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空综合视角下的区域认知试题设计评析

2020-11-17戴何明

地理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戴何明

摘 要:综合分析是认识区域的方法之一。文章分析了2019年高考海南地理第19、20题设计的素材来源与地理原理,探析试题所体现的基于时空综合视角认知区域的方法,并提出对该试题的分析应注意的问题及启示。

关键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试题设计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部分指出,区域综合分析是认识区域的方法之一。这是因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其形成与发展取决于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利用复杂、开放性真实问题情境来评价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对问题情境重要性的基本认识。地理学研究成果是真实问题情境的重要素材来源渠道,据此设计学术情境试题,是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设计的重要特點。

山谷风的内容出现在当前高中地理“常见的热力环流类型”中。现行的教辅资料书里都有山谷风的示意图,及其概念与形成过程的描述。2019年高考海南地理第19、20题以祁连山中段山谷的风向与风速变化为背景,考查了山谷风风向的判断与祁连山中段山谷走向与地形特征的推断。试题的设计很好地实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目的。同时将自然地理原理与具体的区域相结合,考查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为区域认知与概念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案例参考。

一、试题设计体现的区域认知方法

原题呈现(2019年高考海南地理19、20题):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图1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19、20题。

19.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20.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该组试题从时空综合的角度设计了两道选择题,体现了基于时空综合的区域认知方法的重要性。第19题实质是考查山谷风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风向变化,强调从时间的角度来认识祁连山中段的山谷风。第20题根据祁连山中段山谷风风向随时间的变化与风速的大小,来推断该山谷的大致走向与地形特征,考查地形空间格局对山谷风的影响。因此,将两道选择题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理解试题设计所要传递的区域认知方法——时空综合视角下的区域认知,而不仅仅是习惯性地分析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

二、试题设计的素材来源与原理

1.试题的素材来源与设问分析

试题的核心背景素材是山谷风风向、风速变化图。该图来源于论文“祁连山南麓夏季地形云特征及山谷风影响分析”中的图6祁连山谷风对积雨云形成的影响,如图2所示[1]。原图通过风向、风速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来呈现山谷风转换与积雨云形成的关系,命题者删除降水的信息,只保留风向、风速随时间变化的信息作为试题的图像,完全是出于考查内容设计的需要。命题者选择无天气系统的图像,是因为山谷风是山区经常出现的现象,只要周围气压场比较弱,这种局地热力环流就表现得十分明显。或者说,只有在同一气团控制下的大气,山谷风才会表现出来。当有强大大气压系统控制时,山谷风常被系统性气流所掩盖。地形比较复杂时,山谷风也不明显。

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南麓中段与托勒山之间的狭窄谷地中——山间小凹地,大山谷形成的山谷风与局地小河谷形成的山谷风共同影响该区域,局地山谷风特征更为明显。论文对图像的分析:2006年8月24日1时,祁连气象站观测到主要来自祁连站西南部大阪山脉的拉龙山的山风,风向为西南风(SW),其后转为偏南风(SSW)。9~10时风向出现偏东风量(SSE),说明在山风变弱(从风速数值可以看出)时,由大地形引起的谷风开始出现并维持了一段时间后,小地形形成的偏北谷风成为主导风向。

以上表述既可以看作是第19题设问的依据,也可以看作是该题解题思路的权威表达。现行的高中地理教辅资料书中关于山谷风内容的呈现参考的是大学地学教材中关于山谷风形成原因的表述,其具体的文字表述与该组试题的题干文字材料相似。换言之,仅仅背诵教辅资料书中的相关内容,仅仅记忆白天盛行谷风,晚上盛行山风,无法做到很好地理解和解答该题。这也是该题设计对教学的启示与价值——真实情境自然地理原理过程的认识。唯有进行这样的解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地理概念—山谷风与具体区域—祁连山中段山谷进行综合,从而超越去情境化与文本化的山谷风特点记忆的学习,不断在复杂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地学教材中关于山谷风风向转换的表述

《自然地理学》与《气象学》的教材中都能找到关于“山谷风”的相关内容。考虑到《自然地理学》教材的出现缘于1998年教育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设“自然地理学”课程的需要,从时间的角度看,不同编者所著《自然地理学》教材里关于“山谷风”的内容,大都参考《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材的编写。其中周淑贞先生主编的《气象学与气候学》一书中“山谷风”的内容被引用得较多。该书关于山谷风风向转换的描述:一般在早晨日出后2~3小时开始出现谷风,并随着地面增热,风速逐渐加强,午后达到最大,之后因温度下降,风速逐渐减小,在日没前1~1.5小时谷风平息而逐渐代之以山风[2]。

