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芽肿性唇炎1例

2020-11-17万梅蔡扬

贵州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唇炎下唇肉芽肿

万梅 蔡扬

(1.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4;2.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贵州 毕节 551700;3.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贵州 贵阳 55000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因“下唇反复开裂、肿胀4+年”就诊。患者诉近4年多来无明显诱因下唇反复开裂、肿胀,无明显疼痛,但病情反复,曾就诊外院予以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无明显好转,3周前因在太阳下暴晒后病情复发并加重,故就诊于我科。临床检查:下唇肿胀明显,质较韧,表面干燥覆白色鳞屑及淡黄色痂皮,可见皲裂,唇红黏膜可见多个“米粒”大小结节;口腔卫生可,颊、舌、牙龈黏膜及牙体均未见明显异常;面颊皮肤部无肿胀、无面瘫。否认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病理检查结果(见图1):(下唇唇红)符合肉芽肿性唇炎。诊断:肉芽肿性唇炎。治疗:(1)全身药物治疗:沙利度胺片50 mg每日2次;维生素B2片10 mg每日3次;维生素E胶囊100 mg每日2次;以上药物均连用3周。(2)局部治疗:西帕依固龈液100 mL+地塞米松注射液3 mL湿敷下唇,每日3次,每次湿敷后涂抹金霉素眼膏,连用1周;曲安奈德注射液30 mg+利多卡因1 mL多点注射下唇唇红基底,每周1次,连续3周。3周后复诊:下唇肿胀消退明显,可见黄色痂皮,未见皲裂,触之较前柔软。目前仍在随访中。

图1 a 图1 b

2 讨 论

肉芽肿性唇炎(granulomatous cheilitis,GC)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以唇部反复肿胀为特点的炎性疾病[1],好发于青壮年,无明显性别差异。上唇多见,肿胀常从一侧发生,逐渐蔓延至对侧,肿胀富有弹性,触之有垫褥感,压之无凹陷性水肿,随着病情发展,最终形成巨唇,可出现瓦楞状沟裂,无痛、无瘙痒。GC可能是梅-罗综合征的表现之一[2],也可能是克罗恩病的症状之一[3],因此,对GC患者应同时警惕患者有无面瘫、裂舌、腹痛、腹泻等临床表现。GC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微生物感染、食物或牙科材料过敏、免疫等因素有关[4]。此外,许多学者发现GC与牙源性感染病灶有关,治疗病灶牙后GC症状明显减轻[5-6]。Liu Y等也发现GC患者唾液中卟啉单胞菌、普氏菌、梭杆菌及放线菌等明显高于健康者[7],而这些细菌与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病病理组织特征为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非干酪样上皮样肉芽肿,且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8]。临床上,GC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唇血管性水肿:为Ⅰ型变态反应,发病突然、迅速,肿胀常在几分钟到一小时内发生,数小时后达到高峰,随后消退,不留痕迹。(2)结节病:是一种可累及全身所有器官的肉芽肿性疾病,最常见于肺,出现肺实质纤维化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累及口腔者多发生在唇颊黏膜,表现为局部组织肿胀明显,可扪及结节样肿物;牙龈、牙槽骨亦可受累,累及牙槽骨时可发生骨质吸收及牙齿松动;病理特征为上皮细胞浸润[4]。(3)唇蜂窝织炎:唇部或口腔内有明确的感染源,疼痛明显,皮温较高。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可与上述疾病相鉴别。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治疗标准及成功的治疗模式,以对症、抗炎、抗增生为主。常用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抗生素类。本病例中肿胀以下唇为主,通过口服沙利度胺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后期还需观察病情复发情况。临床上对反复发作形成巨唇影响美观者可考虑手术切除,但后期仍有复发的风险。

猜你喜欢

唇炎下唇肉芽肿
两个梦的争执
唇炎诊断性新分类及其临床诊断路径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说说嘴唇皮上的那些事儿
唇炎为何长期不愈?
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伴下唇组织坏死缺损1例
韦格纳肉芽肿以慢性中耳炎首发1例
浆细胞唇炎1例
早期多发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5100 阳性不典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一例随访观察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