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替比夫定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中的阻断效果
2020-11-17曾健周丽娜姜玉
曾健,周丽娜,姜玉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发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恶心等,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研究证实,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为母婴垂直传播,特别是孕妇妊娠末期,高病毒水平易导致宫内感染,进而会增加母婴传播风险[1]。故如何有效阻断HBV传播是目前临床预防乙肝的关键。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是目前常用阻止HBV传播的方式,但其无法完全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尤其是对部分宫内感染者临床效果不佳。替比夫定是常用乙肝治疗药物,可抑制HBV,对阻止HBV传播有积极意义[2]。本研究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孕22~30周合并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孕22~30周合并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替比夫定组与常规治疗组,各48例。替比夫定组年龄23~36岁,平均(29.64±2.98)岁,孕周22~30周,平均(26.18±1.56)周,36例初产妇,12例经产妇。常规治疗组年龄24~37岁,平均(30.05±2.84)岁,孕周22~30周,平均(26.09±1.72)周,35例初产妇,13例经产妇。两组年龄、孕周、产妇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标准[3];②单胎;③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甲型肝炎病毒、疱疹、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②合并心肾等其他基础疾病、抗病毒治疗史;③合并肝性脑病、恶性肿瘤、上消化道出血、先兆流产史;④存在替比夫定过敏史,免疫调节剂、类固醇激素应用史。
1.3 方法
1.3.1治疗方法 给予常规治疗组乙肝免疫球蛋白(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0089)联合乙肝疫苗[艾美汉信疫苗(大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0016]治疗,孕妇分娩后24 h内,给予胎儿200 U乙肝免疫球蛋白,肌内注射;胎儿月龄为0、1、6个月时,10 μg乙肝疫苗,肌内注射。替比夫定组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替比夫定(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28)治疗,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方法剂量同常规治疗组,孕妇于孕28周时口服替比夫定,每次0.6 g,每日1次,持续用药至分娩前。
1.3.2检测方法 取新生儿、孕妇外周血3 mL进行血清学检测,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水平以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180)检测,试剂盒购自日本和光株式会社;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以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水平以全自动荧光定量PCR仪(DA7600型)检测。
1.4 观察指标(1)ALT及HBV-DNA水平。(2)HBV传播阻断情况。(3)妊娠结局。(4)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
2 结果
2.1 ALT、HBV-DNA水平治疗前,两组ALT、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替比夫定组ALT、HBV-DNA水平降低,常规治疗组ALT升高,且替比夫定组ALT、HBV-DNA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ALT、HBV-DNA水平比较
2.2 HBV传播情况替比夫定组胎儿HBsAb阳性47例;常规治疗组胎儿HBsAb阳性40例。两组阻断率比较,替比夫定组[97.92%(47/48)]高于常规治疗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4,P=0.036)。
2.3 妊娠结局替比夫定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流产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替比夫定组新生儿体质量、头围、身长、窒息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n(%)]
表3 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3 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若未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相关数据显示,HBV感染人群中约50%是由母婴垂直传播所致,故如何阻断HBV经母婴传播对目前控制乙肝流行至关重要[4]。因此临床应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治孕产妇HBV传播,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HBV母婴垂直传播可分为产后、产时、产前传播,研究表明,母婴传播和母体HBV-DNA载量有密切关系,随HBV-DNA载量增加母婴传播风险亦会逐渐上升,故减少HBV-DNA载量对预防HBV母婴传播有重要价值[5]。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是目前临床阻止HBV母婴传播的主要措施,HBV携带孕妇产前多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暂时性降低病毒载量及宫内感染风险,继而阻断HBV传播,同时乙肝免疫球蛋白于孕中晚期可经胎盘摄取给胎儿,发挥被动免疫效果[6]。HBV-DNA阳性表示机体HBV为复制状态,孕28周之后,可使胎儿通过胎盘血感染HBV。相关研究指出,HBV-DNA>108 copies·mL-1,采用双重免疫之后,宫内感染发生率约为43%,而HBV-DNA<106 copies·mL-1,可降低约30%的HBV母婴垂直传播风险[7]。替比夫定为核苷类衍生物,属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药物妊娠安全性分类中B类药,具有拮抗HBV-DNA聚合酶的作用,可通过细胞激酶作用,转化为三磷酸盐形式,而替比夫定-5’-三磷酸盐可与HBV-DNA反转录酶(聚合酶)天然底物竞争,继而抑制HBV-DNA反转录酶活性;同时其能嵌入病毒HBV,终止HBV键合成,进而抑制病毒;另外其对胚胎无明显不良作用,且孕后期胎儿器官基本发育成形,故用药安全性较高[8]。本研究结果显示,替比夫定组阻断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分娩前替比夫定组患者HBV-DNA、ALT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可见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替比夫定能降低孕22~30周合并HBV感染患者HBV-DNA水平,改善肝功能,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经母婴垂直传播。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替比夫定组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流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体质量、头围、身长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替比夫定对新生儿发育及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孕22~30周合并HBV感染患者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替比夫定治疗能降低其HBV-DNA水平,改善肝功能,增强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