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为心声乐为情至
——周曼丽歌曲旋律创作的特色分析

2020-11-17黄中骏

长江文艺评论 2020年4期
关键词:音调旋律节奏

◆黄中骏

这是一本从周曼丽众多创作歌曲中精选出来的11首作品集结出版的歌曲选集,读吟这些歌曲的曲谱,给人留下的突出印象是:周曼丽歌曲旋律创作具有“曲为心声”“乐为情至”的特色。

在中华民族音乐传统观念中,有“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表情说”,提出“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的命题,认为音乐既是声音的艺术,又是感情的艺术,音乐的本质特征是以有“文采节奏”之饰的音响形式表现人的内心活动,音乐的产生过程是“物至——心动——情现——乐生”,所以“乐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唯乐不可以为伪”,得出“情者,歌之根也”的结论。入选本书的作品,生动体现了周曼丽在歌曲创作中着力情感表现的目标追求,使入选作品成为“有根之歌”“有心之曲”。

诗言志,歌咏怀,歌曲作为词曲作家观照时代、社会、生活的产物,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流露和表现,所以“曲为心声”。音乐是擅长抒情的,尤其是歌曲,由于它有歌词的明示,再配上动听的旋律,其情感抒发功能更是得以强化,所以“乐为情至”。歌曲抒情功能的发挥,最终还是得力于歌曲旋律的创作者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和自然流露的情感抒发。

旋律、节奏、和声被称为音乐表现语言的基本要素,旋律更被称为歌曲的灵魂。在旋律中,每个音符在横向连接的起伏中,都隐含着严谨的组织关系和深刻的表现意义,其中高、低、升、降各不相同的音与音之间的排列关系与固有倾向,以及不同音区之间音频振动的音响差异,都不同程度地暗示着旋律在发展中的情感趋向。旋律中蕴藏着丰厚的内涵,旋律中诉说着音乐的主题,旋律作为感受和感情的符号影响着人们,旋律是音乐内容、风格和体裁的主要体现者。因此,曲作者无一不把旋律的新和美作为歌曲创作追求的至境,入选本书的作品明确地彰显了周曼丽歌曲旋律创作的特色。

周曼丽歌曲旋律创作的特色体现在:以宽广的音域、跳进性的旋律抒发真情实感。周曼丽的歌曲旋律往往运用较宽广的音域,给乐思的驰骋和歌曲旋律的跌宕起伏“预留”下广阔的空间,使得她歌曲的旋律线,有的犹如群山逶迤的山形,有的好像江河浩荡的水势,给人以大气、深沉之感。尤其是她的旋律中经常出现或上或下的“跳进”进行(有时甚至是九度、八度、七度、六度的“大跳”),更是给人留下了或激越前冲、或深沉委婉的鲜明印象。她善于运用“上行模进”手法,不断增强歌曲情感宣泄的力度。特别是将作品的情感宣泄推向高潮之前,有意识地“设计”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使得这种旋律线方面的递进式“上行模进”,特别具有从“积蓄”到“释放”的情感表现意义,特别具有“一吐为快”的艺术表现功能。

周曼丽歌曲旋律创作的特色体现在:以歌曲旋律调式、调性的“自由”“随性”变换,增强情感表现的意韵。她歌曲旋律的调式、调性变换频繁,收入本书的《歌·泉》所经历的从d小调到G大调再回复到d小调的调式、调性变换,就是这一特点的明证。而收入本书的《移民恋曲》,在调式、调性方面的游离、“随性”,更是深切表现了三峡移民对家乡故土的依恋之情。周曼丽还时常在歌曲旋律中,运用变化音的“加入”,表现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一些歌曲旋律中看似“自由”“随性”的升Fa、降Xi、降Mi等变化音的出现,其实均是创作者追求细腻旋律情感表现的精细之笔。周曼丽一些作品的结尾处理也很有特点,如收入本书的《泥蒿菜》,就有意识地终止于调式的非主音上。她在作品结尾时,或作“离调”终止,或作力度、速度方面的对比处理等等,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联想空间,让人们在音乐的世界里,展开想像的翅膀,或回顾、或憧憬、或展望,使被唤起的激情随着余音在心头缭绕。正是因为对歌曲旋律做了这种看似“自由”“随性”,而实则体现创作者“有意识”“有追求”的“处置”,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性、表现力、感染力,才使得人们能从周曼丽创作的旋律中,体验到“思古之幽情”(如作品《古琴台》),感悟到“当代之豪情”(如作品《追梦》),感受到“思乡之恋情”(如作品《白云深处》)。

