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媒介化的短视频内容生产
2020-11-17邹怡婷
邹怡婷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抖音短视频等移动App依据算法贴合了不同受众的使用习惯,用户量和活跃度不断增加,使其成为了备受青睐的新型传播平台。美景、美食、美人、方言等各种成为铭刻在地域文化的特色符号,依托着抖音记录城市,传播美好,塑造形象,成为城市传播的新型载体。文章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来重新理解并阐述南昌这座城市的传播路径,并通过再媒介化的理论展现媒介融合下短视频生产所带来的新的变化,为助力南昌城市传播描绘出的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 城市传播;短视频;传播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6-0118-03
1 问题缘起
城市是人们共同社会生活的地理空间,也是人类步入现代化以及现代文明的一种重要表征。城市的空间更是成为了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如今现代城市对于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意义更多的已经不单单是局限于地理交通以及经济功能意义的阐释,而更多产生了文化意义的偏向。可以说,正是因为传播,因为对城市的共同体验,才有了对于一座城市的共同想象和记忆。无可置否的是,城市将成为这一秩序世界网络构建中的关键节点。
与此同时,新兴短视频的活跃也迅速成为了焦点。短视频中的美食、美景以及地方政府的形象都经过大量转载和传播,时长虽短,但是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过去有关短视频的研究大多聚焦符号功能主义的基础之上来建构特色的地方符号与叙事体系,抑或是随者短视频的传播特点来回应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策略。
而本文将尝试着在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把城市放入一个更大的世界网络之中,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来理解城市媒介化的过程,通过对短视频再媒介化城市的现实轨迹,来重新探讨城市传播的内容与涵义。
2 南昌城市传播的旧与新
2.1 南昌城市传播现状
南昌在地理位置上连接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并且在历史上被赋予了丰富的历史内涵。曾经的南昌英雄城市如今却默默失去了名声与光彩。今天南昌作为现代性的省会城市,在城市建筑上保留了如滕王阁,也新建了例如双子塔等现代设施场所,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摩登相互嵌入进城市的体系当中。这些地标性建筑自然也成为了南昌对外展示的代表性名片。传统上,宣传片、电视广告以及大型媒介事件确实是城市形象展现的重要渠道,然而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也让人重新开始审视如何更好地进行传播,如何表达出更多的文化和社会的意义,以此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认知和发展。
认识一座城市可以通过亲身体验,也可通过文学、电影、宣传片来建构自己想象中的南昌。对于逐渐城市化现代化的中国来说,城市发展也带来了断裂和变化。所以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勾连两种认识与理解整合成现时代的城市传播就变得尤为重要[ 1 ]。在对上海城市传播研究中会发现,从各种交通工具、装置到广场、购物中心,各个层面的物质皆能够为城市传播的重要媒介。城市传播中对于物的关注拓宽了城市传播的视野。拉图尔就曾经提出了社会的变迁由行动者、转义者以及网络所共同构成。在城市传播中,这些具体的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介入到城市社会性的互动之中,而它们又能够在城市这张网络中塑造出城市生活的共同体验以及身份的认同。在异质性的城市体之间又能展现出独特的地域空间与景观。
2.2 ANT视角下的南昌城市传播
城市中的行动者,不仅指的是人而且还包含了物。比如横亘在赣江之间的大桥,包括八一大桥、南昌大桥等,大桥成为了连接南北两岸的重要通道。大桥通常会被认为是静止的物体,但是这些建筑不是静止的符号。首先从它的建造维护是一个不断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不管短期内交通系统的对接,还是长远的防洪、地下结构修护等,大桥都不能算是静止的建筑景观,而是动态的。再者它也总是与其他正在与之相关联的其他行动者保持互动的过程,相关的设计者和施工者要同時满足人们通车的需求以及舒适感、城市道路规划等各种问题,以及面对定期检修所要做的抗风修护等,是在不断地动态过程中去进行的。而从社会层面上来看,正是这种实体的连接也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与物之间的连接,也正印证着拉图尔在这里所说的行动者的概念。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汇聚在不同空间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物质的行动轨迹,才逐渐缔造出了对于南昌这个城市的每一天的认知与想象。
