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 体验成长
2020-11-17
“生活德育论”告诉我们: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中,没有脱离生活的“纯粹道德”。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标中明确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才能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体验引起个体的感悟、反思,同时促进个体的发展。因此我们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引领学生在真实生活世界中用心去体验与实践,激起学生内心的波澜,从而触及心灵,生成情感,形成自律,养成良好的个性品德。
一、 情感体验,唤醒真实感受
教学一开始,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运用实物演示、图像直观、音响感染、品德行为模拟等手段创设情境,借助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特定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这种体验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情感之弦,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这种直接的体验不仅对学生的感性知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情感、意志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除上述直观体验外,还有一种自觉意识下的与具体形象相联系的道德情感,是在直觉性情感基础上的“迁引”和“上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和生活经验精心策划,找准情感引发点,恰当启动情感引发源,引导学生交流情感,强化体验。
情感是儿童道德成长的纽带,道德教育应当凸显情感的价值意义,在情感体验的乐趣中去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性发展。体验活动强调从情感入手,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体验,学习其中的知识,领悟其中的道理。
二、 操练体验,引发主动探究
操练体验是体验式教学中参与面最广泛的形式,即通过组织各类根据教学目标设立的主题活动,充分激发道德主题,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道德知识、观念、规范是抽象的,必须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才能被儿童快速接受。同时,活动是主体与客观世界发生作用的中介,是个体道德结构的中介,通过活动体验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参与体验。体验者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与保证,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体验式教学,将儿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成为主动习得掌握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体验式教学中最显真情的形式。角色扮演其实是一种移情训练。学生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角色位置,从而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知觉社会情境,理解他人的处境。这样的换位思考,使学生能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言行,引起心理过程的变化,重新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变教学内容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角色模拟、角色互换中激发学习兴趣,感悟道德、冶炼德性。
2. 情境模拟。情境模拟是体验式教学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形式。生动、直觀的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情境中的人物。学生一旦与教材融为一体,极易产生对话的强烈欲望与冲动,并能运用学习材料自由充分地进行对话。创设一个虚拟的情境,营造“生活化的课堂”,学生在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学习,兴趣盎然,与教师倾情互动,获得个体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同化、道德行为优化的协调发展。学生在各种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体验生活,唤醒生命的灵动、舒展和充盈,逐渐丰富其道德体验,形成对人生和生活的真、善、美的道德信仰。
3. 游戏体验。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有着很大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我们要求学生坐得端端正正,不插嘴,专心听老师讲授。孩子被剥夺了参与的权利,成为了知识的容器,以致于对课堂失去热情。为此,我们要尽可能设计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快乐地成长。可以通过游戏这个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以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避免刻板的灌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身体力行地明白“合作不仅需要合理分工,还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这个道理。拓展教学空间,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三、 实践体验,内化为道德品质
实践体验是体验式教学中意义最深远的形式,它架起儿童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桥梁。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俗话说“打铁要趁热”,因此,当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认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采取各种形式,进行道德行为实践训练,给予他们自觉实践道德的机会,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深化感悟,迅速成长。
课堂生活只是儿童整体生活的一个部分,课堂和学校里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和丰富的道德情感,还需要各种活动加以巩固、深化,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向社会开放,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实践品德课上的道德认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角色迁移,是帮助学生把所学的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知行统一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力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贴近学生生活,再现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和感悟,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习做人,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