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室镜辅助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2020-11-17秦华强袁文生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脑室血肿微创

秦华强,袁文生

(睢县人民医院 神经外一科,河南 商丘 476900)

随着平均寿命不断的延长以及高血压发病率的不断提高,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发病率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发病率高居所有脑血管疾病的第2位,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病理学研究显示,HICH患者颅内水肿、血肿是导致其出现继发性神经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故HICH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时清除颅内血肿、水肿,进而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1]。外科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HICH的重要手段,可快速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从而抑制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但传统开颅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随着近些年微创医学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型医疗器械的不断普及,神经外科手术也逐渐趋于微创化[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睢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脑室镜辅助下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睢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HICH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脑室镜组,各40例。常规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3~74岁,平均(62.48±4.63)岁;出血量33~56 mL;平均(45.68±5.16)mL;出血量≤45 mL共18例,>45 mL共22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5 h,平均(2.87±0.32)h。脑室镜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4~76岁,平均(62.60±3.72)岁;出血量32~58 mL;平均(45.75±5.22)mL;出血量≤45 mL共17例,>45 mL共23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6 h,平均(2.83±0.34)h。常规组和脑室镜组性别、年龄、出血量、发病至入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睢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符合HICH的临床诊断标准[3];(3)出血量30~60 mL;(4)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分;(4)术前未出现脑疝;(6)无颅脑手术史;(7)发病至入院≤24 h。

1.3 排除标准(1)其他类型脑血管疾病;(2)颅脑外伤史;(3)因动脉瘤破裂、颅脑外伤等其他因素引发的脑出血;(4)重要器官功能不全;(5)严重感染;(6)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异常;(7)长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类药物;(8)恶性肿瘤;(9)精神障碍;(10)认知障碍。

1.4 手术方法常规组接受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患者取侧卧位,全麻后在血肿中心体表投影处做切口,翻转皮瓣,暴露颅骨并进行颅骨穿孔,扩大骨窗后切开硬脑膜,在颞下回切开皮质造瘘进入血肿腔,直视状态下使用吸引器清除血肿,冲洗血肿腔,放置引流管,常规缝合包扎。脑室镜组接受脑室镜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患者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前通过颅脑CT明确血肿位置和出血量,在出血量最大的CT层面距离头皮最近处做3~4 cm的切口,牵开头皮后进行颅骨钻孔(2.5 cm×2.5 cm),使用骨蜡进行骨缘止血,并在电凝过的硬脑膜上划开1个小口;沿管道置入脑室镜,清除血肿,术中使用电凝止血或凝胶海绵填塞止血,血肿清除完毕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放置引流管,常规缝合包扎。常规组和脑室镜组术后均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24~48 h后拔出引流管。

1.5 观察指标(1)手术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2)神经功能: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7 d 神经功能情况。(3)预后:术后持续随访3个月,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级评估患者预后情况。(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 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与常规组比较,脑室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P<0.001)。见表1。

表1 常规组和脑室镜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水平比较

2.2 神经功能术前,常规组和脑室镜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常规组和脑室镜组NIHSS评分低于术前,且脑室镜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01)。见表2。

表2 常规组和脑室镜组术前及术后7 d NIHSS 评分比较分)

2.3 预后术后3个月脑室镜组GOS分级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常规组和脑室镜组术后3个月GOS分级比较[n(%)]

2.4 术后并发症脑室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常规组和脑室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HICH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可在发病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展至顶峰,不仅会直接影响脑组织供血、供氧,大量血肿、水肿还会压迫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升高,最终损害神经功能,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4-5]。

如何有效治疗HICH一直是近些年临床研究的重点,虽然药物保守治疗不会给患者带来二次创伤,但药物保守治疗起效较慢,且临床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故多用于出血量较少的轻度脑出血患者。外科手术在HICH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临床最为常用的一种术式,该术已经在临床应用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术中能有效清除血肿,但该术需要将颅骨大范围切除,手术操作复杂程度较高,且容易对其他正常组织带来一定的损伤,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6-7]。随着微创医学的快速发展,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应用也愈发广泛,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脑室镜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的效果,结果显示接受脑室镜手术治疗的脑室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且脑室镜组术后7 d NIHS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接受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常规组,术后3个月脑室镜组GOS分级优于常规组。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脑室镜辅助手术治疗具有操作简单、视野清晰、定位准确、分辨率高、凝血效果良好等优点,通过脑室镜放大局部视野不仅可有效提高操作精细度,减少术中操作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还能提高对死角部位的血肿清除率,而通过塑料管道进出脑室镜可进一步减少对脑组织的过度牵拉,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8-9]。

综上所述, 接受脑室镜辅助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HICH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神经功能恢复较好,预后更佳,该术式可作为治疗HICH的首选术式。

猜你喜欢

脑室血肿微创
成人幕上脑胶质瘤切除术中进入脑室相关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