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2020-11-17尹晓霞

关键词:传统节日中华汉字

尹晓霞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关系是无法割舍的,它对于我们中国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是深远的。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对我们新一代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将优良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播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我们义不容辭的责任。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呢?

一、 神奇汉字,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 汉字的起源

汉字不仅外形很美,内涵也及其丰富,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谜。一个个汉字就像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汉字不光有趣、神奇,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此,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以及其发展变化十分必要。在五年级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甲骨文的发现》了解汉字起源于甲骨文,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例如,低年级的识字课中,老师通过查阅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指导课文中遇到的“日、月、羊、鸟、兔”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让学生知道这是象形字,是汉字最初的发展阶段,之后逐步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通过这些让学生知道汉字是人类文学史上最悠久、既形象美丽又蕴含智慧的文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精髓。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渗透,让学生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 趣味字谜

语文课本中多次出现趣味语文字谜,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首先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猜字谜主要方法有加减法、象形法和意会法等。加减法是根据谜面的暗示,把字的笔画或部件作加减,凑成一个字。例如,“北大”校徽,“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北”字的设计可为一个突出的亮点。谜面为“两个人背靠背”。通过让学生认识猜字谜的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对字谜的兴趣,又能展现汉字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 趣味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通过趣味语文中的歇后语、俗语、谚语等,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自2008年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工具书、网络等去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谚语或童谣,如“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五月回港扒龙舟,六月割禾有钱收”等,还可以用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展示,让全班同学共享资源,以及通过诵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充分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无穷乐趣。

三、 朗诵古诗,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古代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深厚文化精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传承。

(一) 理解古诗词,感知古诗词的韵律美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在朗读时教师要求学生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每个节奏后要有轻短的拖音,有极短暂的停顿,还要注意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等,让学生反复诵读,还可以配上音乐,使他们初步从整体上感受到诗中的语言美、韵律美美、节奏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 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写作者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谊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为了使诗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教师要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与朋友分别的情景,学生自由吟诵练习,互诵表演,然后派代表上台表演。在学生角色对话的表演中,不仅把送别的场面生动再现出来,而且也领悟到诗的意境,让学生体会到友情的珍贵。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味,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 感受诗歌反映的传统节日文化之美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传统文化氛围。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诗词反映了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例如,王安石的《元日》描写的是农历正月初一人们喜迎新春佳节的情景。教学这首诗时要让学生领会我国春节的传统习俗:燃烧鞭炮、喜欢屠苏酒和把旧桃符换成新桃符。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老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对古诗中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中华汉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礼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