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山那边的海阔天空

2020-11-17瑛夏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11期
关键词:草果独龙族独龙江

文/瑛夏

在云南省贡山县的深山峡谷间,坐落着鲜为人知的独龙江乡,我国的少数民族独龙族人祖祖辈辈生活于此。

这里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交通闭塞,直到20世纪90年代,仍没有一寸公路,每年长达半年的大雪封山更是让独龙江乡与世隔绝。走出大山,成为所有人的梦想。

这里的一切,因为一位民族干部而发生了改变。他一辈子本色不改,苦干实干,两次请缨回到独龙江乡只为做好一件事——带领独龙族同胞尽快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他就是高德荣。

教育才是最长久的动力

高德荣是个“痴心人”。儿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吃得饱、有衣穿、走出大山。几番寒窗苦读,他终于跳出农门,在怒江师范学校留校任校团总支书记。然而,那一方养育自己的土地却始终让他放心不下,1979年,25岁的高德荣放弃大好的前程,执意调回独龙江,成为当地一名小学教师。

人没有知识,只会在温饱线上疲于奔命,高德荣深知这一道理,决心要用知识改变家乡父老乡亲世代文盲的历史。

当时的家乡一穷二白,孩子们温饱都成问题。高德荣既当老师又做保姆,很多人都觉得他回来是“讨苦吃”,他却说:“我受党的培养,读了书、明了理,独龙江需要我。”

对高德荣而言,扎根在独龙江,用知识改变族人的命运是不变的信条。多年后,高德荣在怒江州人大常委会任副主任时反复强调要注重独龙江乡的教育事业。他说,要真正走入新时代,思想意识和观念要新,科学文化知识要丰富,所以教育是根本,到知识里去找小康,把输血变成造血,才是最长久的动力。

路,从天上到脚下

千百年来,独龙江百姓“过江靠溜索,出门走天路”,对路的渴望延续了一代又一代。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每年大雪封山半年期间,独龙江更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

修路成为一场必须要打的硬仗。然而,要钱没钱、要物没物,修路谈何容易。为了筹措资金,时任贡山县县长的高德荣使出浑身解数。他“厚着脸皮壮着胆”上省城、进北京,费尽了心血,跑断了腿,多方呼吁。他说:“你不干,路就在天上;你干了,路就在脚下。”

1999年9月9日,全长96.2公里的独龙江公(土) 路全线贯通,独龙江人背马驮的历史宣告结束,但这依然未能改变每年因大雪封山而交通受阻的局面。2003年,时任全国人大代表的高德荣又斗胆在两会上大声疾呼“修缮独龙江公路”。这一动议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

虽然,资金有了着落,但是“开山”并非易事。每年施工前都需要先推雪通路,短则两个月,多则四个月。高德荣自称“队长”,与交通局的职工一起睡工棚、吃干粮。

2014年4月10日,伴随着几声巨响,全长6.68公里的云南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最后一层岩石爆破成功。解放前半个月的路,如今三个小时就能到达,独龙族人民从此告别半年大雪封山的历史。

路修了,电也要通上。为了让独龙族群众告别不通电的历史,高德荣在担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提交了“关于修建独龙江孔目电站的建议”。经过一年半的努力,2006年10月,一座装机容量640千瓦的独龙江孔目电站建成投产。高德荣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激动而幸福的笑容。

要脱贫也要环保

2006年,高德荣升任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本可以从此搬到州府工作,他却在上班的第一天上交了办公室钥匙,“独龙族同胞还没脱贫,让我把办公室搬到独龙江去。”就这样,这个充满勇气和激情的老共产党员,又回到了他永远割舍不了的土地上。

独龙江乡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极度贫困,直到2011年底,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仅1255元。

穷则思变。2007年,在综合分析独龙江的土壤、气候等要素的基础上,高德荣在乡里建了一个育苗基地。基地试种一种经济价值高且无须开荒的作物——草果,还对全乡的老百姓进行种植、苗圃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并将质量优等的品种免费发送给老百姓。

经过两年的尝试,高德荣验证了草果能与独龙江的土壤、气候等条件相适应,开始大面积推广。在他的带领下,草果已成为独龙江乡重要的致富产业。

高德荣常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保护中发展好,在发展中保护好,我们现在发展要用这个理念,把独龙江建成“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人间天堂。

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政策实施,依托生态资源优势,高德荣通过发展林下特色产业,林、农、牧、游“复合”经营模式,实施生态补偿等举措,探索出一条“不砍树、不烧山”也能脱贫的“双赢”路子。

2018年底,云南贡山传来喜讯:在党和国家关怀扶持、社会各界倾力相助下,独龙族宣告整族脱贫。“老县长”高德荣功不可没。

新起点,新开始

如今,独龙江乡1000余户群众有吃有穿,有病可医,有学可上,全部住进了新房。草果、重楼、独龙蜂、独龙牛、独龙鸡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遍地开花,网络、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全乡,独龙江乡开通5G试验基站,6个村委会全部通柏油路,大病保险全覆盖,孩子们享受从学前班到高中的十四年免费教育……几乎每一件事的背后都有高德荣的付出与努力。

脱贫只是第一步,要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坚持奋斗。“我们要把上级给的扶持资金当成种子,靠我们自力更生来发芽结果。”高德荣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拉近独龙江和世界的距离,有效助力独龙江从教育、交通、水土、文化保护等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仍然是这位老人永远的思考和牵挂。

如今,高德荣年过花甲却退而不休,他卸任县长职务后人们尊称他为“老县长”,继续驻扎在独龙江河谷,跑工地、进农家……他脚踏实地、敬业为民,永怀一股子干劲儿、一股子闯劲儿、一股子韧劲儿。群众盼的政策和项目,他一件一件地落实好、发展好,百姓的利益,他一点一滴地维护好、实现好。30多年来,他不求回报、不谋私利,用扎根“泥土”的执着坚守彰显了公仆本色,用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公仆情怀。

猜你喜欢

草果独龙族独龙江
炖肉放草果,提鲜健脾
怒江草果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与应用初探
豆花
少数民族音乐
独龙族的服饰艺术
独龙江乡
独龙江
我的独龙江记忆
天路造就的神话
怒江:独龙人WIFI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