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负航天使命 向着荣光而行
——记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部长胡海鹰

2020-11-17肖贞林

科学中国人 2020年19期
关键词:海鹰航天事业航天

肖贞林

胡海鹰

他扎根航天事业15年,攻坚克难、勇创佳绩,在卫星系统设计、空间态势感知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部分成果填补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他兢兢业业、追求卓越,以党员标准践行在研任务,以党员精神守护在轨星辰;他时刻谨记国家领导人的殷殷嘱托,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航天人的航天精神,凝聚青年力量,致力于为中国的航天梦做出更多的贡献。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部长胡海鹰。

如今,胡海鹰已经从一名稚嫩青涩的年轻工程师成长为一位经验丰富、成果突出、引领团队的优秀型号总设计师。回顾自己在航天领域的奋斗历程,胡海鹰快人快语道:“热爱是一刻的,剩下的全是责任;喜悦是一刻的,剩下的全是投入。身为航天人,我们必须时刻在路上。”

愿做无名之人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国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留下过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如“两弹一星”时代的钱学森、赵九章,载人航天时代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这些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共同支撑起了我国航天事业的一片天空。实际上,除了这些家喻户晓的航天人外,在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壮大的背后,还有数不清的科研、技术工作者,他们同样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与年华,尽管默默无闻,但都无怨无悔地投入其中。正是由于有这样一支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庞大的英雄团队,中国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

作为一名航天人,胡海鹰多年来一直为自己的事业感到自豪。他如是说道:“其实做科研也是一种情怀,我们是真的想为国家做些事情。”2006年,胡海鹰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以后,来到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中国航天事业当中,主要从事卫星系统设计、空间态势感知等方面的研究。

“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开发、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追求。”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脚步的加快,国际之间的太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航天航空技术也越来越成为国家实力的体现。胡海鹰认为,瞄准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领域,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中国航天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他和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都责无旁贷。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的胡海鹰,用创新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近年来,胡海鹰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军队、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是多个部委项目的专家组成员。他主持的项目曾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个人荣获2016年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奖和2019年中国航天基金会航天贡献奖等。至今,已经发表专著1部、论文近20篇、发明专利授权9项。

实际上,胡海鹰已经发表的论文大多都是学生时代的成果。投身航天事业以后,由于其研究工作的特殊性,他几乎不会对外发表任何与工作相关的文献,这也代表着大众几乎不会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贡献。对于这样“默默无闻”的工作状态,他表态道:“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真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所以,我们不需要让别人知道我们做了什么,我们愿意做‘无名’的人。”

进场人员大合照

恪尽担当之责

决胜太空,空间态势感知很重要。空间态势感知主要包括对空间碎片的探测、跟踪、识别以及对空间事件的评估、核实与环境监测预报,是确保空间安全的重要基石。

对此,胡海鹰对空间态势感知方法进行了体系化的创新理论设计和试验验证,补齐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短板。2014年,胡海鹰担任试验六号卫星任务的总设计师。他率领科研团队设计了覆盖高、低轨空域的多星组网方式,提出了利用多手段联合探测识别空间环境的方案,填补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其中,01星已于2018年11月成功发射,02星于2020年7月发射,目前在轨工作正常。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中国大地。胡海鹰承担的试验六号卫星任务的另外两颗卫星任务正处于正样研制的关键时刻,时间十分紧迫。由于这项任务是中国科学院“十三五”的关键之战,直接影响该院空天领域“十四五”规划的谋篇布局,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为了弥补因疫情耽误的时间,在疫情最严重时期,胡海鹰带领团队核心成员于正月初五复工,克服重重困难,按工程型号研制进度要求,领导团队按时完成了三个型号任务。胡海鹰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实现了研制任务、防控疫情的双胜利。他领导着4支竞标队伍,从正月初三就开始在家办公,通过远程协作,已在某重点项目中竞标成功。

在其中一次竞标中,由于竞标地点在北京,根据当地防疫要求,通过公共交通进京的人一律隔离14天。为避免耽误时间,项目团队单独包了一辆大巴车,星夜兼程,凌晨5点从上海出发,历经18个小时,夜里11点才到北京。答辩完成后,团队又在凌晨离京、半夜抵沪。第二天,胡海鹰依旧8点半准时出现在单位。这样的拼搏进取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效激励了团队中年轻同事的干劲与拼劲。

不得不提的是,在型号面临出厂的攻坚阶段以及竞标任务紧迫的特殊时期,胡海鹰的夫人正巧临产,他只在孩子出生后短暂地陪伴了家人3天,就又匆匆收拾行囊去出差了。其后,他更是将时间全部奉献给了工作。

