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到落马之间,有一万个马屁精
2020-11-17余静寒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推行新政,拥护者中掺入了不少投机分子,打着改革的幌子以求升官发财。司马光曾特意写信给王安石:“彼谄谀之人,欲依附介甫,因缘改法,以为进身之资,一旦罢局,譬如鱼之失水。”一语道破谄谀之人真面目。
曲意逢迎者,自古有之。在官场上,马屁术能有市场,无非是因为被拍者好之。其实,无论是马屁术,还是今天“夸夸群”的流行,反映的都是人们渴望被夸赞的某种心理。不过,需要警惕的是,夸赞与拍马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不可否认,在面对压力与挫折时,一句恰到好处的夸赞所传达出的理解和鼓励,能让人感到瞬间被“治愈”。对于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来说,夸赞、表扬更是一种由衷的肯定和有效的激励手段。问题在于,有人分不清夸赞与拍马的界限,将浮夸的吹吹捧捧视作赞美,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使得“精神按摩”“精神激励”沦为了“精神鸦片”乃至“精神贿赂”。
区分夸赞和拍马很简单。从内容上看,夸赞是实事求是,而拍马是歪曲事实;从传达的情感来看,夸赞是真心实意,拍马则是虚情假意;从目的来看,夸赞是鼓励他人,拍马则是为谋一己私利。1977年,陈云在中共十一大上提出:中央、省、市(包括军队)的主要领导同志,要对抬轿子、吹喇叭和逆风恶浪袭来时随风倒的人,保持警惕。“抬轿子、吹喇叭”就是对党内那些尽说好话、溜须拍马、奉承吹捧现象的形象比喻。
当年司马光还说过,“人之议论与我合则喜之,与我不合则恶之。如此,方正之士何由进?谄谀之士何由远?”意思是,人们的议论跟我相合就赞许,与我不合就讨厌,这样一来,正直的人怎么能进用,谄媚的人怎么能疏远?
无数事实证明,身为党员干部,如果私心贪欲膨胀、理想信念滑坡、宗旨意识淡薄、党性观念弱化,那么从拍马到落马就只有一步之遥。已落马的云南省政协原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陈云生忏悔道:“(我)把会来事儿,揣摩领导心思当作自己的主要工作。”这类案例再次为党员干部敲响警钟:“会来事”不如办实事,“揣摩领导心思”不如揣摩群众需求。
制度的逐渐完善将让阿谀奉承的投机主义者们无路可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党内不准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刘家义当年在审计长任上就告诫过年轻人:要保持所独有的真诚、坦率,做到不刻意和上级套近乎但积极配合上级工作,不恭维领导但能帮组织树立威信。
对睿智的领导而言,下级真正把工作做好了,一定比那些马屁拍得震天响的,更能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