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效果及康复的影响
2020-11-17王丽
王 丽
(江阴市红十字血站,江苏 无锡 214400)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紧急闭塞,导致心脏肌肉缺乏充足的血液、氧气供应,损坏患者的心脏功能,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抢救,会给患者带来死亡风险,为了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需要加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管理。规范化护理以急诊室的规章制度、抢救流程、患者病情、患者愿望为依据制定护理策略,与传统常规护理方案相比,更加具有科学性、全面性。本文主要以我院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样本,分析规范化护理对急诊抢救效果以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样本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患者总数为64例,在收集患者样本时,排除资料不全、重大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精神异常的患者资料。将患者按照护理路径以1:1的比例分为32例对照组、32例实验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呈现出数据相似性(P>0.05),具体资料显示如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最低年龄50岁,最高年龄80岁,平均年龄(65.12±2.34)岁。实验组:男性19例,女性13例,最低年龄48岁,最高年龄79岁,平均年龄(64.01±1.47)岁。此次对比实验的进行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估测,协助医生在两分钟内将患者送入急诊室,同时需要做好吸痰护理、生命体征观察、心电监护等工作。除此之外,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静脉通道进行构建,如果患者在入院后伴有强烈的疼痛感,也需要给予患者止痛药物,增加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实验组患者在采用上述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给予规范化护理,本文重点探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内容。
1.2.1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急,在发病后家人以及意识清醒的患者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表现出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这时医护人员需要依据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消除患者负面心理情绪。具体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述病情状况、抢救流程、治疗效果等,从而增加患者与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展开相关工作,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
1.2.2 饮食护理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医护人员需要以患者病情为依据进行科学的饮食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能量丰富的食物为主,在饮食过程中秉承着少食多餐的原则,以免患者出现便秘,恶化患者病情。
1.2.3 出院指导
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延续性护理。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正确的服药技巧,并且为了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免疫力,需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适当强度的有氧运动。其次,医护人员需要进行电话随访以及上门访视,观察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1.3 的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3处理本文数据资料,此次指标显示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标准差),P<0.05证明组间存在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对比(±s)(min/%)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对比(±s)(min/%)
组别 分针评估时间 静脉搭建时间 急诊总时间 抢救成功率实验组(32例) 0.56±0.41 3.41±1.98 40.15±3.87 32(100.00)对照组(32例) 2.62±0.47 7.93±2.23 69.72±7.91 27(84.37)P P<0.05 P<0.05 P<0.05 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4.31±2.47)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2.49±1.98)分,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
3 讨 论
在生活节奏加快、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危急,临床上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同时要加强护理干预,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服务,确保护理的针对性、全面性。规范化护理中应严格遵照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流程,不仅需要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抢救护理,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在提高抢救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康复质量,使患者尽快恢复到正常生活。
本文开展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研究实验,研究结果呈现出采用规范化护理的实验组,抢救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远在对照组之上,表明规范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抢救效果及康复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规范化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因此规范化护理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