贺庆棠与陆佩玲主编《气象学(第三版)》关于山谷风风向转换的描述:一天中,白天的谷风比夜间的山风强大得多。山谷风的转换,一般由山风转为谷风是在9:00~10:00,由谷风转为山风则在日落以后开始,在山谷风转换时刻可出现短时间的静风[3]。

由此可见,地学教材里关于山谷风风向的描述只是一种概括性的表达,并没有涉及具体的区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既要把握自然原理的概括性表达,同时也要结合具体的区域进行分析,或者要注意真实情境下区域地理现象的复杂性。

再者,第20题的设计在论文中并没有找到直接的参考。从试题考查的内容来看,命题者在第19题着眼于风向时间变化的基础上,强调结合风速大小的变化来理解该区域地形空间格局特征。图中显示祁连山中段山谷的山风为偏南风,谷风偏北风,反映出该山谷为东西走向。海拔越高,山坡与山谷的温差就越大,从而导致气压差越大,风力也就越大。根据图中偏南风大于偏北风,可以推断该山谷地势南高北低。地理学认为格局是认识世界的表现,过程是理解地理事物变化的机理。该题的设计很好地体现出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格局影响过程,过程改变格局[4]。

三、与试题设计有关的讨论

该组试题的设计保持了近年来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命制的基本特点。通过文字表述呈现有关概念,结合经典统计图像进行设问。概念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相关,图像来源于学术论文,设问与论文研究密切相关。对该试题设计的分析,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表达

该组试题文字材料的表达采用概念与具体区域结合的方式——山谷风原理与祁连山中段山谷。2016年高考海南地理第19、20题考查物理风化作用,试题的文字材料是直接给出“物理风化作用”的表述。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测试题贺兰山东麓冲积扇题组的文字材料也是采用这种方式,首先给出“洪积扇”的概念,试题的图像也是从学术论文中选取[5]。不同的是,贺兰山东麓冲积扇题组的问题设计关注空间格局与区域内部差异。由此可见,对自然地理概念原理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与原理的表述上,或者仅仅记忆其内容,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区域进行学习。

2.图像类型

该组试题的背景图像是直角坐标曲线统计图。地理学常用曲线統计图表达地理要素(如气温、降水量等)随时间(空间)的变化,对此类图像的阅读方法是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每年的全国文综卷中通常都会出现一组以直角坐标曲线统计图为背景素材的高考地理试题。并且近年来命题者比较倾向于从学术论文中直接选取直角坐标曲线统计图,或稍做修改,用于创设试题情境。如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测试第9~11题新疆阜康葡萄双层覆膜防寒越冬的“寒冷期双膜内温度日变化”坐标图[6]。换言之,无论是平时的课堂教学,还是命制和选择模拟试题,都要对直角坐标曲线统计图予以重视,将教学内容与读图训练相结合。

3.素材来源

该组试题的背景素材并非来自《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等核心刊物,但不能因此而认为学术情境试题不再从核心刊物选择素材。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文综测试题第9~11题黄河小北干流题组的背景图像就是来源于《地理学报》中的论文[5]。与省市的高考地理命题者不同,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的命题制者在选择学术论文作为试题设计的背景材料时,比较注重刊物的多样性,凡是适当的材料,不一定要求刊物的级别非常高,都可以用于高考地理试题的命制,这样反而更有利于保证试题的创新和避免出现雷同试题。高中地理教师若能据此进行广泛阅读,寻找合适的论文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教学案例,对地理教学来说,也是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刘蓓.祁连山南麓夏季地形云特征及山谷风影响分析[J].气象科技,2016,44(01):67-75.

[2] 周淑贞.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贺庆棠,陆佩玲.气象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4] 傅伯杰.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格局与过程耦合[J].地理学报,2014, 69(08):1052-1059.

[5] 戴何明.例析基于学术情境的河流地貌试题设计[J].教学考试,2019(45):29-32.

[6] 戴何明.例析高考地理学术情境素材的选择与处理[J].教学考试,2019(18):75-78.

猜你喜欢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核心素养下初中生地理区域认知的培养探究
漫溯学生思维之湖,科学导航促思启智
区域认知与其他核心素养的联系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科素养
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的学习策略
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
以整体思维统筹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环视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政治之新视角
中西文化差别之源:大小关系相反的时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