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个专题的体会

2020-11-18刘月社

支部建设 2020年30期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政文明

□ 刘月社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热潮,在全面、系统学习该卷内容基础上,我结合高校工作对其中第十三个专题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思考。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教职员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当好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创新者,担负好育德树人培养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

一、学习领会好习近平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

习近平对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人与自然是什么样的关系、怎样处理好这样的关系这一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重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对立统一”辩证思想的重大创新,是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重大创新,是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重大创新。当好学习者就是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该论述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的观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点、“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观点、“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观点、“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观点、“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观点、“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观点,这八个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牢把握。

二、宣讲阐释好习近平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

习近平对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高校教职员工必须当好这一思想的传播者、弘扬者、阐释者。要围绕这一思想的贯彻落实,讲清、讲透、讲准、讲全生态文明的内在联系、理论根据和实践基础,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建设文明生态需要构建的生态文明体系即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特别是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高校的智慧和力量。

三、实践履行好习近平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

山西财经大学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理论创新、对外交流等重任,是省城众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我省财经教育领域中有实力、有影响的大学。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必须以美丽校园建设为抓手,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结合,既要建设宜学宜居环境优美的硬环境,还要建设生态文化氛围浓厚的软环境,让清泉石上流、百鸟啼枝头、花红草更绿、林深空气新等走进校园、融入生活,充分滋养师生的心灵,让节约能源资源、改进生活方式、改善人际关系、摒弃传统陋习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吃、穿、住、用、行的节约抓起,见微知著,发扬光大,当好先行者,当好践行者。切实通过美丽校园建设带动美丽区域建设、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四、传承发展好习近平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段话告诉我们,坚持和发展是辩证的统一,我们只有在坚持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理论才会常新常青。山西财大是拥有2 万多名师生员工的老牌大学,有着近70 年办学历史,历史底蕴深厚,具有良好的学术传统、浓厚的学术氛围,是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为主的特色大学。我们一定要发挥财大的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学术优势,在抓好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抓好社会服务、开展对外交流的社会实践中,主动担当起思想理论创新的使命和任务,结合自身特点,真正创造出具有自主性、原创性、系统性的理论成果,能够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充分体现财大特色、财大实践、财大风格,为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五、教育培养好生态文明的引领者和建设者

高校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担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培养和造就生态文明建设者队伍是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责任。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理论灌输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该思想的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在学深悟透做实上下功夫,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强对科学理论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不仅思政课教师要讲,其他学科的教师也要讲;不仅要讲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理论,而且要讲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制度;不仅要讲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而且要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真正把生态文明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真正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追求人类文明最高境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古老文明的中国、和谐美丽的中国、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在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21 世纪焕发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求是》杂志第17 期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调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抓好我校的思政理论课建设和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思政课在思想理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把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六要”要求落实到教书育人的职责中,真正培养出坚定跟党走、奋进新时代、贯彻新思想、投身新实践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政文明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英国热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法国作家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