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对低龄学生开展感恩教育
2020-11-17徐莉莉
徐莉莉
摘 要:感恩教育在德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培养低龄学生的完美人格时,感恩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如今教育和社会的现状,对低龄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变得更加迫切,希望学生通过感恩教育,学会感恩、奉献以及拥有责任感。国学启蒙教育在提高低龄学生素质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由于国学启蒙教育宣扬的是真、善、美,注重原创性,符合低龄学生的需求,所以在给低龄学生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也推动了低龄学生的进步。因此,如今我国的教育工作就要承担一项重要任务,即如何对低龄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关键词:感恩教育 低龄学生
所谓低龄教育中的国学内容,就是适合低龄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国学里与时代精神相吻合的精华内容,进而对低龄学生进行国学的熏陶,其目的在于让低龄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使宣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得到加强。此外,国学启蒙教育符合低龄学生的精神世界,也能让低龄学生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且为他们在将来的学习发展中奠定牢固的基石。另外,实行国学教育对低龄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而,必须对低龄学生实施感恩教育。
中国人向来注重道德修养。中国历史文化里很早就出现了感恩教育的要素,“乌鸦反补”“羊羔跪乳”等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此外,在古时候的启蒙读物《三字经》中,也出现了“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样的名言,还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样的信条。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感恩教育理念
低龄段学生教育的核心部分是由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组成的,所以为低龄学生和家长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非常关键。老师要注重对低龄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而家长则要注重低龄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改变旧有的教育理念,使自身成为孩子“知恩”“报恩”“记恩”和“谢恩”的模范,并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孩子。
此外,家长还要和低龄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低龄学生的状况,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准时参加低龄学生的讲座和家长座谈会等。家长经常带着低龄学生去做些社会性的活动,可以使得低龄学生切身感受到感恩。当前,许多家长、教师逐渐意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许多优秀教师尝试将感恩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育中,旨在培养学生“知恩不忘报”的理念。除了举行讲座与座谈会以外,许多教师都认识到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也由此开展了以“国学”为核心的感恩教育。
二、构建以“国学”为核心内容的感恩教育课程
开展以“国学”为核心内容的感恩教育,可以不断丰富感恩教育的内容。开设感恩教育能有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感恩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理念。因此,针对低龄段学生,必须开设有针对性的感恩教育课程,依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深入理解并体会到感恩思想的内涵,具有社会责任感,进而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考虑到低龄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文化素养,大多数感恩教育课程必须遵循低龄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学过程不能过于艰难深涩,必须要直白简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直面感恩教育的核心。
例如,在开展班级故事会的活动中,教师以“一饭之恩”为主题,将历史名人轶事向学生娓娓道来。当讲到故事主人公“韩信”在快要饿死的时候,遇见了一个洗衣服的老太太时,教师可以稍加停顿,询问学生“如果你是故事的主人公韩信,你会怎么求助?”通过这样的询问把学生带入求助者的角色,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当然,国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其内容多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博大精深的国学内容,通常会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困难,毕竟一些文言故事不像白话文那样容易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经典故事阐明道理的时候,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尽量做到化难为易,让孩子更加容易接受,从而更好地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
三、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
家校要共同创建充满爱心的感恩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心理环境等,对低龄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加强感恩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
第一,教师应当做到为人师表,注意通过自身的日常行为举止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另外,在课堂教育和平时思想教育中,要尽可能地融入一些感恩的元素。例如,学生在擦黑板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表示感谢,向学生树立一个“感恩”的形象。同时,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一起分发作业,鼓励学生向自己“道谢”。在一来一往中,引导学生树立“助人者”“感恩者”的双重角色,鼓励学生勇于帮助他人,善于感激他人。
第二,加强学校里的感恩宣传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的形式来展现优秀事迹,创造充满爱心的校园环境。此外,孩子感恩思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平时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的品德修养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家长要经常去老师那里了解孩子的情况,多进行沟通交流,保持家校感恩教育的同步性和连续性。
四、通过娱乐活动进行感恩教育
1.通过节日开展感恩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节日来对低龄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这样可以寓教于乐,比如说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低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只会想到自己,如果靠说教或者强行给他们灌输一些感恩思想,他们可能不会接受,甚至會产生厌烦心理。因此,为了确保感恩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尝试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娱乐式的感恩活动,让学生在娱乐活动中接受感恩教育。比如母亲节,我们可以让孩子为自己的母亲做个礼物,在手工游戏中告诉学生母亲节的来历和相关故事,进而让小朋友们接受感恩教育。
2.组织一些有意义的娱乐活动
寓教于乐,一直是低龄段学生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手法。在娱乐的过程中,低龄学生是最容易接受一些新思想的。还以母亲节为例,我们可以通过让大家一起来讲故事、一起唱歌的方式来组织活动。学生可以讲《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的故事,教师还可以组织小朋友分别扮演小蝌蚪、小鱼、小鸟等角色,鼓励小朋友们自编自导《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剧,让小朋友们在娱乐活动中体会小蝌蚪遇见的困难与受到的感动,从而有效强化小朋友们的感恩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朋友们以合唱、独唱、对唱等形式,开展具有娱乐性的比赛,通过歌唱带有感恩意义的曲目,营造强烈的感恩氛围。在歌曲曲目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小朋友们的音色与特点来选择,如声音较为低沉的小朋友可以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而声音较为尖细的小朋友可以选择《鲁冰花》作为歌唱曲目。通过故事和歌曲,低龄学生在这种娱乐的气氛中能够更容易接受感恩的思想。低龄学生回到家后,一定会对爸爸妈妈有更好的态度。这样,低龄学生的感恩思想就建立起来了。
总之,教师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把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教育中,可以有效提高孩子们的人文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当然,要做好低龄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光靠学校和家庭是不够的,必须形成全社会的感恩教育体系。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 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教育科学》2004年第4期。
[2] 冯婉桢、叶平枝《低龄学生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3] 孙杰远《浅谈儿童的文化习性及其获得》,《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4] 陈海燕《让感恩教育走进低龄学生园》,《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5] 刘盘松《要让孩子学会感恩》,《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