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开发
2020-11-17王元文
王元文
教学资源,通俗的说,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学组成要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体现综合性品质的“素养”,强调的是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以及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立足于学生身边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从单一走向丰富,由单向走向综合,关注学生的生活发展这条主线,善于整合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丰富课程的内涵。采用“特定学习方式”集结“最能体现本学科育人价值的根本性、关键性要素”,达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的时候,面对繁如星海的各类资源要精选,要融通,要巧用。资源开发不意味着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追求适切、辅助、有效,最终为“人的发展”服务。
一、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填补教材存在的“空白点”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课程内容上有跳跃、剪切、交叉等现象。这样,就给教师在教学中留下了许多可以填补的“空白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某一领域的内容,有效地填補这些“空白点”,从广度上拓宽视野,从深度上加深对课程的认识,拓展文本的内涵和外延。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了解,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要不断地关注社会生活中最新的发展和变化,把大自然中、学生生活中、社区活动中、网络信息中的相关资源及时地补充进来。
二、因地制宜,不断丰富课程的内涵
教材仅仅是提示和引导,给教和学都留下了较大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本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随时捕捉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话题、信息、社会动态、音像资料等,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适合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道法教学是以育人为本的学科,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土课程资源,不仅具有品德学科的本位价值,还在整个育人体系中意义非凡。
三、发现时代的适切点,课程要与时俱进
教材在不断地修订,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已充分考虑到了道法课程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在教材中出现了多篇与时代脉搏合拍的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中我们更需要从学生的角度、站在时代发展的立场实施教育。
开发身边教学资源的意识让学生增加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如让学生课前从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自主搜集相关资料,课上组织信息交流会,交流和提取与本课时息息相关的信息,学生获取身边最新信息,加深感受的同时锻炼了资源整合能力。
四、抓住儿童的关注点,让课程贴近儿童生活
要使教学真正有效,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就必须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况,牢牢抓住他们对课程的关注点,进行聚焦、放大、提升,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体验、探究、沟通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已有经验的联系。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联结、互补。以此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探索,使课程与师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融合起来,不断丰富课程内涵,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学习内容的开发上,有视频、实物、图片、书本,有专业知识的人士和教师,这一切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课堂学习的资源;在学习形式的开发上,小组体验合作展示、学生实践汇报、校内外的文化活动、少先队主题教育、亲子活动等都会成为学生们学习这门课程的良好载体。课程不仅仅是各科的教科书,还是体验、经历等等,因此教学不只是在课堂,还可以在课外。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应不局限学科,不拘泥于教材,只有课内外的充分结合才能彰显出课程的育人价值,真正实现各学科协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