在拉图尔看来,任何行动者也能成为转义者。而转义者更加地展示了其能动性的涵义。物的能动性体现出来的不再是物理层面的功能和特点,而是反映出与物勾连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网络。物不再只是单纯的物理性材料,而且包含着多种时空维度。这也就意味着在特定时空所生产的物会对当前的社会行动会造成特定的社会涵义。并且转义者能够在能动性上“造成差异”,物也能转译出其本应表达的涵义。比如减速带通常作为一种标志提醒司机在前方路段需要减速,但同时在南昌市区中大部分所使用的是橡胶减速带,而市区中也存在着许多破损较为严重的减速带,橡胶减速带的缺点就在于经过磨损之后留下的铆钉也会对车子造成破损。在这里其实就转译出了司机的意愿,虽然减速带磨损了可能减速的提醒作用减弱了,但是其行动方案还是会受到如果不减速可能会对其造成影响的缘由而产生出其能动性。同时减速带其实是转译了城市规划者的意愿,这些物质充分表达了城市规划者的意愿并且与那些标准化的数值与材料发生了互动。
城市的网络则由这些形形色色的行动者所构成。通过这些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展现出其工作、互动、流动以及其变化的过程。物—工程师—司机路人就编织除了一张流动的网络。而这张网络在理解城市更好地塑造特色城市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把不曾被重视的物纳入到城市之中,还有与社会的互动之中。城市不再是简简单单地再现和模拟,也可以通过实践来展现,比如革命先烈留下来的书卷,海昏侯墓中挖掘出来的文物,一方面承载着那个时代的生活文化习俗精神风气,另外一方面也是代表着政府的行动者的意愿,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也可以去营造出新时代的城市文化遗产的都市空间[2]。这种能动性的交集也是城市不断汲取生命力创作活力构建特色的基础性力量。
3 城市传播与短视频的再媒介化
再媒介化的概念由延森提出,指的是新媒介从旧媒介中获得部分的形式和内容,有时也继承了后者中具体的理论特征和意识形态特征[3]。从城市到短视频,两者之间不是断裂的两个个体。延森所提出的再媒介化可以理解为城市在保留原有特质的同时,也勾连了与整个社会的关系,而短视频将成为整合城市传播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城市能通过短视频再次焕发活力与生机。以城市为主体内容或以城市为背景生活的人们自主地生产了短视频。有关城市的地方饮食、景观景色等易成为传播的迷因子,带动了量级的转发与传播。借由新媒体技术,可以将更多的城市的内容以更快的速度传递,被互联网所记忆,城市的边界被不断地延伸。视频通过感官触动用户,又以算法来更加贴近用户的个人偏好,由此人们对城市有了更多有温度的理解,城市与人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同时他们也通过复制模仿来描绘城市的空间,通过民众的讲述与表达,展现了更多的生活化的更加接地气的内容。另一方面,短视频已经嵌入了人们的日常,当人们通过短视频来观看影像的时候,观看时间的同时也打开了多个现实的空间,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刷着抖音并且同时穿行在不同的场景之中,短视频也实现了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实践的影响与渗透。所以说,短视频对城市中的人以及所处的场景空间逐渐延伸,时间上的弥散和聚合[4],城市与短视频之间的关系不只是简单的再现,而是相互嵌入并且融合,逐渐实现了延森所说的“再媒介化”。
3.1 生产的共同体
共同体,不仅仅是群体的聚合,更是包含了从认知到认同,是从价值观到文化的方方面面多个层次的含义。城市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也是一个巨大的网络。短视频在技术上的低门槛的特点,让城市中的个体都能够进行表达和诠释。生产对象的范围在扩大,虽然有大量官方的政府和媒体入驻并且和抖音进行联合强强创作,定位城市,整合生产,也创造出了不俗的佳绩和效果。主体从以前的主流精英群体变为更多的平民草根,创作者可以是城市中忙碌的快递员,也可以是恰好来旅游的路人,也可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匠人们,甚至是某种展览会上的物品。再者,无论是政务媒体还是普通的个人自媒体还是这些与之勾连的物,生产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城市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虽然不是强连接的关系,但是在短视频平台中,在城市的统一话题的标签之下,生产者和生产者之间又存在着某种弱联系,共同诉说着展现出城市的形态和对于城市的理解。有着政府为城市传播背书,再加上民间力量,以及不同的物,也能够集中优势强化城市的异质性。除了在认知上结成一道之外,价值观的呈现上也出现了统一。与短视频中和城市相关的关键词,无一不体现出对城市的好奇、热爱,欣赏与赞美,是偏重积极的情绪。比如在关于南昌这座城市的短视频中,依托于特定的物,比如南昌的拌粉等美食、南昌舰等,都成为了关于南昌标签的热点关键词,而通过从认知到价值观,在实践经历和文化层面来也能够更好地凝聚共识,实现认同,组合连接成生产的共同体。3.2 多线文本叙事
