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门日报战“疫”报道实践分析

2020-11-17方丽荣严东华

新闻前哨 2020年6期
关键词:荆门医疗队日报

◎方丽荣 严东华

2020年春节来临之际,随着荆门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 整座城市陷入了紧张的气氛中……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党报该如何做? 党报记者该如何做?

一、快速应对:启动战时机制

真正的决战,往往在看不见的地方展开。抗疫前线是第一战场,宣传报道作为凝聚军心士气、鼓舞民众斗志、引导舆论走向、传递防疫知识的“第二战场”,与第一战场一样重要。 疫情发生后,荆门日报党委第一时间宣布:编辑部取消全部休假,启动战时机制,根据各编辑记者所在岗位和掌握的采访资源,组建了政务、评论、医疗机构、援荆医疗队、县域、交通治安、市直、企业等8个战时报道组,由编委会成员担任报道组组长,各部门主任任副组长,全部编辑记者为组员。 各报道组每天对采访线索进行甄别、筛选、汇总后形成选题上报,强化前期策划、中期指导、后期落实。通过对采编流程的再造,日报形成了记者一审、副组长二审、组长三审的“新三审制度”,确保刊发的每一篇稿件真实、客观。

战时机制的及时启动,燃爆了编辑记者们的工作热情。QQ、微信采访,群组议事、网上传稿审稿签稿,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从2月13日起,荆门日报编辑部进入战时状态,取消各种休假,全力投入到战疫宣传中;2月21日,荆门日报刊发了年后第一期电子版;2月24日, 荆门日报恢复出版纸质版。 “一直在线” 的工作状态充满了记者编辑们的生活…… 《来自蒙浙的大爱》《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来自无疫地区的报道》《追忆抗疫战友崔靖》……从2月13日到3月底这一个多月里,荆门日报、荆门日报“两微一端”以及荆门发布共发稿6000多篇。其中,近50篇稿件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媒体采用。

二、权威发布:掌媒唱主角

疫情期间,荆门日报无法正常出版。重要权威信息要在第一时间发布出来,日报掌媒义不容辞唱起了主角,荆门日报“两微一端”以及荆门发布微信成为信息发布的主平台。

在湖北省网信办统一协调下,荆门日报、荆门发布微信日发布次数从原先的3次/天,猛增至12次/天。 在此期间,日报掌媒小编们不计个人得失,自费购买流量,用家里的电子设备办公。 24小时在线,微信每日12连发,客户端不间断发布,数十篇新媒体稿件被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平台转载,荆门日报、 荆门发布微信净增微信用户2.5万人……高峰时段,荆门日报、荆门发布微信合计日发稿量近百条,荆门在线客户端日发稿量超200篇,俨然成了荆门的“新华社”。

据不完全统计, 疫情期间, 荆门日报微信编发稿件1300余条,荆门发布微信编发稿件1200余条,荆门在线客户端编发稿件3500余条, 荆门日报微博编发稿件800余条。 3月17日晚9时许,荆门日报官方微信率先发布《关于中心城区小区人员有序通行的通告》, 火速刷爆朋友圈,半个小时阅读量即突破10万+,12个小时后阅读量突破20万+,创下荆门日报官方微信破10万+的最快记录。 有热心用户留言:“荆门日报官方微信在疫情期间信息发布发布权威、迅速,我是铁粉,为你们点赞! ”

三、全面参与:逆行记录显担当

在荆门市民按照市防疫指挥部要求,安心“宅家”的时候,荆门日报记者却走在采访的路上,成为了“最美的逆行者”。

1月25日,本报记者一部主任邓显军从京山老家赶回荆门城区,第二天便投入到疫情防控宣传报道中,连续工作50多天,先后跟随市主要领导到各县市区、乡镇、社区、援荆医疗队住地等特殊场所采访, 采写各类新闻稿件70多篇、6万多字。 荆门日报新媒体部女记者罗芮提前一周结束产假,全程参与微信值班,经常从清晨6点值守到次日凌晨2点,一边哄哭闹的宝宝,一边完成手头的工作。

在抗疫报道中, 编辑部每位记者编辑都有着自己的精彩。 援荆医疗队报道组记者张爱华、杨健等不惧风险,深入一线医院,写出了一篇篇讴歌援荆内蒙古、浙江医疗队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报道。 医疗报道组记者深入抗击疫情的医疗一线,每天均有一线医务工作者典型事迹报道。市直报道组策划的“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共同防疫疫情”的报道,让市民抗疫的信心更足了。

大灾面前,方显英雄本色。 疫情将报人阻隔在家中、他乡,却没能束缚大家心中的热情和手中的笔。 一组组、一篇篇来自抗疫一线的的鲜活报道,凝聚起荆门人民“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荆门医疗队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能源管理系统在荆门石化的应用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菊逢盛世,韵满荆门 第十二届中国(荆门)菊花展览会侧记
行书·李白《渡荆门送别》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