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基建设”夯基石,“转型发展”谋新篇

2020-11-17赵晋梁候赛鹏

支部建设 2020年7期
关键词:基层社区

□ 赵晋梁 候赛鹏

晋城市城区始终把抓基层强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特别是去年,作为“三基建设”三年总部署的收官之年,区委秉承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强落实的“三最”标准,深入推进“三基建设”全面提质升级。大抓基层蔚然成风,基层组织全面过硬,基础工作全面加强,基本能力显著增强。为办好“头等大事”,“建好新时代美丽晋城会客厅,勇当高质量转型发展排头兵”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建强基层组织,构筑最强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感情和政治纽带,是落实党的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特别是去年,他们更是牢牢抓住这个核心,全力建强基层“堡垒”,实现基层组织整体提升。

优化组织设置。坚持“难题、硬骨头在哪里,党组织就引领、保障到哪里”,大力推进创新“七型”党组织设置。在城市,开展“支部建在一线,党员干在火线”党建引领发展新探索,围绕棚户区改造这个“头等大事”,先后建立了22 个“火线型”党组织,党建引领“头等大事”效果凸显。在农村,村村联建助推乡村振兴。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先后成立北石店镇“七星”党总支,西上庄成立八村联建党总支,钟家庄街道五村联建党委,实现了村级产业发展由“单兵作战”向“集团作战”转变,达到了“1+1>2”的显著成效。在企业,致力于提高“两个覆盖”,去年以来,先后组建星悦城公司党支部、集酷小镇党支部等10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党建引领示范效应显著增强。

配强干部队伍。城区大力选拔、招录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去年先后公开选拔16 名85、90 后见习副主任、公开引进27 名高层次人才充实到镇(街道)干部队伍;优化镇(街道)事业单位资源整合,将北石店镇精简至2 个事业单位、西上庄街道等7 个街道均精简至3 个事业单位,并率先全面完成镇(街道)事业单位负责人按副科级职数配备指标。与此同时,加强村(社区)带头人队伍建设,持续实施“农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对141名村(社区)干部进行了学历提升;持续加大农村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先后储备137 名后备干部。

完善制度体系。城区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推行“双争优”活动,以“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颗星,个个是堡垒、人人当先锋”创新争优活动为抓手,对党支部进行百分制考核,对各类党员进行12 分制量化考核;创新推行“一学一唱四对照五报告”工作法,进一步夯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出台《从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三十条措施》,深化党员队伍建设,打造坚实战斗堡垒基石。扎牢制度笼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城区永远在路上。

夯实基础保障。始终坚持资源下沉,着力改善基层基础条件。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创建标准化、规范化一流阵地水平,实现146 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设置800 万“微民生服务”专项保障资金,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堵点”问题;下达160 余万党建工作经费,实现村(社区)运作经费均不低于10 万元、村(社区)党建专项经费不低于1 万元;对村(社区)“两委”主干报酬提标,实现由2018 年的26204 元提标到35212 元,“一肩挑”则达到42255 元。基层口袋更鼓了,甩起膀子加油干的劲儿更足了。

二、巩固基础工作,树立服务典范

党的建设坚如磐石靠的是基础工作扎实有力、行稳致远。只有基础工作做强了,筋骨才能壮起来。城区始终遵循“提高工作效能,创造一流业绩”要求,力抓基层最亟待解决的保障问题,破局最薄弱环节,向工作要效能,理顺岗位、完善数据、服务基层。

理顺岗位设置。全面推进机构改革。根据部门职能和“三定”方案,突出主责主业,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合理设置工作岗位,确保事有人管、办事有章、人尽其责。目前全区已建立健全12 个议事协调机构,加强了区委职能部门的统一归口协调管理职能;对全区36 个党政机构全部完成班子组建和人员转隶,实现机构数量减少2 个,内设机构精简19 个,行政编制减少52 个,领导职数减少72 名,并将设计转隶的9 个行政机构,划转实有人员20 名,涉及转隶的32 个事业单位,转隶事业编制229 个,划转实有人员212 名。通过系列机构改革动作疏通了基础工作的日常脉络,促进了基层体制的运转顺畅。

完善基础数据。针对家底不明、底数不清等问题,区直单位梳理上级要求定期统计的数据、区委区政府常用的数据、行业部门基础数据和社会关心关注的数据,严格按照“一目录一流程三手册”的要求,制定分类数据目录清单。出台《担当作为“五账工作法”》,采取“总账+套账”方式进行动态建账,由区委办牵头,纪检、组织、城改、招商、信访等部门研究确定党的建设、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及老城更新与保护工程、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重点改革事项、重点矛盾隐患等6 本重点工作总账,总账下设182 个子项目,做到项目名称、工作内容、目标要求、进度安排、责任单位、责任人、包联领导“七明确”,做到了情况“一口清”,数据精准实,考核依据准。

深化效能建设。出台效能评估办法,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围绕打造“六最”营商环境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加强“一窗通办”模式和“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标准化建设。引深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行“五统一”事项办理,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进“照后减证”。正式启用了行政服务中心,将人社、民政、自然资源、住建、医保等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全部纳入其中,设立了40 个服务窗口,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于此同时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以星湖世家房地产项目为例,从立项到拿到施工许可的全流程审批仅用了25个工作日,远超省、市分别要求的100 个工作日和70个工作日,目前各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得到了群众一致认可。

三、强化基本能力,建立智囊队伍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培养一支专业扎实、技术过硬、素质过高、勤奋上进的基层干部队伍是基层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的基础性工程。城区不断加强提升基层队伍综合素质能力,不断锤炼思想政治担当,不断优化干部能力水平,整体队伍实力明显增强。

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保证学习深入人心,特组建“十九大精神系列宣讲团”,深入开展“两转三讲”活动,全区共有10 名科级干部带头进村(社区)、进学校深入基层宣讲12 场,扎实助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保证学习形式多样,特借喜迎国庆之际,将爱国主义与主题教育交融,举办“我和我的祖国”等系列庆祝活动,让上万名参与者在寓教于乐中学懂弄通践行。系列举措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们实现了思想与时俱进,政治觉悟不断增强,思想境界不断提升,筑牢了红色“初心”,鼓足了干事“雄心”。

开展分类专业培训。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全面推行精准培训。分级举办基层党组织“领头雁”示范班、轮训班,对全区基层干部进行了全面培训;举办8 期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专题讲座,培训各级干部3000 余人次;开展行业部门专业能力培训13806 余人次;与此同时借大讨论“对标一流”的东风,远学江浙、近学四邻。组织村(社区)“两委”主干赴河南济源考察学习乡村振兴、城市基层治理、基层党建方面的经验做法;对标“京津冀”,赴北京学习“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城市治理新模式;对标“长三角”,赴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学习“网格化管理”及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各类培训提升了人才队伍的整体眼界与实力,开拓了思维,增强了认知。

定期开展能力测评。对8 个镇(街道)、73 家县直单位930 名干部职工进行专业能力测评,并优化测评方式,强化结果运用,对测评成绩不合格的进行离岗培训,倒逼在职在岗干部履职尽责,提升自身基本能力和服务水平。不进则退,通过定期专业能力测评,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开启了欣欣向荣的奋斗模式。

猜你喜欢

基层社区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影像社区
“基层减负年”
基层治理,哪些“零件”不堪使用——“八大难点”导致失准失速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层减负并非无度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