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与发展研究

2020-11-17陈贵定

灌篮 2020年2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民族地区体育运动

陈贵定

摘要:采取文献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的态度调查分析、了解影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态度的主要因素。结果:影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因素有对体育课认知不足、运动器材及运动场地老化、存在陈旧的体育运动观念、学校体育运动制度的不合理和体育运动管理上的松懈。建议:增强学生、家长、社会对体育的认知,以及完善运动器材及场地和提高学生们的体育兴趣,快速实现体育课考评方法科学化且建立相应违规的处罚条令。

关键词:民族地区;体育运动;体育倦怠;体育课程

引言

大学生体育运动训练课,是保障阳光运动开展和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的基础,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体育运动的状况体现该地区高校体育运动思想观念是否落后的一大指标,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如何提高大学生体育运动的训练次数、训练效果,帮助民族地区师范类大学生体育锻炼达到理想的效果,关系到民族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是否达标以及全民健身是否落实衡量的重要指标,基于此,采取文献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民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调查分析、了解影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态度的主要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促进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训练的效果。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训练课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资料法

通过检索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课”“运动训练”“体育认识”等。并通过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查阅到相关论文、期刊、杂志进行收集并整理。以及通过地方图书馆查找到相关的书籍,为论文写作提供铺垫。

(二)实地访谈法

走访校内外较为权威的专家了解当前国家对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要求。以及通过在职的体育教师的交流,了解高中生对体育课倦怠状况以及对体育课倦怠的行为表现和心理因数等。并对收集到的资料和访谈结果进行深刻的思考以及记录。

(三)实地考察法

通过实地的对民族地区的最具代表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学生上体育课的表现以及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进行仔细的观察同时记录他们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心理情况以及行为表现。

三、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倦怠原因分析

(一)关于体育课认知不足

体育课运动目的以传授体育锻炼的方法、技术、卫生、保健知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师在教授每一节课时都要严格按照体育运动目的以及本节课的基本任务,采用正确的运动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促进身体生理机能的发展。如今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存在一定理解上的偏差,认为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仅仅是获取相关知识、学习一项本领,学习的重心和方向全部放在文化课的学习方面上,将国家规定开设的体育课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造成体育课论为边缘化课程。促使学生在这样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里,未曾拥有正确的体育课真正的意义上的理解,最终导致学校里出现学生对体育课倦怠的表现。

(二)体育运动器材及运动场地因素

良好的器材和运动场地是开展一堂优质的体育课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器材和运动场地在经过多年的使用后和一些不可抗因素的影响下,体育训练器材和运动场地逐渐被磨损和消耗。针对以上问题,在进行运动器材的更新和运动场地的修复整改时进度缓慢效果也不理想。因此造成学生们普遍对陈旧运动器材和破烂的运动场地的都不满意,学生们的运动热情和运动的渴望也因此大打折扣,难以提高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在体育课上,器材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体育器材,只是满足了少数学生的需求。老师对于以上的情况也不积极的进行改变,不去主动的开发运动器材。学校也因为重点放在了学生们文化课的学习上,对此也不加以更多的关注和资金投入。为此,学生运动器材和场地条件差对运动的厌恶感也逐渐加深。

(三)体育运动观念陈旧的影响

学生最初正式开始接受体育运动训练是在幼儿园时期,家长最初增强孩子的身体体能,身体素质和身体的免疫力。都以摄取食物里的营养成分来达到以上目的,视体育的功效无用武之地,当学生进入了进入到大学时代,学习压力逐渐增高,体育运动锻炼的时间渐渐被文化学习取代,体育活动可望不可求是非常奢求的一件事。在学校学习期间,领导对于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锻炼不关心且不重视,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业以及一心只抓学生们的就业率和考级通过率,体育教师三段式教学练习,“放羊式”训练,降低了学习兴趣,渐渐产生了厌恶心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进入大学时期,关于体育课自然还是保持着过去的看法,以修学分为最终目的。

(四)学校体育运动制度的影响

现今,学校长时间对体育保持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不重视态度。在这种不重视观点下,体育运动训练在学校里开展受到了非常大的阻碍。主要体现有以相应的借口以体育课评价形式单一、场地器材缺乏、体育运动训练内容相对枯燥、体育锻炼严重缺乏等。一段时间里,学生的成绩打分多以及格、不及格来评定,抱着长久的眼光来看,这样的打分方法对学生的体育学习锻炼起相反的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不仅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对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也有一定负面作用。

