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2020-11-17颜廷银

关键词:德育心理语文

颜廷银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语文学科凭借独特优势成为贯彻学生德育教育的首选学科,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而如何权衡日常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关系,探索有效的实践办法,使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教学工作能够高效开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 现阶段语文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日常教学任务与德育教育之间存在分歧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的课时量较大,教学任务过于繁重。由于现阶段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和社会各界对智育教学的重视,绩效成绩和德育教育之间存在着矛盾,语文教师想要开展学生思想道德的规划与建设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学校考核教师仍以绩效成绩为主,难以给予语文教师足够的支持,加之个别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使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任务遭遇瓶颈。

(二) 道德教育方法单调

日前,中国许多小学的道德教育工作大都局限于班会形式。这种单一道德教育使学生难以充分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含义,同时,在语文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与家长的交流很少,使得家长无法意识到道德教育在学校中的重要性,难以形成强烈的参与感和对语文教师的支持,使语文教师的教育活动较难深入开展。

二、 德育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新时代社会环境的进步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生的德育教学状况面临新形势。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为一门能够服务于其他学科的基础教学学科,对渗透德育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适合全新的学生心理辅导与思想道德建设方法,具有科学性和易操作性的特点。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主要问题集中在如何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自身独立人格的塑造与个人三观的启蒙。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构建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教育能够有效阐述人格心理学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揭示小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形成、发展的具体现象和普遍规律,教师需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加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 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 融入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德育人格构建

缺乏认知能力是小学阶段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呈现的普遍现象。学生容易在学习生活中因认知的主观偏差产生厌学、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妨碍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具有语言启蒙的特点,对学生的三观与性格的塑造拥有学科优势,因此,教师可将德育教学和规范性的教学活动相融合,激励学生促进德育品质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客观评判自己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乐观自信的优秀品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与道德品质和个人性格相关的主题文章阅读或写作练习,通过将良好的品格塑造作为主题设定前提,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获得心理建议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在这种心理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将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并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自身德育品质的塑造。

(二) 加强情境建设,促进共情能力

情绪反映了人们的心理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缺乏控制意识和情绪的能力。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根据德育教材泛泛而谈,并没有结合每个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破除心理问题。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小学语文教材具有较好的互动性,而发挥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需要结合语文教材的示范性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创造具体实际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经验及情感体验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加深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改变对事物的固有情感,更加客观地分析问题,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理解与共情的短片,使学生独立展开讨论,通过学生对自身经历的分享,将学生代入到情境之中,教师最终通过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思路结合,总结课程收获,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的进行过程中逐步提高对事物与情感的认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三) 情感渗透,建立理性道德观念

合理的情感渗透能够培养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能力,促进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理性情绪渗透的主要观点是情感不是直接由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各方事件的解释和评估引起的。人们天生就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倾向,理性使人们创造理性的思维,非理性会导致不合理的思考。逻辑思维导致理性的情绪和行动,不合理的思维会导致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出学生的非理性想法,并客观地灌输理性思维的方法。学生的许多思想问题是不合理的认识所致,在评估一个人或物体时,不应当基于其自身的主观性,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分析问题并以共同的观点客观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造学生的认知变化,在教学中进行辩证性和矛盾性的论述,使语文教学具有思辨性。在这个過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起来,通过思想与想法的沟通,学生能够在改变固有观念的同时,提高主动思维的能力,促进道德观念的形成。

(四) 课程互动化,激发共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互动活动灵活引入课程内容,激发与改善课堂的氛围,使学生能够通过舒适愉快的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德育素养,提高思维意识。通过语文课程游戏对学生的思维和情绪进行调整,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拥有更为深入了解的同时,调整自身心理状况,促进健康的心理建设。同时,使用教学游戏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学生能够共同完成目标,提高社交适应性,掌握社交生活中的技能。因此,教师应当利用这一方面设置一些集体游戏,建立语文教学与德育游戏的联系,进一步增强课程互动化,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先进的心理知识,增强学生适应能力,逐步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人格,实现学生良好性格与品格的塑造,激发学生的共情能力与道德意识。

猜你喜欢

德育心理语文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心理小测试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我的语文书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