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2020-11-17中共昔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
□ 中共昔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 李 强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推动脱贫攻坚、统筹城乡发展、巩固执政基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围绕“如何破解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一课题,笔者通过深入乡村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统计分析、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如下思考。
主要做法
昔阳县231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收入来源为土地租赁、项目扶持、资本增值、企业带动、资产盘活、旅游增收等。近年来,昔阳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作为破解村级组织运转难、为民服务办事难、脱贫解困落实难、干群合力凝聚难导“四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力探索实践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县231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行政村达到100%,10万元以上村占比48.9%。主要做法:
一是政策扶持。研究制定出台了《昔阳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昔阳县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工作方案》《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昔阳县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财政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发展集体经济和加强村级资产和财务管理的政策性文件,科学规划了“有主导产业、有收入来源、有经济实力、有监管机制”的村级集体经济“四有”目标。实施了县级领导包村、乡镇干部包片、县直机关定点帮扶等具体举措,力保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上下联动,整体推进。
二是盘活资产。经过历年建设,县城集体商业门店形成了一笔巨大的资产,全县公有门店总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县政府拿出4000平方米集体门店,由县里统一管理,统一出租,每年出租收益的210万元,按照千人村每村2万元、国省县主干道沿线村每村1.5万元、部分贫困村每村1万元的标准,全部补贴到134个农村,占到全县农村的五分之二,每村每年平均收益将近2万元,有效缓解了村集体长期无钱办事的困境。
三是产业扶持。县财政筹资4200万元重点扶持67个村发展特色产业,每村给予50至100万元不等资金,产业项目涉及种植、养殖、加工、乡村旅游以及门面房租赁等等。每村给予100万元扶持的12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年收益不低于7万元,每村给予60万元扶持的25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年收益不低于4万元,每村给予50万元扶持的30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年收益不低于3万元。赵壁乡东平原村发展果树种植产业7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三年前的年收益6万元增加到如今的28万元。三都乡罗庄村,用3000多万元的资源补偿款在县城一次性购买了7000多平方米的商业门店,既保证了村民年年有分红,又使村集体有钱办事情。大寨镇洪水村利用村集体资金在村里建设了沿街门店18个600平方米,每年可为集体增加收入5万多元。用好“五地一产”入市改革这把“金钥匙”,探索了集中连片、链条开发、修复增值、资产盘活“四型模式”,打造了康培彩化廊带、孔家沟民宿、安阳岭有机旱作园区3个典型案例。据统计,目前全县100多个无矿产资源的村依靠产业发展,每年村均增收近3万至20万元。
四是发展旅游。昔阳地处太行山脉,山清水秀,风光优美,境内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近年来,通过开发农家乐、发展乡村田园风光游等,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措施是帮助有旅游资源的村集体创办专业合作社,通过景区入股,让村集体变成股东,让村民变成股民,年底集体有收入,村民有分红。比如,大寨镇潘掌村,虽然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但是自然生态好,有着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的先天优势。该村成立了股份经营的荣叶农林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体入资源、村民入土地、老板入资金的方式,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真正将潘掌村打造成特色度假旅游村。李家庄乡北渡海村积极争取农发项目资金,采取集体出资与农户筹资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莲花山综合旅游开发工程,先后投资300万元,发展优质桃树300亩,经过几年发展,打造了“莲花仙桃”品牌,逐步形成集采摘、观赏、娱乐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区,“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模式成为该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又一新渠道。立足乡村周末经济,先后在崇家岭村、水磨头村、井沟村等20多个有着独特旅游资源的村庄,发展了乡村田园风光游,集体入股,企业开发,村集体变成股东,每年都能分到红利。据统计,这些村通过乡村生态旅游每年集体增收都在10万元左右。
五是能人带动。着眼解决困扰部分村级班子“能力不足,没人干事”的困局,大力推进“能人治村”模式,大胆启用政治素质高、热心为群众服务的“经济能人”当干部、当书记,形成了能人带动有力、民富村强双赢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县已有128名企业型“能人”依法回村任职两委主干,42名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到村任职村党组织书记,152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回村任职村“第一书记”。102名农村干部参加了学历提升工程。全县涌现出大寨、瑶湾、巴洲、柏叶底、孔家沟等一大批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壮大的乡村振兴先进典型。界都乡柏叶底村,吸引能人回村任职村党支部书记,在水果经济林种植的基础上,筹划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采风写生、餐饮住宿、登山徒步于一体的摩天垴田园综合体;赵壁乡东平原村坚持以党建促发展,打造双孢菇园区,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大寨镇孔家沟村盘活资源,通过引入资金300余万对闲置院落进行升级改造,发展乡村旅游发展集体经济;长岭村通过古村落保护开发,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几点思考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突出以农村党建为引领,以脱贫攻坚为抓手,重点在“扶、财、活、整、强”五个字上下功夫,多向发力,加快形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力。1.重抓一个“扶”字。除了认真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外,着重在财税、用地、金融等方面予以扶持,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资金的效益,推动集体经济增收。2.聚好一个“财”字。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状况进行分类,根据实际以地生财、坐地取财、招商引财、依法聚财,强力推进集体经济多元发展战略,逐步壮大集体经济。3.强调一个“活”字。通过盘活资源推行租赁经济、激活动力发展股份经济、搞活产业兴办合作经济等措施,持续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增收。4.突出一个“整”字。通过整合力量,市场化的运作手段,有效减轻村集体的负担;通过整顿清理集体“三资”,推动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和资本股份化,实现村集体“三资”保本增值;通过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帮助村集体谋思路、定规划、找路子,建强组织,发展生产,实现集体收入持续增长。5.立足一个“强”字。要突出党组织政治功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强化政治引领、思想教育和考核问责,激励农村干部积极投身农村改革实践,以改革的办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使农村有更多的经济力量服务于振兴崛起,服务于民生改善,服务于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