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任”成了临时工,追责咋就这么难?

2020-11-17冯奕迪

廉政瞭望 2020年16期
关键词:张姓临时工热议

文 本刊全媒体记者许然 冯奕迪

“现场让患者家属扫二维码给钱,不给就不办事。”7月18日,一名网友在当地某论坛上发文称,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一张姓“主任”医生拒绝为患者开具诊断证明,除非发个红包,“复杂的事情简单办”。

网帖一出引发舆论热议。就在当天晚上,涉事医院便在帖子下回复称,网帖所反映情况基本属实,该涉事医生系劳务派遣人员,已退回原公司并被原公司解聘。此外,医院还派人亲自登门致歉,将红包退还给当事人。

乍眼一看,这又是一场由“临时工”引发的意外,甚至一些网友还给医院的快速反应和真诚态度点了赞。但值得回味的是,事件处理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处理速度虽快,处理结果却有些“潦草”,模棱两可。

涉事的张姓“主任”到底是个什么人?据该院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他并非该院医生,更非主任,只是一个眼科负责预约登记的普通职工,在医院多年,快50岁了。既然如此,为何对外肆意称自己“主任”?没出事前,这样的称呼显然得到了相应默许,出事后“主任”为何就成了劳务派遣的“临时工”?

从过往报道来看,犯错的多是“临时工”。去年9月,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女子在上班时间直播,自称是某医院医生。针对此事,当地卫生健康局回应:该女子系卫生所的临聘人员。同年2月,河南周口范集镇卫生院因张贴“生意兴隆”的对联引发网友热议。舆论压力下,卫生院迅速撤掉了对联。院长发声说,对联是医院的临时工置办的,医院不知情。

从管理层面来看,“临时工”犯错,板子该打到谁身上?此前在采访中,多名医务人员向记者反映,由于全国医院编制名额有限,近年来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形式在医院招聘中较常见,所以医院“临时工”较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既如此,医院更应该将全体医务人员都纳入监管网络,不分正式与临聘,进行一体问责。而不是出了事就将临时工顶在前面、“断尾求生”撇清责任。也正因为有“临时工”前面蹚雷、后边顶缸,一些正式员工在犯错时才会更加有恃无恐。

从法律层面上看,医院工作人员收红包实质上已经构成了受贿,即便收红包人员的身份是“临时工”,也改变不了受贿的本质。对“不给红包不办事”的医院“临时工”,还应深究,不能以解聘处理逃脱法律责任。

从事发时张姓“主任”熟练地掏出手机收款二维码这一举动来看,这样的行为可能并非头一回。且“临时工”犯错是个例还是整个医院的风气都如此,还需要更多的信息给予支持。

除了辞退该“临时工”外,该医院目前称,已对相关科室主任和医生做出处理,将完善医院相关制度。既然做了处理,处理结果应给予公布,而不是含糊其词。另外,医院完善了哪些机制来防止此类问题的复发、保障患者的权益?回答好这些问题,才是医院的当务之急,而不是动不动辞掉“临时工”了事。

猜你喜欢

张姓临时工热议
张姓的猜想
女子打赢“临时工”官司
谁敢骂他
明星离婚事件引发热议数月
老区,在各地两会上成为热议话题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热议新三板
捞足现在不管将来临时工心态
出事的,怎么又是“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