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体育场馆运营服务创新协同发展研究

2020-11-17吴俊杰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6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实践能力

吴俊杰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参与体育场馆运营服务为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得出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还不能满足客户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体育专业学生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既有利于创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渠道,也为缓解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体育人才团队不足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体育专业  实践能力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  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9(b)-0119-05

Abstract: Using literature,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case study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in sports stadium operation servic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stadium operation servic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uld not meet the diversified and personalized service demands of customers.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sports in the stadium operation servic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innovation of training channels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but also provides solutions to alleviate the shortage of sports talent teams in the stadium operation servic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 sports major; Practical ability; University sports stadium operation servic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1  研究目的

随着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不断创新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走进高校体育场馆参与体育锻炼,随之而来的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提升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水平成为社会体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提升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水平的“着力点”关键在于专业体育人才服务团队的创新驱动,而高校体育资源不仅占有优越的体育场馆资源,还是向社会培养输送体育专业人才的高地,尤其是开设有体育专业的高校。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高校场馆运营服务不仅符合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专业体育人才团队供给不足的现状。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的角度出发,以此为切入点,探索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创新协同发展的新途径。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参与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场馆管理中心运营服务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图书馆等信息资源,查阅了近10年以“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现状”“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同时参考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全民健身相关的法规政策,并进行综合筛选、归纳总结本课题所涉及的研究前沿,分析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参考依据。

2.2.2 访谈法

对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专业教研室主任、部分负责学生实践实习的教师、场馆管理人员、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负责人、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场馆运营服务客户、参与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场馆运营服务的学生进行访谈,其访谈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服务状况及运营服务客户的需求,并对其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

2.2.3 问卷调查法

对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学生、体育场馆管理主管、客户发放问卷,将有效问卷统一整理,把信息输入电脑进行处理、归纳、总结。

2.2.4 数理统计法

主要采用SPSS 18.0与Excel等软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2.5 个案研究法

对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参与体育场馆运营服务的实践岗位设置、服务内容、服务效果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项目调查分析

3.1.1 体育场馆设施使用服务分析

高校的“三大”职能定位决定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使用服务不仅承担着本校的体育教学、科学研究,还肩负着服务社会的职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作为“准”公共类体育设施资源,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注。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机构、方式、主要项目、时段进行统计,具体见表1。

由表1可见,近几年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引导下,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服务的力度越来越大,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体育场馆设施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之余,在非教学时段不仅向校内师生、教职工分工会、体育项目协会提供体育场馆设施使用服务,还向校外人员提供低收费体育场馆设施使用服务。从体育场馆设施使用服务效果来看,体育场馆设施使用服务作为提供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提供使用服务的种类、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以及使用的便捷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

3.1.2 体育竞赛组织服务分析

体育竞赛的种类很多,由于分类原则不同,分类方法也各有不同,本文以参赛者的组织系统分类分为区域性竞赛、行业、系统性竞赛、优秀运动队的比赛、业余训练系统的比赛、跨行业、跨系统的比赛。

以表2为例,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在参与场馆运营体育竞赛组织服务中主要以区域性竞赛、行业、系统性竞赛居多,其他竞赛组织服务参与较少。如本校学生运动会、社区的体育活动、企事业单位综合或单项体育竞赛等。进一步了解体育竞赛组织服务内容发现,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赛事策划、竞赛规程制定、裁判员赛前培训与临场实践、比赛场地、器械准备等环节内容,给予客户专业的体育竞赛组织服务。

3.1.3 体育运动技能、健身培训指导服务分析

随着体育项目的发展,各项目的专项技能、竞赛规则都在不断的演变,然而非专业人员获取专项技能、竞赛规则更新信息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各体育项目锻炼的人群覆盖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年龄阶段锻炼目的、掌握的运动技能水平存在差异,导致体育运动技能、健身培训指导服务需求的多元化。

从表3发现,中老年人群以体育保健、体育器械使用培训指导服务需求为主。青年人群在体育保健、体育器械使用、运动技能及其他方面均有相当程度培训指导服务需求。青少年人群服务需求以运动技能培训指导为主。通过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人群体育培训指导服务需求原因发现,中老年人群因年龄原因导致其体育锻炼强度不会太高,主要以小强度体育项目如太极拳、慢跑、广场舞、户外健身器械练习为主,注重体育保健的效果;另一方面,因运用新媒体获取科学体育锻炼知识渠道的局限性,进一步提升了这类人群体育保健培训指导服务的需求。青年人群体育锻炼培训指导服务需求之所以面广且平均,与其体育锻炼目的多样性有直接的关系。青少年人群则因为兴趣爱好或家长的引导、體育中考的需求参与运动技能培训指导,从在广西科技大学校园内广泛开设的篮球、足球、羽毛球、轮滑、田径等体育项目青少年培训班得以论证。

3.1.4 体育用品售卖、租用服务分析

体育用品一般是指人们参与体育活动时所用的体育服装、体育器械和设施等。体育用品的消费是为满足运动以及运动相关的需要而选择购买的体育用品,以实现自身需求。随着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能力的提升,体育用品消费已经成为高校体育场馆运营配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表4调查显示,高校体育场馆运营体育用品售卖、租用服务需求中,客户对餐饮类需求服务最高、其次是体育服装、体育器械售卖和体育器械租用。从场馆管理人访谈中得知,调查统计结果非常符合实际情况,如餐饮类中的饮用水、功能饮料售卖因其售卖位置的便捷性得到客户的青睐,而体育服装、体育器械售卖虽有潜在的客户消费服务需求,但因销售环境、款式种类、尺码型号、库房要求较高,也仅限于短缺人群的应急购买需求,这也是场馆管理方谨慎开展此服务的主要原因。而体育器械租用,虽然租用的人群比例需求不高,但高校本身具备优越的体育器械资源,在开展有关活动时,还有一定的租用服务需求,如田径、趣味运动会、拓展、攀岩等非专业团队常备器械等。

