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梅鱼嘴瓶”的创作感悟
2020-11-17夏子彤
夏子彤
图1 咏梅鱼嘴瓶
紫砂陶刻作品历来就有极强的人文特征,很多紫砂陶刻的创作主题都是从传统书画题材中衍变而来的,而相对于传统的书法绘画,紫砂陶刻能够在不改变其内涵的前提下进一步演绎,重构画面,建立联想环境,让书法和绘画之间关系进一步升华,其形象的塑造可以让所要表达的意蕴更加深入,从而收获更多的意识共鸣。
紫砂陶刻可以存在于各种紫砂器上,具有普遍的装饰价值,将传统书画转换为紫砂陶刻,在具体的表现上增添了金石味,同样的主题可以给人一种与以往书画艺术形式完全不同的感受。优秀的紫砂陶刻创作还可以进一步的融入创作者自身对于书画的理解,陶刻技艺的表现,图1“咏梅鱼嘴瓶”就是这样一件作品。
1 “咏梅鱼嘴瓶”的创作构思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一首《墨梅》描尽疏影横斜,对于梅花的文艺创作自古屡见不鲜,文人雅士好梅赏梅,更是将一缕情愫寄托其中,这其中的感情经过一代代人的渲染变得醇厚深味,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美好的想象。“咏梅鱼嘴瓶”就是借用这种文艺性质的想象塑造出一个美轮美奂的画中场景,并将这幅画转换成紫砂陶刻的形式来进行表现,结合鱼嘴紫砂瓶独特的瓶体,给人一种阑中赏艳的奇绝感受。
2 “咏梅鱼嘴瓶”的造型
“鱼嘴瓶”的造型首见瓷器,精美的白釉鱼嘴瓶造型精美,将釉料的光泽与鱼形的灵动结合起来,生出无穷的趣味。作品“咏梅鱼嘴瓶”的造型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极致的简化,去除了任何多余的轮廓,由于不施釉,其形态与紫砂本身的材质相互搭配,重点突出了紫砂本身的质感,极简的造型浓缩了传承久远的形体蕴意,保留了灵动和趣味,别致的外形,简润的瓶体则给予了后续装饰极大的空间,这样的造型正是紫砂陶刻创作绝佳的舞台。作品整体都采用段泥进行制作,色泽明亮,曲线柔和优美,大如卵形,瓶口呈月牙状,如同鸡蛋被挖去一角,细腻而圆润,饱满大方。塑造的风格精简,清雅怡人的同时还非常的饱满有张力,充满了臆想似的装饰情怀,带有十分主动的视觉感染力,这样的造型加上适当的装饰,天然的就是为点缀生活而诞生的。《礼记·礼器》中就有:“盛于盆,尊于瓶。”的描述,可见在古典时代,瓶的作用更多是为了点缀人们的生活,这种精神层面的需求是高于一般的实用需求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瓶来寄寓心中的美好意愿,正是生活中的品味和美的象征。
3 “咏梅鱼嘴瓶”的文化装饰构成
优秀的紫砂陶刻设计并不拘泥于载体的空间,但作品“咏梅鱼嘴瓶”上两侧广阔的瓶面无疑为陶刻的发挥奠定了优良的基础,刻画的面积大也就意味着可以呈现更多的内容,发挥的余地也就变大,但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塑造出一幅大场景的书画画面,相反大的陶刻面积可以反过来刻画一些小场景,用细腻的陶刻手法来表现平常人容易忽略的景观。所以在这件作品的瓶面上,就以单独的一株梅花做景,结合瓶体的结构,展现梅花的艳雅不俗。
通常我们在赏梅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梅树树干部分,首先被艳丽的梅花所吸引,所以作品“咏梅鱼嘴瓶”中的梅在进行刻画的时候就主动的提供了这一符合观赏习惯的视角,将瓶体中央处的梅花放大,而将下方的梅树枝干缩小,重点突出花儿的繁茂,生机以及灵动。这样的视觉呈现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因为在现实中梅花和梅枝的比例可谓相差巨大,梅虽艳却很细小,所以赏梅的时候往往要靠的很近才能够仔细端详梅花的花形,而在这个时候,视野里充斥着美丽的梅花,自然也就会对枝干有所忽略。在这件作品的刻画上,正是遵循了这一普遍的观赏习惯,将梅花放大,让人可以轻而易举的辨识出其中的美妙,但在枝干的刻画上则尽可能的精简,根据一般的生长规律,枝干由下往上,由粗变细,而在这件作品上的枝干,其根部远离视线之外,相反居于中段的梅枝则跟梅花一样处于视线的焦点,事物的轮廓距离眼睛越近自然也就越大,所以从粗细上看中段的梅枝与根部的梅枝几无多少区别,但从观赏的角度来看,却并不会让人产生违和感,这就是利用了人视觉观赏习惯的画面设计方法,将需要重点突出的部分适当放大,并将其布置在画面的正中,将次要的部分刻画的稀疏一些,减少不必要的雕琢,以此来突出画面的主次,将整体陶刻所构筑的情景集中于一点,强化了创作主题对观赏者的印象。
简洁的造型搭配上清新雅致的陶刻主题,古朴的气质自然就扑面而来,作品“咏梅鱼嘴瓶”的创作就是以合理的陶刻塑造来搭配独特的造型从而产生文化内容,让人通过干净清透的画面获得干净清爽的生活乐趣,让人每每看到瓶面上的梅花就想到步入梅花深处,疏影横斜的美妙感受,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紫砂陶刻塑造的并非是装饰,而是一种带有文化感悟的意境,这与传统的书画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进一步凸显了自身的文化综合素养对当代紫砂陶刻创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