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微博信息传播特征探析
2020-11-17孙永军
◎杨 丹 孙永军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武汉,举国关注。疫情发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新闻媒体密切跟踪,全方位报道; 各级政府官方平台实时更新数据, 权威发布信息;各类自媒体时刻关注,活跃在各大舆论场。 而无论新闻机构、政府平台还是自媒体,其有关疫情信息传播的载体更多地使用了移动互联网。
疫情期间,移动互联网生态下的微信、微博、抖音、新闻客户端等各类平台充分发挥各自传播优势, 成为疫情相关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 其中微博因其开放性强、灵活度高、互动频繁,尤其是热点话题实时更新等特点和优势,更易引起公众关注、参与、互动,成为极其重要的疫情舆论场和信息传播平台。
一、疫情期间重要节点微博传播互动情况
疫情期间, 舆论场关注的焦点随疫情发展阶段和重要节点的推进而不断演变,本文着重就其中“武汉离汉通道关闭”“火神山、 雷神山医院建设”“武汉方舱医院建设”“武汉离汉通道解封” 四个重要节点相关信息的的微博传播互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1.武汉离汉通道关闭。 1月23日10时,武汉按下“暂停”键,关闭一座一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的离境通道,史无前例。长江日报官方微博开辟话题“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第一时间通过微博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公众“无必须,不离汉”。截至离汉通道解封,阅读量2.2亿次,讨论2.7万次。网友纷纷跟评:“管制有助于尽快度过难关。”“武汉是一座勇于面对困难、不断战胜困难的英雄城市。”这些评论在今天看来,客观、理性且得到了事实的印证,在疫情初期舆论的众说纷纭中显得难能可贵。 23日当天,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均通过微博发布离汉通道关闭的消息,而武汉壮士断腕的举动,更是赢得各级主流媒体官方微博的致敬。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一系列权威发布,在疫情初期极大地稳定了公众情绪,凝聚了共同抗疫的力量。
2.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是疫情期间的大事件,在六千万“云监工”注视下,近4万建设者以忘我牺牲的精神和干劲赢得了宝贵时间。 人民日报主持的微博话题 “云监工火神山建设”, 阅读量8700多万次,讨论4.2万次;相关微博“长镜头看直播! 看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播放量超过2400万次,讨论超20万次。 直播过程中,网友们通过微博跟评“打卡签到”“轮班监工”,给现场施工机械和配套设施取名“蓝忘机(蓝色的废寝忘食的挖掘机)”等,幽默诙谐中寄托了亿万网民对“两山”建设的期待、致敬与祝福,形成了强大的网络凝聚力。
3.武汉方舱医院建设。 方舱医院在疫情爆发期对防控和救治工作意义重大, 其建设过程也引起微博舆论场的高度关注。 长江日报官方微博2月3日发布了武汉市将在江汉区、武昌区、东西湖区建设“方舱医院”的消息,引起网友对相关防控措施加码、效率提高的认可和点赞。楚天都市报主持的微博话题“武汉再建10座方舱医院”,阅读量3.6亿次,讨论2.1万;相关微博“武汉再建10座方舱医院”,新增床位万余个! ”阅读量900多万次,讨论过1.2万次,其中网友跟评“应收尽收,宁可‘床等人’”赢得1万多次点赞,反映了舆论对特殊时期医疗资源和救治能力的急切期待。
4.武汉离汉通道“解封”。 4月8日零时,武汉按下“播放”键,央视新闻主持的微博话题“武汉离汉通道解封”,24小时阅读量超过2亿次,讨论近20万次;相关微博“直播:武汉75个离汉卡点统一撤除”,将镜头对准武汉西收费站、龚家岭收费站等主要离汉关口, 与网友一起见证武汉 “城门”打开的瞬间,直播视频吸引2200余万次观看,点赞量130万次,评论23万余条。人民日报则以话题“80秒回顾武汉解封时刻”,赢得1.2亿次阅读、6万次讨论。 与央视新闻以直播见长不同,人民日报更加突出短视频特色,用80秒短视频《你好武汉,好久不见》,生动再现武汉各关口“解封”、 长江灯光秀等历史性画面,24小时吸引1200余万次观看,给人以大城重启的震撼、继续奋斗的力量。
二、疫情期间微博信息传播特征
基于对疫情期间网络信息传播概况和重要节点微博传播互动情况的分析研究, 笔者认为疫情期间微博信息传播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
1.舆论场关注焦点紧随疫情节点而变。 疫情期间,舆论场关注的焦点随疫情发展阶段和重要节点的推进而不断演变,“武汉离汉通道关闭”“火神山、 雷神山医院建设”“武汉方舱医院建设”“武汉离汉通道解封”等重要节点,均成为微博热搜话题和网友关注、讨论的焦点,疫情本身及各方作为牵动亿万网友的心。
2.主流媒体官方微博成为舆论主阵地。 纵观疫情以来的微博传播情况,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荆楚网等中央和地方主流新闻媒体的官方微博,扮演着微博舆论场主阵地的重要角色,它们既是政府信息权威发布的重要平台,也是疫情期间凝心聚力、传递正能量主阵地,还是为市民网友答疑解惑、疏导情绪、增强信心的重要渠道。
3.疫情相关话题阅读量及互动量巨大。 基于微博用户数的基础和疫情影响力的背景, 涉及疫情重要节点的微博话题和相关内容,阅读量动辄过亿,视频或直播观看量过千万,网友讨论量数以万计,点赞量几十万上百万。 其中人民日报微博粉丝1.15亿,央视新闻微博粉丝1.08亿,其主持的重要话题阅读量均以亿计,且互动热烈,是疫情期间微博舆论场的中流砥柱。 湖北本地主流网络媒体荆楚网的官方微博粉丝321万, 其主持的微博话题# 湖北加油武汉挺住# 阅读量高达7.6亿次,讨论19.3万次,再次彰显了地方主流媒体的强大影响力。
4.疫情信息微博传播呈现视频化趋势。 主流媒体微博在内容发布上,除了充分运用海报、图解进行视觉化表达,其微博传播还呈现出视频化趋势,即视频直播、短视频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微博传播中, 使得微博传播形态更加丰富立体,信息来源更加多元,信息量更大。疫情信息传播中,微博与短视频、 视频直播的密切结合也体现出一种良好的媒体融合之势。
5.微博成为公众情绪聚集点与疏导站。 疫情的每一步发展都牵动着亿万网友的神经,一些小事件、小细节都能被带上话题或“节奏”,引起公众情绪跌宕起伏。尤其是微博开放、灵活、互动的特点,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其平台上的信息更加纷繁复杂。疫情期间,公众情绪随事件和话题在微博平台聚集、发酵,也随政府后续的得力举措、媒体的正确引导而得到有效排解。
结语
隔离不隔传播,隔离让传播更加炙手可热。 可以说,疫情期间的微博传播特征, 反映出一种非常时期的特殊的信息传播生态,对新闻传播、舆情引导、公众情绪和心理疏导有重要参考。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医疗机构、心理辅导专业人士,都要善于利用微博平台开展相关工作,善于运用微博传播的特征和规律让相关工作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