短视频凭借其时长大幅的缩短和文本的趣味性快速激发读者兴趣和感官体验,成为年轻群体的心头好。短视频中文本内容除了熟知的视频形态之外,视频中和视频评论区的留言文字以及表情包的符号,还有超链接文本都可以成为跨越多种社交平台的重要的连接载体。与此同时,城市中的物和城市中每一个人的身体也能成为实践表达的重要符号,实在的身体和影像化的身体能够增加文本叙事的可能同时让观者能够体会到在场的感觉,通过身体展演还能够和其他的物质以及所处的空间能够形成关联。比如舞蹈表演,配合着背景音乐,在人流量巨大的现代街区也好,在青春蓬勃的校园也好,将个人的身体融入到现实所处的空间之中,并且通过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特点被互联网记忆且纳入到城市的文化活动之中。同样,在平台中短视频中短则几十秒的视频到长达两分钟的视频也好,文本不再呈现的是单一的静态的城市形态,由于短视频的随时随地可以记录的特点,城市中的方方面面都会被记录到互联网之中,并随之呈现出一种流线型的动态的方式。比如每逢大雨南昌所遇洪水内涝,随之而来的城市中的行动者武警官兵和防洪物质,通过这样的短视频之间的文本连接也能立即展现出从遭遇大雨到大雨之后的感性吐槽与理性行动,表达出遭遇洪水涝灾时的无奈与面对灾害时的坚韧。通过多元物质性的文本和工具提供了可以供人们不断地与这个城市进行连接与互动。
3.3 多元融合呈现
短视频平台的活跃填补了日常中人们碎片化的休闲时间,而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同样又串联起了一个个完整的時间,与创作者的主观时间一起并置,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互联网中的虚拟空间和城市中的空间也开始破壁,并且通过互联网甚至缔造出了更为广阔的从社区空间到城市空间再到全球空间的地域化的拓展。所以人在观看短视频中也是在无限的脱域和嵌入之中互相摇摆,也不断地在虚拟和真实的空间之中来回切换,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质的关系,社会的关系都在无限的动态之中快速流动。一般来讲,短视频的内容被认为是主要是满足娱乐需求,即使在呈现城市的内容爆款之中对美食、美景也是屡见不鲜,仿佛只是为了激发出人的感官体验。但是短视频的内容除了是一种文本同样也可以看作是在打造成一种信息社交平台。短视频未来在呈现城市之中不应该只是反反复复的简单的内容,它应该更加饱满,短视频所连接起来的关于城市的种种信息不应该只是狭义的形象而是会使得观看者来进行日常交流互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信息汇聚、关系互动、不同景象,这也是融合时代城市日常生活美好的应有之景。
4 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传播尝试在新的媒介融合的时代中去探寻更加广阔的视野与落脚点中重新阐释异质性的城市文化表达中的应有的内涵。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传播与发展,而在数字媒介时代,借用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在此理解把城市看作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网络,把物纳入到理解城市传播的维度,表达出城市媒介化的动态之变。短视频在此顺应时代潮流成为城市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从生产的共同体、多元的文本及融合呈现的方式再媒介化,使得在多维度下发生了融合与转变[5]。用新的范式理解城市传播,也能为更好的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播带来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谢静.可沟通城市指标体系建构:基于上海的研究(上)[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2(7):5.
[2]戴宇辰.“物”也是城市中的行动者吗?——理解城市传播分析的物质性维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5):54-67.
[3]克劳斯·布鲁恩·延森.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M].刘君,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79-86.
[4]孙玮.传播:编织关系网络——基于城市研究的分析[J].新闻大学,2013(3):1-12.
[5]高淑敏.从“媒介化”到“再媒介化”——电影作为媒介研究的一次转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8(9):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