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微宣讲方式初探
2020-11-17卜珍和何业明陈太亮
〉〉〉〉〉卜珍和 何业明 陈太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贴近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微宣讲,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基层微宣讲要做到直观生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可根据不同受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
课堂微讲授
课堂微讲授是基层微宣讲中最常用、最普遍的一种方式。要增强课堂微讲授的效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创新。一是创新宣讲队伍,变单一结构为多元结构。改变以往宣讲人员多为理论专家的单一构成方式,讲授队伍可吸收理论专家、领导干部、学生、基层百姓、企业管理者、志愿者等多种人员,尤其是基层百姓,他们的宣讲往往更接地气,群众更容易接受。二是创新宣讲方式,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改变只有教员一人唱“独角戏”的方式,增加互动环节,把课堂变成教员和学员互动的舞台,增强课堂微宣讲的效果。三是创新宣讲语言,把枯燥无味的书面语言变为鲜活易懂的群众语言。改变一些教员只会用空洞、枯燥的书面语言讲授的习惯,在课堂微宣讲中采用群众语言,拉近与学员的距离,使学员乐于倾听、易于接受、入脑入心。四是创新宣讲形式,把纯粹的理论讲解变为学员的身边实践。转变教员在以往讲授中只注重理论性的传统观念,宣讲时要联系实际,讲授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回应群众需求,注重宣讲的生动性、直观性、实践性,用“小切口”说明“大道理”,从“细微处”凸显“大格局”,从而增强宣讲的效果。
应景微讲解
应景微讲解是基层微宣讲中非常接地气、有活力、受欢迎的一种方式。应景微讲解的关键是根据学员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宣讲内容和方式,增强微宣讲的有效性。一要根据不同的受众选用不同的宣讲内容。如给基层干部讲授时应着重讲清党的创新理论、工作方法、勤政廉政等;给农村群众讲授时应着重讲清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二要根据不同的场所选用不同的宣讲方式。如在公园、小区等地可选用口头语言讲授的形式讲解;在车站、码头、商场、饭店等地可采用小喇叭、微视频、现场互动、微文艺表演等形式。
现场微互动
现场微互动是基层微宣讲中最直观、最有针对性、最能抓住受众心理的一种方式。现场微互动可以事先设定内容,也可以不设定,由现场群众随机发问,宣讲人员围绕群众所问作出令群众满意的解答。现场微互动中群众所提的问题,大多是他们最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主要聚焦就业、上学、住房、环保、医疗、社保、安全等民生问题,以及党风政风、脱贫攻坚、防范风险、国家发展、国际形势等重大问题。教员解答时应尽量使用群众语言,紧贴基层实际和群众所问,讲群众想听的,用“身边事”讲“大变化”,把“普通话”译成“地方话”,用通俗易懂的解答回应群众关切,使群众喜爱听、容易记、明道理、受教育、强信心,增强互动宣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艺术微表演
艺术微表演是基层微宣讲中最受群众欢迎、效果最明显而又寓教于乐的一种方式。可以采取歌曲、相声、小品、喜剧、顺口溜、三句半、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艺术微表演的方式宣讲,从而增强宣讲的生动性、感染力、说服力。艺术微表演要注重将“阳春白雪”的理论通过再创造,变成“下里巴人”的艺术产品,向群众表演和传播。艺术微表演要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前提下,注重知识性、生动性、趣味性、教育性、引导性等,切不能因为迎合某些群众口味而不讲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使基层微宣讲变成低级趣味的表演。
新媒体微展示
新媒体微展示是基层微宣讲中比较切合群众意愿、适应群众需求、受到群众欢迎的一种方式。新媒体微展示就是事先将宣讲的内容通过加工制作变成文字、图片、视频等,分发到各个网络新媒体平台,让群众通过手机客户端就能够随时收听、收看、接受教育。当然,在新媒体产品制作过程中要严把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自觉遵守意识形态工作和网络安全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