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算法易改,责任难当

2020-11-17余静寒

廉政瞭望 2020年18期
关键词:优步骑手美团

文 本刊见习记者 余静寒

近日,一篇调查报道《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爆网络。

骑手们因“与时间赛跑”违反交通规则、引发恶性交通事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他们也一度因此恶评如潮。但这一次,公共讨论更进一步,将目光聚集到一切矛盾的始作俑者——外卖平台的算法。在平台间激烈的“逐底竞争”中,所有的压力、风险与代价,都由这场算法游戏中最没有议价能力的骑手来承担,而最大的获利者始终是创造游戏规则的平台。

要求骑手20分钟完成取餐、等餐、送餐,遇到极端恶劣的天气情况也不能超时,提供包含大量逆行路段的导航,通过设置等级来“激励”骑手……随着算法彻底“失控”,外卖平台也逐渐从一个生产工具异化为对骑手进行劳动控制与剥削的系统。在这个过程中,骑手遭受的不止是经济损失,超理性的算法逻辑还剥夺了他们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平等与尊严。

面对铺天盖地的社会质疑,两大外卖平台巨头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做出回应。前者把延长时间的遥控器交给消费者,后者则改进调度系统,为骑手留出弹性时间。

然而,看似人性化的改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吗?恐怕只是欲盖弥彰。美团在面向公众的声明中提到,将会关怀骑手与家人,“为骑手家庭及子女提供医疗、教育帮扶”。事实上,平台连员工自身的基本权益都无法保障。外卖骑手往往是跟第三方劳务公司而不是平台直接签约,他们大部分都是无劳动合同、无社会保险、无劳动保障的“三无”人员。骑手出现事故时,多方常常相互踢皮球。因此,原本属于企业的责任与经营风险转嫁到了劳动者身上。

当然,这个“锅”也不应由外卖平台独自背,毕竟,针对外卖骑手等灵活用工人员的劳动保障体系尚未健全是不争的事实。站在企业的角度,在合法范围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不过,正如社会学者邱泽奇所说,技术始终是一个工具,背后一定要有法律、伦理等社会规则来支撑。而科技如果突破这些规则,就违背了“科技向善”的初衷。谁会相信一个把算法和员工都当做赚钱工具的科技公司,能够让它的产品造福人类社会呢?

作为拥有数亿用户的企业应该懂得,比起一味地追求短期盈利,只有讲商业伦理、讲社会责任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近几年兴起的网约车行业面临过类似的问题。在美国,针对优步的诉讼从未断绝。今年5月,加州总检察长泽维尔·贝塞拉根据AB5法案正式对优步和Lyft提出起诉,指控这两家公司将网约车司机归类为独立承包商而非雇员,直接导致了加州数十万工人被剥削。AB5法案要求企业必须将包括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在内的“零工经济”工人作为正式雇员对待。然而,即使收到诉讼,优步依然振振有词,说政府应该关注失业问题,而不是毁了外卖行业。可见,与呼吁完善法律同样重要的是,企业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

当下,为疏解外卖骑手面临的困境,制定更为合理的算法规则是第一步。但在算法之外,最重要的是平台企业能够尽快正视、尊重和真正保障劳动者权益。科技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最终还是要带着人性的温度去解决,而不是冰冷的算法。

猜你喜欢

优步骑手美团
骑手和星星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上班在“狂奔”,保障似“裸奔”——“抢单”的骑手们常常要面对“拖单”的社保
为什么中国的滴滴能在优步苦苦挣扎的领域取得成功
这一次优步乘车,让我感动了
美团点评和拼多多体现了对数字中国的兴奋之情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优步转向共享自行车市场
女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