周曼丽歌曲旋律创作的特色体现在:以连续性切分节奏的运用、歌词与音调逻辑重音的错落安排,营造歌曲情感宣泄的动力。节奏被称为歌曲的骨骼,不同的节奏类型,在歌曲旋律中具有相异的表现意义。周曼丽在歌曲旋律的创作中,在以“逆分型”节奏为主体的基础上,善于运用对旋律节奏的重复、变化重复方式,表达歌曲的意韵志向。尤其是对连续切分节奏的运用(其例可在收入本书的作品中信手拈来),成为她旋律创作的重要特点。运用连续的切分节奏加强歌曲旋律发展动力的“前冲性”,是她对时代、社会生活节奏体验、把握、提炼的结果,既准确表现了飞扬在歌曲旋律中的激情,又艺术性地应和了时代与社会前进的节奏鼓点。周曼丽比较讲究歌词词意与音调节奏的相互应和,努力做到在切分节奏情势下,歌词与音调逻辑重音错落安排地协调一致。而旋律中连续三连音的运用(如作品《追梦》等),体现了对歌词所蕴含的坚定意志的强调,体现了情感、志向、憧憬表现的升华。

周曼丽歌曲旋律创作的特色体现在:以对旋律的精心修饰,不断增强旋律的表现力、感染力。歌曲旋律是由不同的音高在时间中有机结合而构成的,旋律中的每一个音符并不是随意的组合,而是经过曲作者深思熟虑后按照审美的原理精心创作的,其间渗透着曲作者的创作构思和创作倾向。读吟本书中的一首首旋律,深感周曼丽在旋律的精心修饰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的。2015年6月,我对她的歌曲《白云深处》作了个案分析,能证明这个判断。

这首歌的曲作者通过对旋律的精心修饰,多层面地运用音乐形式表现了歌词蕴含的丰富内容,抒发了对美好家园的深厚情感。歌曲第一乐段的各乐句,在统一的逆分(紧松)型节奏中,以变化音的引入,营造了飘逸、升腾的音乐形象。歌曲第三乐段中对感叹词“啊”的精到处理,及歌曲最后的终止方式,呈现给人们悠长、久远的意境。歌曲第二、第三两个乐段,在两个八度的宽广音域中,各段中的各乐句在保持旋律节奏统一的基础上,对音调则进行了承接基础上的变异,给人旋律调性有所游移的动感,给歌曲音乐形象的塑造增添了清新的气质。歌曲第四部分,则以变化重复的方式,以起伏跌宕的旋律线,展现了人们对美好家园的眷恋思绪。综合欣赏这首经过精心修饰的歌曲旋律,人们会联觉到白云深处美好家园的潺潺溪流、坦坦山路、巍巍群峰、呼呼林涛以及碧峰翠峦、白云缭绕、山水回声等绮丽景观,产生对大自然的崇仰、热爱之心,迸发出对美好家园的眷恋之情。

收入本书的《我哥回》也体现了周曼丽对歌曲旋律的精心修饰。这首歌的歌词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人们的哀思,用一只啼血小鸟来承载对屈原的思念,赋予了人们渴望爱国主义精神的回归,角度新颖、歌词动人。而歌曲旋律的创作,紧密应和了歌词意韵,用哀伤而沉郁的情感,表现美丽的传说。在音乐调式上,精细地变化运用了鄂西南特有的商、羽音调体系,旋律往返回转,曲调忧伤动人。尤其是歌曲前后段的连接处,用衬词“啊”及花腔音调来体现啼血小鸟连绵不断的叫声作铺垫,将歌曲推向高潮,将凄美婉转、深切缅怀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周曼丽歌曲旋律创作的总体特色是:坚持以情感表现为旨归,曲为心声,乐为情至,努力为歌曲的音调旋律赋予当代气质,在歌曲旋律创作中,表现个体体验心境中的群体性情怀。

猜你喜欢

音调旋律节奏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给你的信
轻快漫舞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7月,盛夏的旋律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大地的旋律