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探究
2020-11-17张庆举
张庆举
摘 要:本文以济南市6所高校3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目的是了解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非体育小组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对于消除自身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效果良好。参加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体育活动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9(b)-0165-03
Abstract: Taking 360 students from 6 universities in Jinan as research obj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ies and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us. Purpose is to know the sport's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st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often participate in sports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non-sports group students. There is a good effect to establish a good sense of self on the elimination of their own anxiety, depression and other negative emotions. It shows that taking part in sport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mental health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Sports activities; Impact
心理健康会对生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起着重要作用,其心理状态和言谈举止等方面都会对自身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目前大学生中还有许多学生心理问题非常突出。科学的体育锻炼是治疗精神疾病的有效手段,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特点,揭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体育的相关性。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位于济南市的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政法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和济南大学这6所高校各60名学生,总计360人,其中包括207名男生和153名女生。共向受访者发放问卷360份,回收问卷347份,排除7份不合格问卷,共回收问卷340份,有效率94.4%。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体育运动锻炼与心理健康领域的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选取SCL-90自评量表测试受试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特征。同时编制“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问卷调查”问卷来了解体育运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情况。
1.2.3 数理统计与处理
对问卷调查所搜集的数据,利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1.2.4 访谈法
为了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对各个地区的教育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并采访了一些体育教师。咨询心理学家,为体育教师制定心理健康问卷。
1.2.5 逻辑分析法
结合专业知识,根据研究需要采用归纳和推理等逻辑分析法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论证分析。
2 結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现状
调查显示,35.6%的大学生每周集体锻炼2~3次。近一半的大学生(46.3%)在30~60min内完成大部分体育活动锻炼。同时,参与调查的学生有16.8%从未参加或很少参加(≤2次,30.8%)体育锻炼,且女生多于男生。而在每年一度的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女生基本上都比男生差。因此,应认真分析一下当今高校中男女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的具体分布。男生无论是在参与次数还是参与的时间上都要优于女生,这也反映了目前高校中男女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2.2 不同体育锻炼参与程度学生心理状态对比
根据我国体育人口界定标准界定的体力活动频率是每周≥3次,每次时间≥30min,活动强度大于中等。以此标准将接受调查的学生分为运动人群(A组)和非运动人群(B组),比较2组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A组学生SCL-90心理问卷各项因素得分明显低于B组,这说明了A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B组。
这表明,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促进心理健康的改善。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中最常见的一种活动,不仅能在改善身体上起到作用,同时对于心理健康的改善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改善人们的社交、语言、沟通等各个方面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3 男女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情况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为了解参与运动条件和心理健康的男女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检查了参加体育运动条件的男女大学生的SCL量表分数,数据显示男性的因素都小于女性,这表明男性的心理健康状况通常好于女性。男性和女性在人际关系方面没有显着差异,但在抑郁、偏执和敌意中得分较高。男生在焦虑方面评分高于女生。从调查的情况我们应认真分析一下当今高校中男女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的具体分布。男生无论是在参与次数还是参与时间上都要优于女生,这也反映了目前高校中男女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因此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学校应将女生体育活动开展作为一个重点工作。
体育锻炼的状况越好,心理健康素质就越好。一方面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效果,对心理健康素质有直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体育运动使控制感和自我控制得到发展,使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自我概念得到提高,通过缓解压力、改善人际关系、调节情绪、增强意志等对心理健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
3 讨论与分析
当代社会的发展中,健康的内涵在不断演变,人们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所谓的健康不单单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也必须包含其中。只有当人体在这些方面都相对的健全了,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经过体育锻炼可以获得强健的体魄、优美的姿态、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学生的熏陶和培养远远比其他文化课更加形象、直观。大学生心理行为对心理品质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心理健康是需要全社会包括学生个体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而不仅是体育教师负主要责任。
本文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不参与或较少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这说明了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其影响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3.1 体育锻炼可提高意志力
通过对于不同学生的调查分析得出,大学生在锻炼期间,需要大量汗水和努力才能完成锻炼任务。长期锻炼必须要有强大意志力才能完成。不仅在身体上促进了健康,同时对于磨练意志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意志力的提高既可源于体育锻炼之中,又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同时意志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大学生在学校的各种学习活动的进行。
3.2 体育锻炼可以缓解情绪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情绪,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使体内许多化学物质分泌,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还可以使参与锻炼者更加开心和乐观。一般人们常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人相对于其他人群活泼开朗,这就是说在体育活动中,体育锻炼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体育锻炼对于缓解情绪、转移注意力、摆脱负面情绪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心情郁闷或者是不悦时,通过打篮球、跑步等体育活动的参与,可将其发泄掉。
3.3 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自信心
运动的过程是一个证明自己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来激励自己完成目标,从而通过心理迁移在其他工作中更具自信心。自信心的增强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起到一个好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经过大学的学习生涯后要投入到社会中来,个人自信对于其个人而言也是求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3.4 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们做事更加专注
在体育锻炼期间,人们专注于一个既定目标,这使之能够对心理学和生理学施加压力,以实现目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韧性及做事的专注度。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只有专注于学习技能,毕业后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因此,应该大力鼓励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这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大大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5 体育锻炼可以使提升大学生的个人魅力
长期的体育活动可以使大学生获得强健的体魄、优美的姿态、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学生的熏陶和培养远远比其他文化课更加形象、直观。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塑造并提升大学生的个人魅力。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大学生中,其社交圈相对也较广,这也是因为其个人魅力的缘故。
4 结语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这也表明参加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非体育小组学生。由此可以得出体育活动可以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消除焦虑,对于抑郁等不良情绪效果良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个体在智力、意志力、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方面有着提高作用,它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消除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有明显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个体在智力、意志力、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方面有所提高,对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消除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有着明显的效果。因此,重视更多大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琦,李含.论体育运动对残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當代体育科技,2019(34):181,183.
[2] 刘志勇.MOOC理念下微课教学法在高校武术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7):59-65.
[3] 展利民.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2):164,172.
[4] 卢桂兵,董丹丹.健步走与广场舞对中年女性健康体适能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3):49-54.
[5] 牛亚光.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11):170.
[6] 钱佳蓓.MOOC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130-132.
[7] 姚冰珂.论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132-133.
[8] 卢桂兵,董丹丹.健步走与广场舞对中年女性健康体适能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3):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