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祛瘀针刺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2020-11-17宫嘉
宫嘉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河南 焦作 454003)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为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在中国发病率高达0.8%,且致残率较高,是导致成人残疾的慢性疾病[1]。RA病程较长,长期服用西药副作用较大,且老年人为RA高发人群,身体功能退化,耐受能力减弱,中医的无副作用绿色疗法在该病治疗中逐渐彰显特色,更易被患者接受。RA在中医理论中属“痹证”范畴,寒、风、湿邪侵入致气血闭阻是其病因病机,补肾祛瘀针刺刺激肾俞、太溪、关元等穴,具有调和气血、培补元气、活络通经之效果,而鹿瓜多肽为复方药剂,通过委中、梁丘、足三里等穴位注射,发挥散寒止痛、通关利节的作用[2]。本研究选取就诊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10例RA患者,探讨补肾祛瘀针刺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10例RA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穴位注射组和联合组,每组55例。穴位注射组:男26例,女29例;年龄43~77岁,平均(60.21±8.13)岁;病程1~8 a,平均(4.22±1.41)a。联合组:男25例,女30例;年龄42~77岁,平均(59.86±8.37)岁;病程1~9 a,平均(4.68±1.63)a。穴位注射组和联合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2018年《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3]中RA诊断标准;②经X线、关节穿刺、关节镜检查等证实。(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风湿、类风湿疾病;②伴有心血管疾病、造血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精神疾病;③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药物成分过敏;④治疗依从性差;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⑥近期或正在服用治疗药物;⑦临床资料不完善。
1.3 治疗方法穴位注射组接受穴位注射鹿瓜多肽(哈尔滨誉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0001)治疗,取委中、梁丘、足三里、阿是、血海穴注射,每次1 mL,每日1次。联合组在穴位注射组基础上接受补肾祛瘀针刺治疗,以太溪、关元、肾俞穴为主,根据患者病情辅以昆仑、悬钟、解溪穴,常规消毒,取1.5寸无菌针,运用指切法在患者呼气时缓慢进针,后轻提重插,重复9次,约留针15 min,在患者吸气时迅速拔针,点刺血海、膈俞穴放血。对于配穴常规施针,运用平补平泻法行针,约留针30 min。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1)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评估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分率为治疗前积分与治疗后积分之差除以治疗前积分。减分率≥80%,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为显效;减分率50%~79%,症状有所缓解为有效;减分率<50%,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将显效、有效纳入治疗总有效率。(2)疼痛程度和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用0~10表示疼痛程度,7~10分代表疼痛剧烈,难以忍受,4~6分代表疼痛尚能忍受,0~3分代表轻微疼痛,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高。(3)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swollen joint count,SJC)、关节压痛数(tender joint count,TJC)及晨僵时间。(4)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类风湿因子IgM-RF、IgA-RF阳性率:于治疗前后各抽取患者4 mL空腹静脉血,其中2 mL抗凝,使用全自动动态血沉仪(上海迅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ESR-30)测定ESR,剩余2 mL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IgM-RF、IgA-RF阳性率。
2 结果
2.1 疗效联合组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穴位注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SJC、TJC、晨僵时间治疗前,穴位注射组和联合组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SJC、TJC、晨僵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穴位注射组比较,治疗后联合组VAS评分较低,膝关节活动度较高,SJC、TJC较少,晨僵时间较短(P<0.05)。见表2。
2.3 ESR、IgM-RF、IgA-RF阳性率治疗前,穴位注射组和联合组ESR、IgM-RF、IgA-RF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穴位注射组比较,治疗后联合组ESR、IgM-RF、IgA-RF阳性率较低(P<0.001)。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SJC、TJC、晨僵时间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ESR、IgM-RF、IgA-RF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RA为风湿免疫科疑难病症,早期症状包括关节僵硬、疼痛、肿胀等,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中医以培补元气、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采取有效、合理中医疗法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疼痛,提高膝关节活动度。
补肾祛瘀针刺运用平补平泻法、指切法刺激肾俞、太溪、关元等穴,其中太溪穴具有壮骨补髓、舒经通络之效果,肾俞穴可外散肾脏之热,关元穴发挥驱寒祛湿、固本补肾的作用。针刺配穴具有化瘀通经、调和气血的效果[5]。鹿瓜多肽通过促进骨细胞增殖,能有效改变骨质疏松状况,促进骨形成。穴位注射疗法能实现靶向用药,增加药物有效成分停留时间,从而提升疗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取委中、梁丘、足三里、阿是、血海穴,具有调节阴阳、散寒止痛、通关利节之效果,且现代药理表明能优化骨结构,增强骨功能[6]。吕俊玲[7]指出,使用补肾祛瘀针刺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治疗RA,总有效率达95.24%,可降低VAS评分,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穴位注射组,治疗后联合组SJC、TJC少于穴位注射组,晨僵时间短于穴位注射组,提示补肾祛瘀针刺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治疗RA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关节肿胀、关节疼痛、晨僵等症状。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联合组VAS评分低于穴位注射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穴位注射组,说明补肾祛瘀针刺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治疗RA患者可缓解疼痛,提高膝关节活动度。
相关研究指出,RA患者中90%实验室及病理检查结果显示ESR、IgM-RF、IgA-RF阳性率不同程度上升,IgM-RF、IgA-RF主要分布于关节液与血清中,二者水平上升,提示RA破坏骨质,患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ESR、IgM-RF、IgA-RF阳性率较穴位注射组低,提示RA患者接受补肾祛瘀针刺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治疗,可降低ESR、IgM-RF、IgA-RF阳性率。原因可能与穴位注射鹿瓜多肽后,阻止RF与抗原IgM、IgA相结合,IgM-RF、IgA-RF合成减少,炎症因子刺激减轻有关。
综上,RA患者接受补肾祛瘀针刺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ESR、IgM-RF、IgA-RF阳性率,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提高膝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