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三所高校入围“2017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的启示

2020-11-17牛露航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6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四川省高校

牛露航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四川省3所入围“2017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的高校体育竞赛发展的环境与情况进行分析,继而从3所入围高校的体育竞赛发展中得到启示:高校应加强体育代表队的建设,积极参与体育竞赛;高校体育竞赛与体育教育要深度融合等,从而有效加强与丰富四川省高校体育竞赛的理论发展与依据。

关键词:四川省  Top100榜  高校  体育竞赛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2813(2020)09(b)-0239-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vironment and situation of sports competition development of thre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ichuan Province which are shortlisted in "2017 China University Sports Competition list" by mean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and then gets the enlightenmen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competition of three shortlis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team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ports competi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competi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deeply integrated, so as to effectively strengthen and enrich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basis of sports competi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ichuan Province.

Key Words: Sichuan Province; Top 100 list; Universities; Sports competition

新时代时期,“立德树人”已经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体育竞赛不仅是大学体育课程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是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可或缺的环节。随着高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逐步加强,高校体育竞赛活动也随之不断发展,“2017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是由人民体育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提供数据支持的,榜单包括贡献力(55%)、组织力(10%)、传播力(5%)和影响力(30%)4个维度,榜单涉及在2017年国内外大学生体育赛事中获奖的631所国内高校。然而,四川省入围百强榜的高校只有3所,分别是排名第11位的成都体育学院、第27位的四川师范大学和第31位的四川大学。此研究结合“2017中国高校体育竞赛Top100榜”的数据分析这3所入围高校体育竞赛发展的环境与情况,继而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1  高校应加强体育代表队的建设,积极参与体育竞赛

通过对3所入围高校体育代表队的调查,除了成都体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各有5个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并且他们的高水平运动队在2017年多次参加全国比赛比赛且获得优异的成绩,这就是他们能入围榜单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上述条件,建议高校要加强体育代表队的建设,在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下,突破学校性质的局限,扩大招生规模、优化项目设置布局。同时,学校应鼓励体育代表队参与各种体育竞赛,在政策及经费上给予相应支持。3所入围高校还需要对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有所创新,例如:适当增加招生名额,设置运动员入学奖学金等;学习海外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经验,设置专门的教练员岗位和考核机制等。

2  高校体育竞赛与体育教育要深度融合

目前,校园体育竞赛开展得如火如荼,学校普遍比较重视校园体育竞赛,3所入围高校在高校体育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然而在访谈3所学校管理与组织体育竞赛相关教师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仍然严峻。例如:肥胖率高、体质下降明显,还有在体质测试的过程中出现晕倒、昏迷甚至猝死等现象。可以发现还是有很多大学生没有参与到运动的“大家庭”中来。高校体育不是都要做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而是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参与体育活动和竞赛。就普通大学生而言,学生上了十多年的体育课,却没有很好地掌握一项体育技能,笔者认为,这与体育竞赛的开展有很大关系。所以,高校应以体育竞赛为切合点,把“课内外一体化”做到实处,把体育竞赛的成绩纳入体育考试范围,学生在课外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参与的任何体育竞赛活动都可以作为体育课程的延伸依据,并且计分作为学期体育考试的组成部分[2]。将体育教育与体育竞赛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还可以培养完整的人,如通过体育竞赛实现自我超越的人和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以及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等[1],只有这样,体育竞赛才能真正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

