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个人,为何令孟子韩非子又爱又恨

2020-11-17刘勃

廉政瞭望 2020年14期
关键词:子产韩非子郑国

刘勃

/知名历史学者

子产是春秋后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很自然的,子产就成了各路段子手的最爱。

战国诸子都是自视极高的人,既然社会上的普通人,已经把子产当作了仁德和聪明的代表,他们就喜欢拿子产来给自己的观点做陪衬,证明还是我更高明。

孟子讲过一个故事:子产做郑国执政的时候,有个地方,民众过河比较困难,子产用自己的车帮别人渡河,大家很感动。可是孟子评论说,这叫“惠而不知为政”。子产对民众很好,但怎么做执政者,他还根本没入门。要过河的人那么多,你帮得过来吗?在这个地方修座桥,问题不就都解决了?

韩非子也讲过一个故事:一天早上子产出门,听到一个女人的哭声,他听了一会儿,就吩咐手下去把这个女人抓起来。结果一审问,这个女人果然是个谋杀亲夫的凶手。子产说,她哭去世的丈夫,可是我从她的哭声里,听到不是悲哀,而是恐惧,我就知道一定有问题。韩非子于是就批评:“子产之治,不亦多事乎?”子产你这么治国,不折腾吗?如果有了类似的案子,你都要亲自暗中观察才能破案,郑国一年到头才能破几个案子?还是要以法治国啊。

孟子批评子产不修桥,韩非子批评子产亲自破案,都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子产有没有惠民的政策?《左传》记录,那是有很多的,政策还没到的地方,先以个人身份加以援手,那不是挺好吗?子产有没有立法?事实是讲中国法律史,一定会讲到子产,因为他是最早公布成文法的人物,自己碰到了一个案子,顺手破一下,是锦上添花。

结果到了孟子嘴里,因为子产有助人为乐的行为,就变成了不知道推行惠民政策;到了韩非子嘴里,因为子产有福尔摩斯的本事,就变成了子产不讲法治,完全是杠精思维。孟子、韩非子的观点是对立的,但他们也非常像。他们都是那种坚信自己已经找到了解决世界上一切病灶的良方,只要照方抓药,就可以迅速解决全部问题的人。作为政论家,他们各有精彩之处,但解决实际问题,两个人都是抓瞎的,所以两个人在政坛上都有点失意,和子产的成功,形成鲜明对照。

其实比较值得重视的,倒是《吕氏春秋》等书里记录的,子产杀邓析的故事。郑国出了一个叫邓析的人,研究子产的法律,研究得特别透。你只要接受他的指点,在郑国打官司就一定赢。因为邓析总有办法,把法律解释得对你有利。子产只好出台新的司法解释,表示郑国的法律并不是邓析说的那个意思。但邓析又能把它解释成自己想要的意思。

这么说,邓析可以说是中国律师界的祖师爷了。于是很多人来找邓析拜师,学习怎么打官司,邓析的培训班,热闹得不得了。最后子产怒了,就把邓析给杀了,事态才平息下来。这个故事让人很感慨,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公布成文法的人,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律师。

但这事肯定不是真的。根据《左传》,邓析这人是有的,他善于钻法律的空子,把郑国搞得大乱也是事实。但杀他的不是子产,而是驷颛。邓析被杀的时候,子产已经去世二十一年了。只不过驷颛虽然也是郑国执政,但属于那种尔曹身与名俱灭的人物,后来就没谁记得他了。子产这个大名人,于是就被拉过来了。

如果邓析真的能做到在辩论中把子产弄得很狼狈,社会上影响力又那么大,子产会不会宽容他?可真不好说。别忘了,子产除了“苟利社稷,生死以之”这个原则很坚定外,具体问题上他多半是实用主义者:他也是一个为了除掉政敌不惜采用一点卑鄙手段的人,也是一个主张乱世用猛刑,不惜冤枉好人的人。

猜你喜欢

子产韩非子郑国
做别人家的父母
鲁人徙越
申徒嘉和子产
韩非子:察古今之变 倡刑名之学
滥竽充数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宽容的力量
春秋那棵繁茂的树
子产受骗皮皮猪卡通
韩非子的“解老”与法治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