专栏订阅、付费课程、有偿问答、社群宣讲等形式实现了内容变现,许多网民在线付费购买知识服务的习惯已经或正在养成,为知识付费甚至成为部分网民生活、学习与工作的刚需。即便是传统的看电影、听演唱会本质上也是为知识付费。读书会为何不能通过收费得到服务变现,从而更好地生存?

而且,现在不少读书会的运作方式,早已不是读者围坐在一起为一本书展开讨论了:要请阅读达人分享阅读乐趣,要请专家学者传授阅读之道,以PPT 形式授课。更高级的,要建立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以图文形式向大家讲书荐书,甚至还会研发上线APP,既有视频、音频,也有图文解读,进行全方位的阅读服务,以更好地引导读者养成阅读习惯。这些努力都是需要成本的。

当然对于所有读书会,最缺的不是读书资源,也不是去倾听那些不同的见解和思考,而应该是一颗能够安静下来的心,以及心甘情愿为之付出的时间。

当然,读书会盈利也不能一味钻在钱眼里。一者,读书会收费是为寻求发展,只能适当收费,不能以高收费谋求发财;二者,收费后更要为读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优质服务,丰富线上内容精华,加大线下活动力度,充分满足读者的知识欲、社交欲,让读者感到物有所值;三者,收费后要保证读者来去自愿自由,做好会费结算与退款。此外,必须规范自己的阅读推广行为,杜绝推广盗版书等不良做法。只有取信于读者,读书会收费才不会自绝于人。

所以说,读书会是公益,也是生意。

(瑞 雪)

人类缘何会产生视错觉

大量的视错觉是基于大脑自动填补缺失信息的需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一点可以归咎于眨眼时将信息打断。除此之外,眼睛的运动要比想象中更加不规则和剧烈。尽管眼球在剧烈移动,但是大脑仍把人们所见之物处理得像是一部流畅的电影。为此,大脑自动填补了缺失的信息。

还有一些错觉是基于大脑根据情景解释信息。视网膜和视皮层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丘脑是这个过程的中转站。它以有序的方式接收来自感官(气味除外)的主要感官信息,并以相同的有序方式将其传递到相应的感觉皮层。丘脑会根据其他感觉的信息调整视觉信息。换句话说,人们看到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景和先入之见。

还有一种视错觉取决于注意力。人们同时看到、听到、闻到和感觉到,为了不让自己迷失在众多信息中,大脑选择了一个策略,即筛选出最重要的信息。

(田 野)

阮元诗联训子的家风特色

在清代,有“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之誉的阮元,在日理万机督抚军政任上不废学问著书立说之时,对子弟的教育也十分重视,尤其是阮元的诗联训子,颇有陆游“诗训”的教化特色。

在我国众多的家训中,以“诗训”教化子孙的,最早当推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东方朔写定的《诫子书》。而以诗教训子弟为特色最具影响的当数宋朝的陆游。在他现存的9000 多首诗作中,专门训子或者言及教子的有200 首之多。其中《示儿》名篇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传诵久远。

阮元对子弟的教育立足于“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这是他一生实践后的坚定信念。嘉庆十六年(1811 年)某秋夜,阮元听他的三个儿子读书,有感而发《听福、祜、孔厚诸儿夜读》:“秋斋展卷一灯青,儿辈须教得此情。且向今宵探消息,东窗西户读书声。”以此教导儿辈要知晓读书的清苦,只有苦尽甘来,才能有所成就。为了坚定诸儿的苦读意志,阮元特书楹联“欢喜心生方嗜学,和平心定即修身”悬挂于塾中,以资鞭策。此联告诉儿孙,当学习心生欢喜时,就会产生兴趣,专心“苦读”不为苦;而学必须平和心定,心定则生“静”,静则生察,察则生“智”,就能平和而修身。

阮元次子阮福生了个儿子,喜在脸上,爱在心上,左抱右拥乐此不疲。阮元担心他娇惯幼儿,次年,在孙儿抓周当日,特意用红笺写了一首诗给他,表白对孙儿的殷切希望:“翡翠珊瑚列满盘,不教尔手亦相拈。男儿立志初生日,乳饱饴甘便要廉。”这是阮元对其所有子弟的告诫之语,希望他们从小知廉耻、举廉洁、养廉心,奉公守法,拒绝贪婪,长大才能淡泊明志,行以致远。

阮元所秉持的家风家训对于我们现代家庭的父母来讲,应该有所启发和教育。优良的家风是耕读世家的传承,优秀的家训是书香文化的积淀。正所谓:诗书传家久,俭廉继世长。

(大 风)

地球上理想的人类数量是多少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设立了几种“生活”的理想标准,计算其所需“消费”的资源,然后将这种标准普及到全人类,最后计算出维持这种“消费”标准时,地球所能承受的人口数量。比如,以发达国家法国的生活方式为标准,为确保地球上每个人能够享受到法国的浪漫、闲适、奢侈的“好生活”,世界人口的数量最好减少到大约30 亿;要是以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民为标准,那么世界人口就需要减少到19 亿,理想生活才能维持下去。当然,如果想让地球上的人类居民保持在目前的76 亿,并使所有人都能享有世界资源的平等份额,那么全都像印度人民那样生活即可。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经济学家认为,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确实没有理想的人口规模。如果我们看看两万年前的世界,当时全世界最多只有不到1000万人口,那时的地球无法养活更多旧石器时代的人。18 世纪,托马斯·马尔萨斯开始担心当时的世界人口数量——不到10亿——已经太大了。当1960 年世界人口达到30 亿,并且以每年2%以上的速度增长(在不到40 年内翻了一番)时,人们普遍担心,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人类将面临大规模饥饿,但饥荒没有出现。如今,接近76 亿人,却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吃得更饱、更健康、活得更长。

因此,经济学家预测,2019 年至2100 年期间,世界至少还能再增加40 亿人,生活水平也将继续提高。当然,如果人类能够解决气候和环境问题,世界人口将在100 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至少稳定在120 亿人左右——这可能是未来地球人口数量的理想数值。

(琼 山)

猜你喜欢

阮元读书会收费
爸爸的读书会
阮元与焦山的不解之缘
阮元信守“一品清廉”
小学高年级班级读书会实施策略初探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和珅与阮元的眼镜诗
发改委明确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
发改委明确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
本市取消和免征8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