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治手机中的“新形式主义”
2020-11-17崔前军
□ 崔前军
下乡座谈中,一些党员干部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各种“微信群”太多,本乡干部“一个群”,各乡镇同样身份干部“一个群”,基层党建“一个群”,外出学习“一个群”,临时参加某项工作“一个群”,同学“一个群”,本村在外工作人员“一个群”,还有许多“生活群”。每天“群里来”、“群里去”,形式主义反映到了手机上。
一是工作干的好不好,先在手机上“反映”。现在,许多人有一个新动向,就是干工作之前,先拍个照片,推送出去,表明自己在场。工作措施落实了没有,不反映;群众满意不满意,不清楚;工作成效好不好,不知道。知道的,就是先在网上签个到,先在手机上发个图片,意在表明,我在工作、我在下乡。
二是领导下乡指导工作,先在手机上“报道”。上级领导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调研,这个地方、这个单位的领导,总要安排办公室人员用手机把领导的身影照下来。在第一时间,把领导调研的身姿推送出去。至于领导说了什么,提出了什么要求,特别是指出了什么问题,都不是报道重点,都可以忽略不计。计较的是,领导来我单位指导工作来了,对我们的成绩肯定了,向他人发出一种不言自明的信号。
三是驻村帮扶在不在,先在手机上“留影”。现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期。许多地方选派了第一书记、工作队,提出了驻村帮扶的硬性要求,有的地方甚至派出多个督查组,检查在岗工作情况。于是,一些干部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摆拍多张工作照片。至于是不是真的在工作,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四是领导工作有要求,先在手机上“表态”。有时候,领导就落实中央、省、市、县委相关会议精神,会在群里提出一些结合实际的措施。不管领导是白天还是晚上发出的要求,下级一些单位领导,总是争先恐后地表态。一个比一个说的漂亮,一个比一个表的坚决。至于是不是真正地象表态那样去落实,恐怕是“雷声大、雨点小”,有的甚至是“干打雷、不下雨”。
五是工作成绩大不大,先制作一篇“美文”。现在的一些领导,学会了“科学的工作方法”,就是工作既要干,更要宣传,甚至“不干就宣传”。一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尚未完成,就布置下属先制作一篇“美文”。“美文”中,“干一说二”是常事,“干一说十”也不少,“不干先说”也常见。一些人信奉的,就是“你不宣传,领导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不知道你干了多少、干的好坏”。一些领导也非常喜欢这种工作方式,甚至说某某同志知道“埋头干活”,也知道“抬头看路”,“很有头脑”,欣赏之情,溢于言表。
六是自己有没有加班,先发文装作“加班”。曾经见过这样一件事:某干部,由于白天没有完成工作,需要迟走一会加班完成,但他偏要晚上加班。本来加班一小时,就能完成工作。但他却硬是等到晚上9 点以后,估计同事、朋友都吃过饭了,就把泡好的方便面,照个相片,发送到群里。由于“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出于同情心,就都点赞、称道。有的甚至在领导面前说他的好话。至于为什么加班,则少有人过问。时间长了,一些人就学会了这种“投机取巧”,有事没事“加个班”。不图加班辛苦,只图给领导留下个“好印象”。时间长了,“滑头人”得利了,“老实人”吃亏了。又有谁会“老实到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