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的要点及方法探析
2020-11-17阚冬梅
阚冬梅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是阅读教学,而在阅读教学的文本中现当代散文则是主导文类,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其对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写作能力的作用更为显著。教师应抓住对语言文字的品鉴、对画面意境的想象、对思想情感的揣摩、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这四个要点,运用比较阅读、情景构建、微课辅助、主题探讨四种方法,来开展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现当代散文 初中语文阅读 教学要点 教学方法
散文作为一种抒发作者真实情感、写作方式灵活多样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具有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等特点,其分类多样,既有叙事类散文,也有抒情类散文,还有哲理性散文。读散文,就好像在与一名文学家对话,与一名艺术家对话。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阅读文体,它不仅在语言的工具性上有着自己的价值,而且在思想情感的培养,艺术审美的熏陶上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一、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点
1.对语言文字的品鉴
语言文字是作者抒发情感、表达思想最关键的工具与载体,包含着作者的用意,体现出作者的精神世界,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品鉴语言文字。以《雨的四季》为例,文中有一句写道“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在这个句子中,“受够了”“讨厌”都是情感非常强烈的词,教师可以此为切口来指导学生如何去品鉴散文中的遣词造句,体会作者用词选词时的匠心独运。
2.对画面意境的想象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散文所勾勒的画面意境展开合理的想象。仍然以《雨的四季》为例,“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这几句就具有非常强的画面感,花朵、树叶、杂草、荷叶、雨点、蝉声、蛙声,这一个个物象先后出现,依次登场,由近及远,由视觉到听觉,勾勒出夏日欢腾热闹的景象。学生读到这里时,就应当将文字于脑海中勾勒出动态的画面,就仿佛身臨其境一般。
3.对思想情感的揣摩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因此,学习散文,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背影》为例,“背影”原本只是人物后视角的形象,它甚至都没有人物的面部表情,没有人物的语言对白,没有人物的肢体动作,作者在文本中着力刻画的,留给学生的一个视觉画面,就是原本非常普通、简单、无奇的背影。但是这个看似平淡无奇、容易被忽略的背影,却折射出作者对父亲的复杂感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如何通过物象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4.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一提到散文,很多学生第一反应就是“神散形不散”,这是散文与其他文体相比较而言最为显著的特征,它是散文的写作手法。一篇散文里,作者的笔触与思维看似是随性的、随意的、无序的,信息点是分散的、零碎的、不聚焦的,但这往往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因此,如何读懂散文,如何从看似松散无序的文字背后抓住作者的写作脉络,如何在散文中去抓住文章的中心主旨,同样是教师在组织散文教学时的教学内容。
二、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1.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将词语、句式等进行更换或简化,通过前后的对比来品鉴散文中的语言文字。以《昆明的雨》为例,文中有这么一句:“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叠词置换连写的处理方式—“下下停停,停停下下”,而“连绵不断”与“下起来没完”这两个词其实又有重复的意思,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看似重复、琐碎的、絮絮叨叨的方式来组织语言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其中一个词删减掉,将原句与“因为是下下停停,不是连绵不断”进行对比,看精简后的,看似避免同词重复的写作修改之后有什么变化。对比这两个句子时可以抓住两个要点,一是开口朗读起来的感觉(原文的叠词连写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感),二是默读起来的感觉。通过前后处理的对比来体会作者是如何以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来写出这篇散文的。
2.情景构建法
情景构建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于课堂上模拟还原出散文中所勾勒的场景与画面,让学生在情景中将分散的点都一一地聚合起来。以《济南的冬天》为例,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里并不是寒冷的,萧索的,而是气候温和、山青水绿、近如初春、美丽如画。作者还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一一对比。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搭建一个“时光机之旅”的情境,由教师来扮演导游,学生则作为游客,可以将教室内的桌椅重新摆放,模拟成旅游观光大巴的样子。教师可以借助声音、影像、图片、灯光等在课堂上构建出“济南冬天一日游”的情境,利用视觉转场的效果来让学生“置身于”北平、伦敦、热带等,通过“游四地”的方式来凸显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在情景构建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将散文中作者笔下的冬天济南中的关键字眼都一一于情景中出现,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品味关键词,这种可视化的视觉效果也更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将作者笔下的画面于脑海中勾勒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当学生们置身于散文中的情境时,环境会给学生带来无形的影响,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些都将有利于学生提升散文阅读能力。
3.微课辅助法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这篇散文的情感力度非常大,波折变化,作者先后抒发了懊悔、歉疚、理解、怀念等情感,自己从最开始的灰心丧气、自暴自弃到后来的成熟和坚强。该篇散文知识点密集,仅仅是在人物描写这一方面,作者就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从动作、语言、神态这几个角度来刻画人物。这些特点都使得该篇散文不论是字词句的赏析,还是情感、情绪的感悟,或者是中心思想的理解等方面,阅读与理解难度较大。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微课教学法,将文本中的关键知识点先浓缩成一则三分钟以内的短微课,让学生们在课前先观看微课。微课可以直接点出知识点,可以抛设问题,可以是背景介绍,也可以是书评、讲评等,形式灵活,总之要让学生们带着一定的思考来进入文本的学习,而不是毫无准备和头绪。值得注意的是,微课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工具,而不是全部,教师要将其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最终目的是将散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教给学生。
4.主题探讨法
主题探讨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充分地调动班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大家一起来就散文学习中的问题,尤其是对主旨大意和思想感情的探讨。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具有同样主题的不同散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们思考同一种主题下不同散文的不同表现方式。比如,初中教材中有非常多写景类散文,教师就可以围绕着“写景散文”来组织学生探讨,从写作手法到遣词造句,从具体内容到主题思想,从作者风格到散文风格等,多维度、多角度地去探讨,与抓住不同散文之间的共性,再用这种共性特点去进行课外同类散文的拓展阅读,学以致用,用规律来学习,用规律来检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所掌握的就是散文阅读的规律与方法,这是学习主观能动性与灵活性的体现。
总而言之,散文的思想内容和题材类型丰富,艺术形式和审美触点多样。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学艺术的发展,近代以来,中国散文越来越凸显出口语化和文学化的特点,一是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更多人可以在散文中收获阅读的愉悦感,二是提高了阅读的文学性,让人们在阅读散文时被艺术气息所包裹与熏陶。与此同时,开放的、鼓励创新的、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也让散文这种文学形式得到推广。教师在组织开展初中散文教学时,应立足于现当代的散文发展的过程与阶段特点,紧紧把握住教学的关键,并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散文世界中发现更广阔的天空,遇见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陈沙沙《部编本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策略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2] 郭敏《现代散文教学的优化策略》,《文学教育(下)》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