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引领“专创融合”,平台支撑“三创并举”

2020-11-17吴教育龙建佑张宏仁黄婷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通识专业

吴教育 龙建佑 张宏仁 黄婷

有研究认为,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始于1997年,政策导向经历了从“以创带就”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拓展。中国创业教育起点的标志性事件是清华大学开设创新与创业方向课程,而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于1998年全校开设《小企业主能力培养》課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经过20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引领的创新创业通识系列课程”“以专创融合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三创并举为优势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组织、制度、人员和经费保障下建成了具有广东职院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一、以国家精品课程为引领,构建创新创业通识系列课程

学校于1998年起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小企业主能力培养》必修课程。经过6年教学实践,《创业教育》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该课程引领下,构建了创新创业通识系列课程169门,包括:人文素养类通识课72门,思维训练通识课18门,方法实践类(职业赋能)通识课79门。(见图1)

二、以“专创融合”为特色,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根据“面向全体、贯穿全程、分类施教”原则,按照“意识培养—专业训练—实战演练”路径,构建了“通识普及教育—专业拓展教育—精英特色培育”的“专创融合”梯级创新创业模块教育体系。

(一)通识普及教育模块

学校统一设置2学分的公共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还设置了54门公共选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普识性教育。

(二)专业拓展教育模块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给各专业立项建设一批结合自身特色的跨专业交叉课程、复合课程、操作课程、体验课程,激励学生自主创新,进行创新创业深度教育。

(三)精英特色培育模块

学校针对创新创业潜质群体单独定制培养方案、组班教学,因材施教培育创新创业精英。例如:2012年起,机电系与祥新光电公司共建“光电学院”,推行基于产学研研项目的专创融合教学改革,培育创新精英;2019年,学校与尚睿服装公司联办跨设计、工艺和营销类等多专业的“尚睿服饰店长”订单班,培育创业精英。(见图2)

三、以“三创并举”为优势,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学校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形成了创意、创新和创业“三创并举”的创新创业教育格局。(见图3)

(一)依托省级创客空间建设禅城校区艺术创意中心,通过创意设计推动泛家居产业升级

学校围绕陶瓷和室内设计等专业组建艺术设计专业群,依托“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众创空间——卫浴创客(2016年市科技局立项)”和“大学生家居陶瓷创客空间(2017年省科技厅立项)”等项目,建设了禅城校区艺术创意中心,探索出基于师生共创的“双主体三身份”艺术创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意设计推动泛家居产业升级。(见图4)

近三年,该中心拥有孵化团队29个,设计专利87件,设计成果转化200件,荣获省市级众创空间项目立项5项,课题经费近300万元。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引来南方日报和广东南方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

(二)依托省级工程中心建设高明创新研究院,通过技术创新加快纺织服装行业转型

学校围绕纺织技术和服装设计等传统优势专业组建纺织服装专业群,在“广东省高校数字化纺织服装工程技术开发中心(2010 年省教育厅立项)”“广东省数字化纺织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4 年省科技厅立项)”和“广东省数字化纺织服装协同创新发展中心(2014 年省教育厅立项)等项目基础上,采用“事业单位建制、企业化运作”模式与省纺织协会和高明区政府共建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通过技术创新加快纺织服装行业转型。

近年来,该研究院引进日本京都大学Maruoka教授团队等科技创新团队14个,获批市创新创业团队4个,获批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粤港招标重点项目2项、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项、纺织服装专业镇产业升级科技专项1项;获得高明区政府9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香港桑麻纺织科技一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通过创新团队和科研项目培养了大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依托市级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高明校区创业孵化园,通过创业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学校围绕电子商务和软件技术等专业组建经济管理专业群,依托与市人社局共建的“佛山市软件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2016年省科技厅立项,300万经费支持)”,发挥地方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园区和孵化基地的优势,构建大学生创业“苗圃平台”。经过孵化基地教育、培育和孵化,学校涌现出一大批服务乡村振兴的师生创业项目和团队。例如:学校广告2017届毕业生、壮瑶风采文化发展公司创始人冀麒宇,以传承传统手艺,助力乡村振兴为宗旨,设计的壮族和瑶族服饰受到市场青睐,还成为省人大代表民族专用服饰,成功带动清远连山地区300多农户就业、脱贫;学校创优运营团队以立足服务“三农”、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为宗旨,带领学生创业团队,创建了基于“智慧农业溯源系统”的跨境新农村电商平台,打通河北临城“精准扶贫”项目的绿色健康农产品销售通道。

参考文献:

[1]王占仁.中国创业教育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

[2]赵娜.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J].继续教育研究,2017(11).

[3]邵月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

[4]董良杰,崔强,王朝.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1).

[5]郑文,林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广东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

[6]李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J].创新思维,2019(12).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通识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