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提高小学生景物描写水平的策略

2020-11-17姚杨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小学生策略

摘 要: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是丰富多彩的,寒来暑往的千变万化、雨雪风霜的奇妙景象,填充了孩子脑中的美好画面。对于翱翔于天际的飞禽、遨游于海底的鱼虾、奔跑于大地的虫兽、绽放于田野的花草、矗立于路边的大树,我们对它们都有太多的好奇和惊叹。而小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不仅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还需要一定的景物描写技巧。

关键词:小学生 景物描写 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小学生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和途径越来越多。小学生不仅可以从课本上了解美丽的大自然,还可以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一些网络媒介领略大自然。奔流不息的山川河流、广阔富饶的草原田野、一望无际的沙漠海洋都可以通过文字,让它们呈现在眼前。因此,景物描写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仔细观察,把握景物的主要特征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确定描写对象,否则会轻重不分、逻辑混乱。确定描写对象之后,我们要对景物进行全面、长期、仔细的观察。观察的第一步是对景物建立一个整体构架,然后抓住它的主要特征,进行局部描写。

另外,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不仅要观察它的轮回变换和生长衰老,更不能忽视它的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数量。之后我们还要对景物的特征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小学生深刻认识并了解被描述景物的关键特征。

二、确定角度,明确景物的观察位置

确定描述景物的观察点、明确景物的主要观察角度是实现观察目的的有效方式,也是进行景物描写的关键。只有正确选择景物的观察角度,确定景物最好的观察位置,才能准确描述景物的方位特征,正确进行景物描写。

需要指出的是,完整的景物描写是不局限一个观察点的,为了更加全面详尽地观察和描写景物,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改变观察的立足点。而立足点之间的变化也是有一定的空间逻辑顺序的,主要包括观察的顺序和观察的角度两个方面。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内到外、由外到内、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右到左、从左到右,都是比较常见的观察顺序变换。另外,观察顺序的变化还包括从局部变为整体,从整体变为局部,从中间向两边扩展,从两边向中间收缩等。而眺望、近观、仰视、平视、俯视等也都是常见的观察角度变化。正如诗中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景物观察的立足点不同,描述出来的景物形象也不一样。

三、有序描写,增强景物的描述逻辑

虽然景物描写没有明确的规范,但是文章的撰写还是有一定的顺序可以遵循和参考的。目前来看,小学生对一个景物进行描写主要遵循以下两个顺序。

首先是空间观察顺序。它又包括两种,第一种空间观察顺序的立足点是固定的,即人与景物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改变的是我们观察景物的视线。跟著移动的视线,我们可以看到同一个景物的不同位置,看到不同位置上的不同景物的特点,然后将观察到的各个景物记录下来。而另一种空间观察顺序的立足点不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围绕不移动的景物进行移动,这也意味着景物和人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这种空间观察顺序常用于比较大型的景物,如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观察,就需要观察者移动自身的位置,对景物进行全面观察。可以先从南面开始,依次移动到东面、北面和西面,这种观察顺序有时候也被称为游览顺序。

其次是时间观察顺序,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我们都知道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同样适用于景物。因此,小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也要观察景物在不同时间内的不同特征。比如树木的生长:春天发芽,夏天茂盛,秋天落叶,冬天寂寥。在进行景物描写时,我们不仅可以写不同时间段内同一个景物的不同特征,也可以写同一个时间段内一个景物的典型特征,进而呈现一个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大自然。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定的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能使他们对景物的描写更加有序和自然,带给读者美的感受,而不会有混乱无章的感觉。

四、运用感官,提高文章的生动性

以上三点策略,可以使小学生在景物描写时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但是如果想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感受,还需要丰富的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强调了文采的重要性。没有文采的文章是枯燥乏味的,是无法长久流传下去的。而对小学生文采的培养主要通过多种感官的同时调用,这也是景物描写时的一个重要技巧。

通过视觉描绘景物的形状外观,通过听觉描绘景物的声音,通过嗅觉描绘景物的气息,通过味觉描绘景物的气味,最后通过触觉描绘接触景物的感受,最后将五种感官进行综合,完成景物描写。

另外,小学生还要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结合排比、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技巧,这样呈现出来的景物描写就会活泼有趣、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触手可及,感觉自己能够看到它、摸到它一样。毋庸置疑,这样的文章是优秀的、出彩的,是“行之远”的。

五、动静结合,增加景物的画面感

小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并不意味着只单纯地写静景或动景,而是要两者结合,增强文章的水平。

景物的静态描写可以较好地将景物的静态特征、整体形态描绘出来,但是只进行静物描写,会使文章显得呆板无趣。动态描写则可以较好地将景物的变化状态体现出来,但是只进行动态描写,可能会使文章丧失稳定性。两种描写手法各有优缺点,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将景物的各种形态、变化完美地表达出来。

其实,静态和动态在日常生活中的界限并不是特别明确。比较典型的就是毛主席《沁园春·雪》中描绘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蜿蜒的雪山像舞动的银蛇,莽莽的雪域像奔驰的蜡像,这些描述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动静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雪山、高原都是千百年来不会变动的静物,但是诗人通过自己的想象,让他们变成了飞舞、奔驰的动景,这就要求在景物描写时,一定不能只限于景物的外观形态,而要仔细观察景物的特征,让景物描写伴随着联想和想象。因此,小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要注意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但是也要注意,词藻的堆积是不可取的。

六、融情于景,描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一篇好的景物描写文章并不是单纯写景,或者说并不是单纯为了写景而写景。在进行景物描写时,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一切景语皆情语”,虽然我们描绘的景物是客观的,是没有思想的,但是作为描写景物的人,是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感情的,而且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很多景物描写的最终目的实际上是在抒情。没有情感的景物描写,就像丧失了颜色的花朵,是难以深入人心的。

小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要将自己的感情与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将自己看到景物时的感受通过文字描述和表达出来,在字里行间体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在情感上与读者产生共鸣,优化文章的内容。

总之,准确把握好景物描写是写作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景物描写的水平,小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景物的形态特征,根据写作要求确定最佳的景物观察角度,并按照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顺序,结合多种感官,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从而让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展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参考文献:

[1] 周清志《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第34期。

[2] 潘阳《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第11期。

[3] 包江红《小学生景物描写四部曲》,《当代教研论丛》2020年第6期。

(姚杨,1976年生,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人,大学本科,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小学生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说你做讲策略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我是小学生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