3  加大高校体育竞赛传播力度

通过对3所入围高校体育竞赛传播力的分析,发现成都体育学院和四川大学传播力度不够。在体育竞赛开始之前没有很好地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并且在体育竞赛的进行中,高校很少利用媒体进行视频、图文进行直播、互动,在体育竞赛结束之后,没有及时更新比赛结果以及推送体育竞赛相关的新闻。要让高校体育竞赛真正的“走出去”,就要集学校官网、微信、微博以及其他渠道为一体,全方位地进行宣传,一方面使学生和社会人群认识到高校体育竞赛的重要性、必要性,另一方面让高校师生、社会群众、体育爱好者及其他群体真正地了解高校体育竞赛的发展和水平,以及體育竞赛的“育德”价值[3],从而为青少年德育发展奠定基础,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4  完善校园体育竞赛体系,推进校园体育竞赛创新性和趣味性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体育竞赛也随之受到不断的创新与改革,大学生的需求也随之而变化,要求体育竞赛多富有趣味性、多元素、多展现自我,这样的竞赛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竞赛形式越多说明学生参与积极性越强,高校体育文化氛围越好[4]。3所入围高校校园体育竞赛在竞技性的基础上,应立足创新,赋予趣味性。校园体育竞赛的组织应以全体学生为主导,充分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项目上,设置学生喜爱的竞技比赛,减少竞技性,发展趣味性与创新性[5],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各项运动中来。另外,校园体育竞赛体系需要全面的完善,既能够保证全员参与,又能够保证有拔尖竞技体育人才的产出;同时,校园体育竞赛要在课内外一体化上体现出来,首先,要多在体育课上组织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竞赛;其次,要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能够实现“月月有比赛,天天不重样”。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普及与提高群众体育的发展。协调开展大学生普及性群体活动和体育竞赛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5  传统体育竞赛项目与非传统体育竞赛项目协调发展

在2017全国高校体育竞赛中,全国有141所高校在非传统运动项目上获奖,呈现出的全新态势,并因此影响在榜单上的排名。通过对3所入围高校体育竞赛项目的调查,发现都是以传统项目为主,例如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游泳等项目,相对传统项目而言,一些非传统项目,例如手球、桥牌、荷球、壁球、柔力球等民族传统项目都相对匮乏。因此,3所入围高校在发展传统体育竞赛项目的同时,也应该注重非传统项目的发展,首先要做的是将非传统运动项目的文化渗透到学校中[6],通过学校自编的一些和非传统运动项目相关的趣味游戏或者健身操,来普及非传统运动项目,实现体育项目全面协调发展。这样不仅使学生有选择更多运动项目的机会,同时也能够代表学校出征比赛,提升高校在榜单的排名和影响力。

6  结语

高校体育竞赛不只是少数人的体育竞赛,而是要面对全体学生,要促进体育竞赛与体育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校园体育竞赛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发展。但是3所入围高校中,成都体育学院是体育类院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不适合应用于其他没有入围榜单的高校;而四川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分别是师范类、综合类大学,其体育竞赛的发展比较适合其他没有入围榜单高校的借鉴。四川师范大学在传播力方面做的尤为突出,将官网、微博和微信做到“三位一体”,形成了良好的传播局面;四川大学将学生的体育竞赛成绩纳入体育成绩,有效提升了学生积极的锻炼效果和素质提升效果。笔者坚信,3所入围高校在榜单的排名会大步向前,同时那些未入围高校体育竞赛的发展前景必定会出现一马平川的良好态势,高校体育竞赛也能扮演好育人的角色,并且在“2017中国高校体育竞赛Top100榜”的引导下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袁玉峰.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竞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2):161-165.

[2] 李建林,张健.以课堂竞赛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6):49-51.

[3] 余保玲,吴叶海,傅旭波,等.普通高校“三全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20,27(1):111-116.

[4] 黄桥贤,胡香莲.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综合分析[J].体育学刊,2019,26(3):128-132.

[5] 李尚胥.浅谈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7(5):131.

[6] 曹大伟.体育基础教育须走出组队竞赛的误区[J].中国教育学刊,2017(6):105.

[7] 张朋,郑小凤,万宇,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路径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7(4):60-64.

[8] 王书芳,藏威,李国金.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研究[J].智能城市,2017(2):167.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四川省高校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高考数学中体育竞赛类概率问题解析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1号)
高中体育竞赛现状及对策研究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改革策略的探索与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