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观察室护理服务流程的方法及效果
2020-11-17奥古丽妮萨艾拜
奥古丽妮萨·艾拜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西院区急诊科,新疆 和田 848000)
近年来,急诊观察室护理服务流程在不断优化,旨在增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协调分工、换班等工作,让护理服务流程更具全面性和系统性,达到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效果[1]。故本研究分别在2019年2月-7月和2019年8月-2020年2月抽取急诊观察室服务流程优化前后的131例患者,旨在分析优化急诊观察室护理服务流程的方法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在2019年2月~7月和2019年8月~2020年2月抽取急诊观察室服务流程优化前后的131例患者,并将其列为常规组和优化组,常规组:男性72例,女性59例,年龄在17-64岁之间,平均年龄(38.94±5.39)岁。优化组:男性70例,女性61例,年龄在15-66岁之间,平均年龄(39.02±5.18)岁。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急诊观察室护理服务流程优化具体措施如下:(1)排班模式优化:记录整理急诊观察室患者流量,观察流量高低规律,在节假日、夜班、中班等环节适当增加人员安排。同时将工作量大小作为依据,在工作量多的时候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少的时候可适当减少护理人员。(2)功能分区优化:区分输液区、观察区,在醒目处放置通俗易懂的指示牌,采用单独排班、分开接诊的模式,实现功能区分。(3)输液流程优化:明确岗位职责,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记录床位空缺情况,并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行配药核对处理,在输液袋上标注姓名、床号等信息。(4)特殊人员治疗优化:无名氏、无家属及危重症患者等特殊人员可先治疗后交费,并上报院办、保卫处,在各科室共同努力下联系患者家属。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就诊、输液等待时间及投诉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很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向患者发放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以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优化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如表1。
表1 观察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n(%)]
(2)优化组就诊、输液等待时间较常规组更短,投诉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如表2。
表2 观察两组就诊、输液等待时间及投诉情况[±s,n(%)]
表2 观察两组就诊、输液等待时间及投诉情况[±s,n(%)]
组别(n=131) 就诊等待时间(min)输液等待时间(min)投诉情况(n/%)优化组 10.17±1.62 12.78±1.33 3(2.29)常规组 13.83±1.59 16.69±1.28 11(8.40)t/x2 18.4547 24.2442 7.1527 P 0.0000 0.0000 0.0075
3 讨 论
急诊观察室的特点包括患者流量大、病种繁多、病情复杂等,在常规护理服务流程的实施中,存在投诉事件多、患者满意度低、医患纠纷多等不足之处,需进行不断的优化。传统急诊观察室中未能明确区分输液区和观察区,存在功能定位混乱、人员分工不明确、环境嘈杂的问题,让患者逐渐产生负性情绪,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通过功能分区的优化,能创造出温馨、整洁的就诊环境和输液环境,利于减轻患者负性情绪,让其保持稳定、舒缓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的配合医生治疗[2]。由于急诊观察室传统护理服务流程中无特殊人员的收治,导致在面对特殊人员时易出现流程受阻、职责混乱等情况,让患者过久的滞留在急诊观察室内,患者的就诊时间被拖延,继而引起较多医患纠纷。而特殊人员收治优化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流程的通畅度,且有一定的制度保障,不仅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风险,确保其人身安全,还能促进医院社会效益的提升[3]。护理服务流程优化作为医院文化的转变,是医院创新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排班模式、功能分区、输液流程、特殊人员收治等进行优化处理,可让护理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利于急诊观察室护理质量及服务品质的提升,从而打造出和谐护患关系[4]。本研究中,优化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优化组就诊等待时间、输液等待时间短于常规组,投诉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可见急诊观察室护理服务流程优化的价值较为显著,不仅能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还能缩短患者输液、就诊等待时间,减少投诉时间,利于打造优质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急诊观察室护理服务流程优化的实施,可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还能缩短输液、就诊等待时间,降低投诉发生率,推广使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