3.2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现状调查

截至2019年,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只开设了一个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人数约230人,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人才,他们通过全国体育高考入学,就已经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基础,大学期间接受系统的体育健身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具备了一定的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的能力。

3.2.1 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的参与率现状调查

一方面体育锻炼人群体育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另一方面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缺乏体育专业的服务团队,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的参与率统计见表5。

从表5可见,虽然高校场馆运营服务体育专业团队需求较大,但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参与率较低,在被调查的100人中仅有20人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仅占专业人数总人数比例的8.7%,由此可以看出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的参与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2.2 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的组织形式现状调查

组织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或目的而进行分工、合作以及确定不同权力和责任制度,从而构成的人的群体集合。组织的作用有很多,其对于发挥集体力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有偿、无偿服务与固定、临时服务岗位4种形式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具体见表6。

从表6可见,在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中,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学生以有偿服务指导、固定服务岗位为主,无偿服务、临时服务岗位为辅。进一步分析原因发现,学生作为一个纯粹的消费群体,在中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消费得以快速发展,高度的现代化生活和消费型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地影响着学生群体,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获取一些经济补偿和积累实践经验实属正常;而无偿服务、临时岗位组织形式则在大型活动、消防安全检查期间,抽调部分学生集中组织实践实习开展器械保养、搬运、保洁卫生等工作为主,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自愿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意识的不足。

3.2.3 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的内容现状调查

参考本文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项目调查分析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的内容进行现状统计,具体见表7。

从表7可见,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内容中运动技能指导占比55%,其次是体育赛事组织占40%、前台服务(场地预约、体育用品售卖)占5%。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发现,学生在运动技能指导方面以健身房器械健身指导、游泳池开放救生员岗位服务为主,运动健康保健指导、青少年运动技能指导因体育场馆运营未开展有关服务项目而缺失。在体育赛事组织方面主要集中在校内体育赛事的组织指导服务,而在校外赛事方面主要集中在场地器械布置环节,极少参与全方位的赛事组织指导服务。在前台服务则是临时岗位,辅助前台工作人员开展前台场地预约、体育饮料售卖服务工作。从以上统计分析来看,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在满足客户体育服务需求方面存在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这些服务需求也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契机。

3.3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体育场馆运营服务创新协同发展对策研究

3.3.1 积极政策引领,创新顶层设计

积极迎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明确将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选项之一纳入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政策引领确保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3.2 成立专属机构,建立有效监督

在场馆运营管理人员的主导下联合教学、学生工作管理教师、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成立体育场馆运营服务实践办公室,合理设置实践岗位,丰富学生实践内容,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大学生创新創业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监督。

3.3.3 开发运营服务项目,注重实践技能培训

以客户服务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体育场馆运营服务项目,在体育专业教师自愿报名指导学生参与场馆运营服务的基础上,经体育场馆运营服务实践办公室择优选用纳入实践教师指导团队,负责场馆运营服务学生实践指导工作,开展场地设施使用服务、运动技能指导、体育竞赛组织、体育用品销售等方面的实践技能培训,并贯穿到岗前培训、过程辅导、服务项目完结工作总结等全过程,确保学生服务实践能力的提升。

3.3.4 建立合理的奖罚机制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学校有关文件政策要求,以获取“第二课堂学分为主,适当经济补贴、奖励为辅”设置具体的奖罚机制。积极组织各种评选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服务指导技能客户满意度评选等,对按质按量完成服务指导工作的学生给予第二课堂学分,作为升学、奖学金评定、就业证明的支撑材料;划拨部分体育场馆运营创收所得作为经济补贴、表彰奖励在运营服务工作中业绩显著、表现优秀的学生及相关指导教师,减轻作为没有经济来源学生群体的经济负担,提升学生的“干劲”与指导教师的责任心。

3.3.5 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

以专家学者、客户、场馆管理人员、高校相关人员组成成立绩效评估委员会,围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客观、标准、公平的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相结合的手段,动态监控、检验评估体系的时效性与实践性,注重指标评估结果作为实践运用高校场馆运营服务的重要参考依据,成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体育场馆运营服务创新协同发展的长足动力机制。

4  结论与建议

(1)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项目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扩展,但在体育场馆设施使用服务、体育竞赛组织服务、体育运动技能、健身培训指导服务、体育用品售卖、租用等服务项目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客户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2)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对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运营服务的需求比较高,然而目前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只有少部分参与体育场馆运营服务,参与率比较低,无偿服务意识、临时服务岗位有待加强。

(3)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初步具备参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的能力,但他们仍然需在体育竞赛组织、体育运动技能、健身培训指导服务等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

(4)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场馆运营服务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选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既有利于创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渠道,也为缓解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服务体育人才团队不足提供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黄振鹏,陈坤.体育专业学生参与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8):10-11.

[2] 陈永军.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815-817.

[3] 周德康.体育赛事组织项目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策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8(3):9-12,23.

[4] 王燕.对我校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4):240-241.

[5] 李郁.试论体育培训市场的定义与构成[J].四川体育科学,2019(5):16-20.

[6] 高晓娜.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7] 黄安平.高校体育资源与城市社区共享机制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4):102-104.

[8] 刘善云.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C].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4:2.

[9] 张劲松.转型视阈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9(31):240-241.

[10]唐绪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调查探析——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2018,39(3):120-122.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实践能力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基于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