提到刚出生的女儿,胡海鹰脸上浮起慈爱的笑容,但语气中却充满了愧疚。他说:“因为最近我一直在外忙工作,她出生后,一直见不到她。家里的一切都靠我爱人,我也帮不上忙,所以特别感谢我爱人的支持和理解。”

凝聚卓越力量

卫星研制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必须要有知难而进、不断拼搏的精神。在航天领域孜孜奋斗的15年中,胡海鹰日复一日地努力科研、培育团队,一刻都不敢松懈。最让他感到开心的时候是完成任务的那一刻,但下一秒他又会绷紧神经,率领团队继续向着下一座高峰前进。

在胡海鹰率领的创新团队中,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2岁。这样一支年轻的团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他人的质疑:“这些学生娃娃没有经验,能做这么重要的项目?”路虽远,行则至。胡海鹰带领着团队里的年轻人埋头苦研,不断积累,用行动和成绩回应质疑,培育出了一支有韧性、敢创新且甘于付出的团队,赢得了业内专家的多方好评。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渐渐成长为有作为、有担当、有情怀、有温度的新时代“四有”领导。

一支队伍的强大离不开一位站位高远、思路明确且能准确把握发展方向的领导人。作为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的负责人,胡海鹰深入了解前沿技术、政策动态、行业进展,准确地把握部门发展动向,突出主攻方向,使得遥感卫星总体部不断有新项目立项,人均科研收入在单位内部遥遥领先,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广。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发展是有方向、有动力、有希望的。

在致力于团队发展的同时,胡海鹰不断加强对自我的要求,修身修学,时刻保持着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状态。他表示,航天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只有不断关注新的动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甚至引领行业的发展。

德厚者流光、业勤者流芳。善作为是本领,敢担当是智慧。在日常的研究和管理工作中,胡海鹰常常把“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把这个难关攻下来”“你来做,我担着”等话挂在嘴边。面对挑战,他勇挑大梁;面对困难,他迎难而上;面对危机,他挺身而出。他用行动诠释了身为领导者的必备素养,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和时代担当。

作为从基层一线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管理者,胡海鹰深知管理之要义在“人”。独木不成林,只有将“个人”融入集体,发挥出每个人的才能,团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因此,胡海鹰注重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乐于为年轻人的发展铺路搭桥。他定期组织策划部门科技交流活动,让团队成员轮流汇报近期的研究进展,使得平时忙于工作疏于交流的同事之间,有机会能热切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习到最新的知识,有效地提升了同事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他积极发掘培养核心技术骨干、“多面手”,培养了一批团队的中坚力量,为科技才俊提供了很大的施展才华的舞台,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组织部门团建

除此之外,胡海鹰还十分关心团队成员的生活。他经常与青年员工一对一交流谈心,为团队青年员工梳理工作思路,纾解思想问题。在遥感卫星总体部有很多来自外地的年轻“沪漂”,他常常像“家里”的大哥一样,对这些年轻同事关怀备至,从住房交通到饮食起居,无不一一了解,让独自在上海打拼的年轻人倍感温暖。

在学生的培养上,胡海鹰更注重于让他们参与实战。他说道:“我们的研究偏工程,偏应用,尽早让他们参与到实践当中,是对他们能力的一种培养。这是我们研究院的教学特色,对学生们来说也是难得的机会。”因为卫星研制任务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所以必须保证质量第一,同时也要保证科研进度。胡海鹰表示,在研究过程中,按时按质地完成任务是该领域从业者的必备素养。对此,他要求团队的每位成员参与到一线工作,锻炼按时按质完成工作的能力。

“按时按质”恰恰也是卫星研制工作的“最难点”。在胡海鹰看来,保证研制工作每一步的可靠精确是“压倒一切”的,每一个地方都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我们的成果是要发射到天上去的,任何一个错误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保证自己的部分百分百准确。因为这个工作是几十、上百的同志一起通力合作的,一个小小的差错就可能让大家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胡海鹰说。

2020年7月1日,在中国科学院庆祝建党99周年表彰交流大会上,胡海鹰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是对他多年奋斗不息的褒奖,也是对他的激励。但是,他说:“人要有不断攀登的雄心,但是又要正确看待荣誉,加强对自我的约束。身为航天人,我们一定要看重事业,淡泊名利,始终与祖国同行。”

猜你喜欢

海鹰航天事业航天
我的航天梦
以加强党的建设促进航天事业发展新跨越
伴着花香闹春耕
绝境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助燃剂”
逐梦航天日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最美家庭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域外中国雕塑家彭小佳、武海鹰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