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工作报告表述变化看政策走向
2020-11-17
5月22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短的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在有限的篇幅之内,许多核心要点表述的调整直观反映出下一阶段我国各项工作部署的变化。今年的报告也提出许多“新提法”。
政府工作报告核心要点表述变化
国内外形势
/2020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
/2019年/
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
就业
/2020年/
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2019年/
今年城镇新增就业要在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力争达到近几年的实际规模,既保障城镇劳动力就业,也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留出空间。
财政政策
/2020年/
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
/2019年/
赤字率拟按2.8%安排,比2018年预算高0.2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76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83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9300亿元。
减税降费
/2020年/
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
/2019年/
普惠型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
货币政策
/2020年/
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2019年/
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需要。
扩大内需
/2020年/
我国内需潜力大,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2019年/
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稳定国内有效需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脱贫攻坚
/2020年/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2019年/
精准脱贫要坚持现行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
对外开放
/2020年/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2019年/
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促进外贸稳中提质。
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0年/
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2019年/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2020政府工作报告“新提法”
特殊转移支付机制
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揭榜挂帅”
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两新一重”
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以保促稳、稳中求进
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要看到,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
临难不避、实干为要
广大干部应临难不避、实干为要,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只要我们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力前行,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