(五)体育运动训练管理松懈

国家教育部规定中小学每学期的体育课时数为36课时,大一、大二本科学生的总课时数为 144 学时,所有的学校应认真开展每一门课程,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边缘课程,不管什么样的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都是不允许的。保证学生们都做到一定程度的体育锻炼,以学会且擅长俩门甚至两门以上体育运动项目为最终目标,让终身体育伴随自己一生,且终身受益。当前体育运动训练情况不容乐观,能按国家标准所要求的去实施的学校占着非常少的部分,学校利用各种借口去占用学生的体育课,耽误学生体育锻炼,对体育运动训练效果不重视,甚至漠视,使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厌倦体育课。

四、民族地区大学生体育运动课健康发展优化策略

(一)增强对体育的认知

应试思维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滑,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进行身体锻炼,养成长期保持体育运动好习惯,快速的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是有一定的挑战和难度的。评判学校的体育训练质量应该纳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这一项目进行评判,改正对体育认识上的偏差以及存在误区,不断宣传体育和发扬体育的健身作用,使“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靠合理运动,这种正确的理念在学生心里逐渐发芽。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体现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全面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基础是保障。重新建立“健康第一”体育观,坚持锻炼运动。

(二)完善运动器材及场地

首先,学校对于学生运动器材和运动场地要加以重视改变传统的旧观念。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对于不能使用的、老化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运动器材。及时进行整理并重新购买新器材。对于相关器材不能达到相应的训练效果的及时向相关领导进行反应并落实购买。运动场地出现问题也要及的进行修复和完善。老师对于自身的要求也要提高,不能一直满足于现有的运动条件,应该努力提高开发运动器材的能力。要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创造出新的运动器材。在体育课上,要合理的、最大化的运用运动器材。以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只有基础条件提高了,学生们的上课热情才可以得到提升。有效的降低学生们体育学习厌倦感,增强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

(三)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培养学生身体素质,首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教师要终身学习,加强自我,学习更全面的知识。在体育课上,通过姿态、行为、语言、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通过实用有趣体育训练方法,将体育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提高学习的热情。学校积极响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对民间的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努力进行适当的优化和改进,编撰教材发展校本课程,为特色体育学校提供资源,对训练内容进行补充。学校按时举行内容有趣,大学生喜欢的各类体育运动选项项目供大学生自主选课,劳逸结合的参加体育活动,抛开网络诱惑,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四)体育课考评方法科学化

如今,体育老师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方式普遍为客观成绩加主观因素这一简单的评价模式,在体育考试成绩的评价上有失公平和公正,学生产生厌倦学习的心理。学习氛围缺乏了积极主动竞争的表现,学生体育课学习的兴趣提不起来,造成学生们学习消极且“倦怠”表象。所以,关于学生体育成绩评价,应持客观的态度多方面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及打分,做到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对学生成绩基于主观性评价。学校在学生成绩评价的方式上给予改良和优化。参与体育的过程,同学生的自身身体素质相结合。作为体育学习成绩中评价的项目,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表现依据。

(五)建立相应条例

国家相关条例规定各学校按标准实行,任何理由、占用体育课是不被允许的。现阶段,我国学生的体质不容乐观,水平普遍低于其他国家,调查发现,其原因是学生的运动时间逐渐减少,虽然在学校和社会逐渐得到重视,但是没有能够很好的去改善这样状况。究其原因,国家的改善力度不够,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占用学生体育活动的个人、单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真正的保护学生体育运动和锻炼的权利不被侵占,为学生的体育课以及体育活动得到真正的保障。

结语

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训练的效果,事关民族地区全民健身与阳光运动的开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训练的调查,要进行因地制宜化研究,要从本质上多学科、多方位进行分析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从问题中剖析产生的根源,从而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助力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的发展,促进民族地区体育运动训练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采用了相关研究方法,对师范类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训练课进行研究,对影响其正常发展的相关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找出相关原因,对症下药,制定促进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训练的建议与策略,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训练课的良性发展提出相应的意见。

参考文献

[1]薛建新,张锦.关于青少年体育课“倦怠”受制因素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7(2):68–69.

[2]王军.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山西青年,2019(23):173.

[3]顿仕杰.天津职业大学学生体育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3(7):122–124.

[4]郭献中,邓淑君.关于“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探究[C].//湖南师范

[5]孙群群,罗玲.社会需求导向下教育硕士(学科体育)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2019,40(01):99–100+102.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民族地区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