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对顺产后尿潴留的临床预防效果及护理质量分析
2020-11-17徐英
徐 英
(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新区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在临床中,产妇在顺产结束后大约6小时,会进行排尿,但如果发生尿潴留,会对通便造成阻碍。该症状属于顺产后较为多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病时会对产妇子宫收缩造成影响,变相地增加产后出血概率,进而危及产妇生命健康,同时可能对产妇预后造成一定影响[1]。据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手段可以降低顺产产妇尿潴留发生,文本对早期护理在顺产后尿潴留的临床预防效果及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 月~2019年6月,选择我院800例顺产后尿潴留患者,以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0例。研究组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8.14±3.14)岁,孕次1~3次,平均孕次(1.14±0.24)次,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28±1.16)周;对照组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9.38±2.98)岁,孕次1~3次,平均孕次(1.22±0.34)次,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9.48±1.24)周。对比以上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具体为基本的日常生活护理。
研究组采取早期护理,具体为:(1)在产前重视健康教育指导,定期展开巡访,与产妇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从而提升后续护理依存性,另外也能在沟通中更加了解产妇需求和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为产妇提供产前训练指导,详细讲解产后排尿的必要性,提高她们的预防能力。(2)产妇在完成顺产后,由护理人员对产妇膀胱进行专业按摩,持续10分钟,按摩期间询问产妇感受,帮助她们放松心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心理压力。(3)产妇在排尿时,会受到体位等影响,由此也会引起排尿困难的现象。护理期间,应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如果有便秘患者,必要时则应当提供开塞露;排尿困难者,可以采取热水袋敷至小腹处,指导产妇选择较为舒服的排尿体位,在臀下放置热水,利用水蒸气刺激神经,诱导其排尿。(4)如产妇排尿仍有困难,可采取针灸护理,针灸位置为三阴交、中极、足三里处,每次扎针半小时,促进患者膀胱气化功能,达到补肾益气之功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后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上述数据以SPSS 2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x2检验、百分数表示。若P<0.05,表示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结束后,研究组出现的产后血压升高、产后出血、尿潴留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尿潴留通常是指患者膀胱内部聚集大量尿液但不能排出,按照堵塞类型可以划分为阻塞性和非阻塞性两种。一般而言,该病在产妇人群中容易发生在产后,引起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很多,具体例如心理负担重,部分产妇因为外阴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创伤,排尿时用力会出现疼痛情况,这都导致产妇不敢用力排尿,最终形成尿潴留[2]。而在生理方面则是由于产后腹壁松弛,膀胱张力变差,致使人体对尿容量激增不敏感,未产生尿意,终形成尿潴留,对产妇造成不良的健康影响。
在此次研究中,对两组产妇的产后血压升高、产后出血、尿潴留情况进行对比,数据皆显现出差异,具体分析为:早期护理重点从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干预入手,使产妇在分娩早期便认识到尿潴留的害处以及产生原因,从而提高她们对此疾病的预防意识,防止尿道括约肌对排尿运作产生的反射抑制,造成排尿困难现象[3]。另一方面对产妇产后进行按摩,刺激膀胱对尿容量的敏感性,从而出现正常的排尿条件反射。最后则是常规的日常护理,对产妇的饮食以及作息时间加以合理约束,适当地给予排尿训练,锻炼阴部肌肉[4]。使尿道括约肌作用得到加强,排尿的条件反射也可以得到强化。当分娩完成后,可以使产妇更快恢复排尿功能,降低发生尿潴留的风险,这在此次研究中有具体体现。
综上,采取早期护理模式,可以帮助顺产产妇对尿潴留的预防意识提高,改善产后血压升高、产后出血、尿潴留情况发生,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